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1017 【介绍】: 宋博州高唐人,字守朴。太祖时隶兵房,为赵普、曹彬所知。供职枢密院达五十年,历任兵房副都承旨、枢密副都承旨、都承旨等,以精敏廉谨著称。真宗尝问五代至宋初军籍更易之制及利害之详,即纂《兵要》以进,帝览而嘉之。真宗每出巡,多用为随从官,委以护卫等要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越州山阴人,字无怀。初为僧,名义铦,字朴翁。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上,所交皆一时名士。有《无怀小集》。
全宋诗
葛天民,字无怀,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徙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曾为僧,法名义铦,字朴翁,其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与姜夔、赵师秀等多有唱和。有《无怀小集》。事见《癸辛杂识》别集卷上。 葛天民诗,以汲古阁影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四四○
义铦,字朴翁,号无怀,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葛姓子。住达磨山。能诗,后以事还俗。著有《不可刹那无此君》一卷(存)。事迹见该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号有道。博极群书,晚精于《》,能前知死期。任玠以方汉郭太。李畋为《知命录》载其事。有《养闲亭诗》。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朴,字德邵,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全真。欧阳昌邦子。为谢谔高弟,尝述其事实。举进士。任州县官凡二十余年,不求人知。改知衡阳县,未赴卒。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了朴,号慈航,福州人。住庆元府天童寺。为南岳下十六世,育王无示介谌禅师法嗣。有《慈航朴和尚语》一卷,收入《续古尊宿语要》卷四。《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九首。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三九二
清哲,号朴庵,乾道间为延庆寺首座,见《乐邦文类》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郑州新郑人,字契玄。善歌诗,士大夫多传诵。每乘牛往来村店,自称东里遗民。与毕士安尤相善,士安荐之,以布衣为太宗召见,赋《蓑衣诗》辞官归,又作《归耕赋》以见志。真宗曾遣使赐以茶帛。性癖,曾策杖入嵩山穷绝处构诗,每欲作,即伏草间,得句则跃而出,遇者皆惊。卒年七十八。有《东里集》。
全宋诗
杨朴,字契玄(一作先),郑州东里(今河南新郑)人。少与毕士安同学(《温公续诗话》),后归隐,与魏野齐名。太宗、真宗尝以布衣召,皆辞归。事见《瀛奎律髓》卷二七《莎衣》诗注。《直斋书录解题》卷二○著录《东里杨聘君集》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杨朴诗》一卷,均佚。今录诗六首。
尹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南人,字处厚。尹洙子。幼博学能文,通《春秋》,知古今,议论多根蒂经史,虽先达父友皆竦然屈服。年方二十五卒。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时朴,魏王廷美九世孙(《宋史·宗室世系》二三)。尝通判扬州(清嘉庆《扬州府志》卷三六)。
萧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6—1035 【介绍】: 辽后族。字延宁。博学多智。补牌印郎君。圣宗开泰初,为南面林牙。曾为帝具陈百姓疾苦,国用半耗。太平中,迁北院枢密使。朝议多从取决。兴宗时,封魏王,以南院枢密使卒。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仲讷(九九九~一○五四),字朴翁,广济军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授莫州防禦推官,改知大名府清平、邛州临溪县,通判解州。三迁为尚书屯田员外郎。皇祐五年(一○五三)十二月卒,年五十五。有《仲讷文集》二十卷(《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卷一),已佚。事见《临川集》卷九四《尚书屯田员外郎仲君墓志铭》。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五四八
仲讷(九九九——一○五三),字朴翁,广济军定陶(今山东定陶)人。景祐元年举进士,为莫州防禦推官、权明州节度推官,改大理寺丞、知大名府清平及邛州临溪两县,又通判解州,三迁为屯田员外郎。皇祐五年卒,年五十五。学为古文,晚尤好诗,有集十二卷。见王安石《仲讷墓志铭》(《临川集》卷九四),欧阳修《仲氏文集序》(《欧阳文忠公集》卷四四),《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
韩朴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七年(1074)任苏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淮南人。出身平民。精历算,能以口算正确推定古今日、月食。熙宁初,日月运行与旧历不合,五年,因沈括荐,主持编造《奉元历》,八年颁行。著有《奉元历经》、《七曜细行》,今佚。
全宋文·卷一七三九
卫朴,淮南人。精于历法及推步。熙宁中召修历书,元丰二年闰正月罢归。所著有《七曜细行》一卷、《奉元历经》一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三、二七二,《宋史》卷二○七《艺文志》六,《宋史翼》卷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