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构 → 搆构”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留台(留臺)
(1).指古代帝王因故离京,奉命留守京师之官及其机构。古称禁城为台城,故名。 唐 宋 时在陪都、行在所设留守之官,亦称“ 留臺 ”。《晋书·惠帝纪》:“﹝ 张方 ﹞劫帝幸 长安 ……僕射 荀藩 、司隶 刘暾 、太常 郑球 、 河南 尹 周馥 与其遗官在 洛阳 ,为留臺,承制行事,号为东西臺焉。”《晋书·安帝纪》:“辛亥,帝蒙尘于 潯阳 。庚申, 刘裕 置留臺,具百官。”《宣和遗事》后集:“是时朝廷所用 汪伯彦 、 黄潜善 初无远略, 东京 委之御史, 南京 委之留臺……所报皆道听涂説之言。”
(2).特指王朝迁都后,留置于旧都之官署。相当于留都。《魏书·于烈传》:“及迁 洛阳 ,人情恋本,多有异议。 高祖 问 烈 曰:‘卿意如何?’ 烈 曰……‘乐迁之与恋旧,唯中半耳。’ 高祖 曰:‘卿既不唱异,即是同,深感不言之益。宜且还旧都,以镇 代邑 。’敕留臺庶政,一相参委。”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留臺多烽燧之虞,列堠少藩篱之固。”参见“ 留守 ”、“ 留都 ”。
(3).指御史台。 清 钱谦益 《送詹叶二御史赴南台》诗:“本朝风纪出留臺,况復临轩御遣来。”
(2).特指王朝迁都后,留置于旧都之官署。相当于留都。《魏书·于烈传》:“及迁 洛阳 ,人情恋本,多有异议。 高祖 问 烈 曰:‘卿意如何?’ 烈 曰……‘乐迁之与恋旧,唯中半耳。’ 高祖 曰:‘卿既不唱异,即是同,深感不言之益。宜且还旧都,以镇 代邑 。’敕留臺庶政,一相参委。”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留臺多烽燧之虞,列堠少藩篱之固。”参见“ 留守 ”、“ 留都 ”。
(3).指御史台。 清 钱谦益 《送詹叶二御史赴南台》诗:“本朝风纪出留臺,况復临轩御遣来。”
《漢語大詞典》:六尚
(1).掌宫廷供奉之官的总称。 秦 始置六尚,曰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掌诸供奉。 隋 之六尚属殿内省,曰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 唐 改殿内省为殿中省,所属六尚与 隋 同。 宋 殿中省无尚乘,另设尚醖,亦为六尚。 唐 陈子昂 《为武奉御谢官表》:“伏奉某月日詔书,以臣为尚食奉御,肃恭休命,祗拜宠章……臣闻瑶庭任切,攸称六尚之荣;玉食礼尊,实总八珍之贵。” 唐 白居易 《韩萇授尚辇奉御制》:“局分六尚,职奉七輦;兹惟优秩,列在通班。”参阅《通典·殿中监》注引《汉仪注》、《宋书·百官志上》、《新唐书·百官志二》、《宋史·职官志四》。
(2). 隋 唐 始于宫中设女官六尚: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以掌宫掖之政。 宋 苏轼 《故尚宫赵氏可特赠郡君制》:“先朝差择女士,以辅阴教,侍御左右,罔匪淑人。矧兹六尚之选,必备四教之法,奄焉沦丧,宜极哀荣。”参阅《隋书·后妃传序》、《新唐书·百官志二》。
(3). 隋 以后中央机构设六部尚书,总称六尚。 隋 江总 《让吏部尚书表》:“窃以 汉 置五曹,方今六尚; 魏 隆八凯,拟古六卿。”参见“ 六部 ”。
(2). 隋 唐 始于宫中设女官六尚: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以掌宫掖之政。 宋 苏轼 《故尚宫赵氏可特赠郡君制》:“先朝差择女士,以辅阴教,侍御左右,罔匪淑人。矧兹六尚之选,必备四教之法,奄焉沦丧,宜极哀荣。”参阅《隋书·后妃传序》、《新唐书·百官志二》。
(3). 隋 以后中央机构设六部尚书,总称六尚。 隋 江总 《让吏部尚书表》:“窃以 汉 置五曹,方今六尚; 魏 隆八凯,拟古六卿。”参见“ 六部 ”。
《國語辭典》:外省 拼音:wài shěng
1.古代称国都以外的地方各省。相对于京都而言。《文明小史》第三○回:「我也常见那外省的督抚,到得京城,像是身子缩矮了一段。」《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外省的地平,又都是用木板铺的,上面严丝合缝盖上,轻易看不出来。」
2.称本省以外的各省。如:「近来常有许多外省到本地打工的工人。」《醒世姻缘传》第九四回:「同县的认做表弟表兄,同省的认做敝乡敝友,外省的认做年家故吏。」
3.谓中枢机构之外的官署。《南齐书。卷二二。列传。豫章文献王》:「先是王蕴荐部曲六十人助为城防,实以为内应也。嶷知蕴怀贰,不给其仗,散处外省。」唐。刘知几《史通。卷一一。史官建置》:「隋世王劭上疏,请依古法,复置女史之班,具录内仪,付于外省。文帝不许,遂不施行。」
2.称本省以外的各省。如:「近来常有许多外省到本地打工的工人。」《醒世姻缘传》第九四回:「同县的认做表弟表兄,同省的认做敝乡敝友,外省的认做年家故吏。」
3.谓中枢机构之外的官署。《南齐书。卷二二。列传。豫章文献王》:「先是王蕴荐部曲六十人助为城防,实以为内应也。嶷知蕴怀贰,不给其仗,散处外省。」唐。刘知几《史通。卷一一。史官建置》:「隋世王劭上疏,请依古法,复置女史之班,具录内仪,付于外省。文帝不许,遂不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