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杀阿罗汉
【三藏法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又名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故也。众生即当供养恭敬,以为种福之田,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律云:杀阿罗汉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
不见杀
【三藏法数】
谓眼不曾见杀者,是为净肉。
【三藏法数】
谓眼自不曾见其杀也。
不闻杀
【三藏法数】
谓耳不曾闻杀声者,是为净肉。
【三藏法数】
谓耳自不曾闻其杀,亦不从无信人前,闻其语为我故杀也。
不疑为我杀
【三藏法数】
谓知彼为祠天等故杀,而不专为我杀,是为净肉。
不杀生
【三藏法数】
不杀生者,谓不断一切众生之命也。自不杀生,亦不教人杀生。
【三藏法数】
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流离王杀释种
【三藏法数】
佛在世时,波斯匿王新绍王位,使臣求亲于迦毗罗国释种之家,时摩诃男婢生一女,颜貌端正,送与波斯匿王。后生一子,名曰流离。及年八岁,与梵志子好苦,诣摩诃男家。时迦毗罗国新起一讲堂,欲请如来于中供养。尔时流离太子往至讲堂,即升师子之座。时诸释种见之,骂言:此婢生物,敢入中坐。于是出语梵志子好苦曰:此诸释种,捉我毁辱,乃至于此。我后绍王位时,汝当告我此事。流离太子后绍王位,好苦以前事告之。流离集兵往伐释种。佛告比丘,往昔之时,此罗阅城有捕鱼村。时世饥俭,彼村有池多鱼。时城中人向于池中捕鱼食之。池中有二种鱼,一名麸,二名多舌,各怀报怨。时有一小儿在岸,见鱼跳而喜,以杖打彼鱼头。尔时罗阅人者,今释种是。麸鱼者,今流离王是。多舌鱼者,今梵志好苦是。小儿者,即我身是。以是因缘,故流离王杀释种也。(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
不疑为己杀
【三藏法数】
僧祇律云:比丘于檀越家见羊,后再往彼,见其头脚在地,即生疑而问言:前所见羊,为在何处?若言为阿阇黎杀,则不应食。若言我为祠天故杀,是名不疑为己杀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檀,华言施。言檀越者,华梵兼举。谓行施者,能超越贫穷之海也。梵语阿阇黎,华言轨范。)
不为己杀
【三藏法数】
谓因于他事,或为他人而杀,不专为我而杀也。
前已杀
【三藏法数】
谓非今时因我而杀,乃是前时先已杀者也。
杀生果报
【三藏法数】
谓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是名杀生果报。
断灭妄想,心无杀害
【三藏法数】
妄想作业,以杀为首。谓菩萨證悟实性,断灭妄想,大慈心发,无杀害念。能令众生入彼罗刹鬼国,鬼自灭恶,是为无畏。经云:入诸鬼国,鬼不能害。是也。(梵语罗刹,华言速疾鬼。)
屠杀住地
【三藏法数】
谓屠儿杀者所住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无慈悲心,非吉祥空闲之地,行法难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