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74,分145页显示 上一页 84 85 86 87 88 90 91 92 93 下一页
佛本行经
佛本行集经
佛愿生起本末
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
妙庄严王本事品
具足德本愿
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
念佛为本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法本
法本内传
法身本有
阿字本不生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佛类词典(续上)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佛本行经
佛本行集经
佛愿生起本末
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
妙庄严王本事品
具足德本愿
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
念佛为本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法本
法本内传
法身本有
阿字本不生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前二十九品诸弟子各说本因,第三十品佛说九恼之本因。经文未完。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前二十九品诸弟子各说本因,第三十品佛说九恼之本因。经文未完。
佛本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名佛本行赞传,西土贤圣撰集,刘宋宝云译,七卷。偈赞佛一代行状之偈文也。
(经名)一名佛本行赞传,西土贤圣撰集,刘宋宝云译,七卷。偈赞佛一代行状之偈文也。
佛本行集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六十卷,隋阇那崛多译。详悉佛一代化迹之本纪也。经末曰:「或问曰:当何名此经?答曰:摩诃僧祇师名为大事,萨婆多师名此经为大庄严,迦叶维师名为佛生因缘,昙无德师名为释迦牟尼佛本行,弥沙塞师名为尼藏根本。」
(经名)六十卷,隋阇那崛多译。详悉佛一代化迹之本纪也。经末曰:「或问曰:当何名此经?答曰:摩诃僧祇师名为大事,萨婆多师名此经为大庄严,迦叶维师名为佛生因缘,昙无德师名为释迦牟尼佛本行,弥沙塞师名为尼藏根本。」
佛愿生起本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本愿之谓也。生起者,生即起,谓佛愿之因之起源。弥陀于因位之昔,见苦恼之众生以大悲心起愿行,故佛愿之生起,为众生流转之苦相也。本者,因位之本愿修行;末者,果上之名号也。或云本者,第十八愿;末者,馀四十七愿也。又云本者,真实之第十八愿;末者,方便之十九、二十愿也。
(术语)弥陀本愿之谓也。生起者,生即起,谓佛愿之因之起源。弥陀于因位之昔,见苦恼之众生以大悲心起愿行,故佛愿之生起,为众生流转之苦相也。本者,因位之本愿修行;末者,果上之名号也。或云本者,第十八愿;末者,馀四十七愿也。又云本者,真实之第十八愿;末者,方便之十九、二十愿也。
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赵宋法贤译。说持诵燄鬘德迦明王真言之仪轨。
(经名)三卷,赵宋法贤译。说持诵燄鬘德迦明王真言之仪轨。
妙庄严王本事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七品之名。说妙庄严王之本事来历,故名。
(经名)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七品之名。说妙庄严王之本事来历,故名。
具足德本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四十四之愿。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义寂云:闻名令得具足德本愿。静照云:具足德本愿。
(术语)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四十四之愿。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义寂云:闻名令得具足德本愿。静照云:具足德本愿。
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一卷,失译。说初修百三昧终入金刚三昧而成佛者。
(经名)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一卷,失译。说初修百三昧终入金刚三昧而成佛者。
念佛为本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往生极乐净土之业因,以弥陀本愿正定业之称名念佛一行为根本也。
(术语)往生极乐净土之业因,以弥陀本愿正定业之称名念佛一行为根本也。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重译。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附于此。
(经名)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重译。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附于此。
法本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性之异名,法性为万法之本,故名法本。往生论上曰:「随顺法性不乖法本。」
(术语)法性之异名,法性为万法之本,故名法本。往生论上曰:「随顺法性不乖法本。」
法本内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具记焚释道经角试事。名义集一曰:「道家尹文操斥法本内传,是罗什门僧妄造。通慧辨云:明帝梦金人事,出后汉纪。此若虚妄,岂名信史耶?又吴书阚泽对吴主云:褚善信,费叔才,自感而死。岂是罗什门徒所造。」佛祖统纪三十五,志磐师引此名义集文辨妄亦尔。
(书名)具记焚释道经角试事。名义集一曰:「道家尹文操斥法本内传,是罗什门僧妄造。通慧辨云:明帝梦金人事,出后汉纪。此若虚妄,岂名信史耶?又吴书阚泽对吴主云:褚善信,费叔才,自感而死。岂是罗什门徒所造。」佛祖统纪三十五,志磐师引此名义集文辨妄亦尔。
法身本有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法身本来在一切众生之心中也。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本来就在一切众生的心中的意思。
(术语)言法身本来在一切众生之心中也。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本来就在一切众生的心中的意思。
阿字本不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密教之根本义,本不生者,本来本有,非今始生之义,是为阿字之实义,何谓阿字有不生之义?凡物之为元初根本者,必为不生之法。生法必为能生之因,有能生之因,即非是根本元初也,今阿字即字之根元,更无能生之因,最便于知此为不生之义,故托于阿字使知一切诸法不生之义也,观是谓之阿字观。大日经二曰:「阿真言教法,谓阿字门,谓一切诸法本不生。」
【佛学常见辞汇】
阿字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故即是般若实相的理体,无生无灭。
(术语)是密教之根本义,本不生者,本来本有,非今始生之义,是为阿字之实义,何谓阿字有不生之义?凡物之为元初根本者,必为不生之法。生法必为能生之因,有能生之因,即非是根本元初也,今阿字即字之根元,更无能生之因,最便于知此为不生之义,故托于阿字使知一切诸法不生之义也,观是谓之阿字观。大日经二曰:「阿真言教法,谓阿字门,谓一切诸法本不生。」
【佛学常见辞汇】
阿字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故即是般若实相的理体,无生无灭。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佛学大辞典】
(书名)颂数六百,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俱舍,译曰藏。包藏之义。包藏根本阿毗达磨论要义,故谓之俱舍论。
(书名)颂数六百,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俱舍,译曰藏。包藏之义。包藏根本阿毗达磨论要义,故谓之俱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