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踏毬戏(踏毬戲)
亦作“蹋毬戏”。古代杂技戏名。表演者踩蹬彩画大木球,使之来回走动,与今杂技节目“踩大球”相似。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打毬:“今乐人又有蹋毬之戏,作彩画木毬,高一二尺,女妓登躡,毬宛转而行,縈回去来,无不如意。”文献通考·乐二十:“踏毬戏:踏毬用木毬,高尺餘,伎者立其上,圆转而行也。”
《漢語大詞典》:踏球戏
同“踏毬戏”。亦作“蹋毬戏”。古代杂技戏名。表演者踩蹬彩画大木球,使之来回走动,与今杂技节目“踩大球”相似。
《漢語大詞典》:跳鸡模(跳雞模)
杂技的一种。说郛卷五引 宋 朱辅 溪蛮丛笑:“艺能之精者,以刀掷於半空,手承接,名跳鸡模。”
分類:杂技
《漢語大詞典》:橦末之伎
古代表演爬竿的杂技。《文选·张衡〈西京赋〉》:“百马同轡,骋足并驰,橦末之伎,态不可弥。” 薛综 注:“於橦末作其形状。” 唐 李德裕 《寒食日三殿侍宴奉进诗》:“彀中时落羽,橦末乍升猱。” 清 赵翼 《岁暮宴集梨园小部纵饮追欢即席有作》诗:“凭他橦末 都卢 戏,演出人间傀儡塲。”
《漢語大詞典》:筒子斤斗
一种杂技名。 阿英 《灯市--〈金瓶梅词话〉风俗考之一》:“‘杂耍’不外是‘队舞’,‘细舞’,‘筒子斤斗’,‘蹬坛’,‘蹬梯’。”
分類:杂技
《漢語大詞典》:踢磬
杂技的一种。演员仰卧,双脚上举摆弄石磬作表演。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杂手艺皆有巧名:踢瓶、弄椀、踢磬。”
《漢語大詞典》:踢墨笔(踢墨筆)
古代杂技的一种。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杂手艺皆有巧名……弄花鼓搥、踢墨笔、弄毬子。”
分類:杂技
《漢語大詞典》:旋槃
杂技节目之一。即转碟。演员手持几根细竿,各顶一个盘子的底,借腕力使之飞快转动。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鼓乐:“乐有搭鼓,即腰鼓也……又有踏謡娘、羊头浑脱、九头狮子、跳丸、吐火、吞刀、旋槃、斤斗,悉属此部。”
《分类字锦》:削竹为鹊(削竹为鹊)
墨子:公轮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翟之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谓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分类:杂技
《國語辭典》:鹞子翻身(鷂子翻身)  拼音:yào zi fān shēn
一种武技姿势。轻捷如雕鸟的腾跃翻旋。《荡寇志》第六回:「丽卿得了势子,趁分际一个鹞子翻身,捲进中三路。」
《分类字锦》:一点香尘(一点香尘)
王恽 宋太祖蹴鞠图诗 笔端欲见无穷意,一点香尘欲起时。
分类:杂技
《漢語大詞典》:戏楼(戲樓)
表演杂技戏曲的楼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鼠戏:“每於稠人中,出小木架,置肩上,儼如戏楼状。乃拍鼓板,唱古杂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 乌鲁木齐 ﹞北山支麓逼近譙楼,登冈顶 关帝庙 戏楼,则城中纤微皆见。”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京师戏馆》:“ 吴长元 《宸垣纪略》云: 查楼 在肉市, 明 巨室 查氏 所建戏楼。”
《漢語大詞典》:躧绳(躧繩)
杂技名。在悬空的长绳上行走。 清 李声振 《百戏竹枝词·舞索序》:“﹝舞索﹞俗名躧绳。施横绳半空,妇上履之如平地,甚危也。”
《分类字锦》:小艇持平
范慥竞渡赋于是鹢首齐向飘然羽轻引长絙以观整罗小艇以持平
分类:杂技
《国语辞典》:演艺人员(演艺人员)  拼音:yǎn yì rén yuán
泛指从事电影、戏剧、舞蹈、杂技等工作的人。如:「风灾过后,演艺人员自动筹组募款晚会,以捐助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