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通讯员(通訊員)  拼音:tōng xùn yuán
采集外地新闻,利用各种通讯方法,随时记述所见所闻给报馆的人。也称为「通信员」。
《漢語大詞典》:通勤车(通勤車)
工厂、机关等为方便职工上下班而安排的有固定线路并定时行驶的车辆。《人民日报》1960.7.3:“及时解决了实行新作业制所带来的职工吃饭、住宿、坐通勤车等问题。” 王毅 《不该将兄吊起来》:“这天早晨, 马先生 一登上通勤车,先博了个满车的彩声。”亦省称“ 通勤 ”。《人民日报》1981.7.22:“现在职工每天跑通勤,解决了实际困难。”
《國語辭典》:通缉(通緝)  拼音:tōng qì
法院通令各地方捉拿在逃的人犯。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或受刑人逃亡或藏匿而不知其所在时,得通缉之。但如知悉逃亡或藏匿的处所,则应拘提,不得通缉。通缉,应以通缉书通知附近或各处检察官、司法警察机关;必要时得登载报纸或以其他方法公告。被通缉的人,称为「通缉犯」。
《漢語大詞典》:谳局(讞局)
古代审理案件的机关。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文悌佳话》:“ 河内 令来謁,勒扣其印,留讞局学习。”
《國語辭典》:巡捕房  拼音:xún bǔ fáng
旧时指外国人在中国租界地设立的警署。《文明小史》第十六回:「这是巡捕房,管犯人的所在,好好的人是不好去的。」简称为「捕房」。
《國語辭典》:行政处分(行政處分)  拼音:xíng zhèng chǔ fèn
中央或地方行政机关基于职权,就特定的具体事件所作单方面的意思表示,而产生具有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
《漢語大詞典》:小公务员(小公務員)
旧时机关、团体中地位低的职员。 巴金 《谈〈寒夜〉》:“我想起了我的主人公 汪文宣 ,一个患肺病死掉的小公务员。”
《漢語大詞典》:新衙门(新衙門)
即会审公堂。 清 末设在 上海 租界里的司法审判机关,以区别于 中国 原有的审理官署,故称。按照不平等条约的规定,凡是 中 外互控的案件,都由会审公堂的 中 、 英 、 美 、 法 四国会审官审理,其实 中国 会审官形同虚设,不受重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我并非要十分难为他,不过看见新衙门判得太轻描淡写了,有意和他作难。”
《国语辞典》:农业推广(农业推广)  拼音:nóng yè tuī guǎng
一种教育性、服务性的工作。将农业研究机关所研发的新方法和新品种传授给农民,以期农产品的产量增加、品质提升。
《国语辞典》:年终奖金(年终奖金)  拼音:nián zhōng jiǎng jīn
年底时,机关或公司行号加发给员工的红利。如:「公司今年生意兴隆,董事长决定发给每位员工三个月的年终奖金。」
《国语辞典》:幕僚机关(幕僚机关)  拼音:mù liáo jī guān
协助实作机关达成组织目标的各机关,具有辅助、技术、咨议监督等功能,又称为「事务部门」。如秘书室、总务处等。
《国语辞典》:聘用人员(聘用人员)  拼音:pìn yòng rén yuán
为了适应各机关业务的需要,以契约方式定期聘用的专业或技术人员。如:「这件工程用了很多聘用人员。」
《国语辞典》:普通邮票(普通邮票)  拼音:pǔ tōng yóu piào
邮政机关为适应一般性长期需要而发行的邮票。其面值有大有小,且一版再版,印行多次,而图案的题材广泛、普遍,通用的期限特长。相对于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而言。
《国语辞典》:派用人员(派用人员)  拼音:pài yòng rén yuán
《派用人员派用条例》废止前,所派用担任临时机关或有期限的临时专任职务之公务人员。
《国语辞典》:民意机构(民意机构)  拼音:mín yì jī gòu
代表民意的机关,如国民大会、省议会、县议会等。也称为「民意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