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19,分75页显示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4  65  66  6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拔本塞原
拔本塞源
扳本
阿本郎
本主儿
本质与现象
本枝百世
本着
本嗓
本穑
本生灯
本世纪
本事人
本同末离
本同末异
《國語辭典》:拔本塞原  拼音:bá běn sè yuán
本,树根。原,水源。拔本塞原指拔掉树木的根,堵住水的源头。语出《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后比喻毁弃根本。《晋书。卷六七。郗鉴传》:「贼臣祖约、苏峻不恭天命,不畏王诛……拔本塞原,残害忠良,祸虐蒸黎,使天地神祇靡所依归。」亦可引申为正本清源、从根本做起。也作「拔本塞源」。
《國語辭典》:拔本塞源  拼音:bá běn sè yuán
比喻人毁弃根本。参见「拔本塞原」条。《书经。大诰》:「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尔亦不知天命不易。」唐。孔颖达。正义:「惟大为难之人,谓三叔等,大近相伐于其室家,自拔本塞源,反害周室,是其为易天法也。」
《國語辭典》:拔本塞原  拼音:bá běn sè yuán
本,树根。原,水源。拔本塞原指拔掉树木的根,堵住水的源头。语出《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后比喻毁弃根本。《晋书。卷六七。郗鉴传》:「贼臣祖约、苏峻不恭天命,不畏王诛……拔本塞原,残害忠良,祸虐蒸黎,使天地神祇靡所依归。」亦可引申为正本清源、从根本做起。也作「拔本塞源」。
《國語辭典》:扳本  拼音:bān běn
商场或赌场上失利的人设法得回失去的资本或赌本。如:「他每次赌输了总想再扳本,所以越陷越深,把家产都输光了。」
分類:方言
《漢語大詞典》:阿本郎
主人。 唐 赵璘 因话录·角:“及 杨 ( 杨凭 )自京尹謫 临贺 尉,使使候先生……使还,先生曰:‘报汝阿本郎,不久即归,勿忧也。’未几, 杨 果移 杭州 长史。”太平广记卷七六引此作“阿郎”。参见“ 阿郎 ”。
分類:主人
《國語辭典》:阿郎  拼音:ā láng
主人。《太平广记。卷七六。田良逸蒋含弘》:「使还曰,报汝阿郎,勿深忧也。」
《漢語大詞典》:本主儿
①本人:~一会儿就来,你问他得了。②失物的所有者:物归~ㄧ这辆招领的自行车,~还没来取。
《漢語大詞典》:本质与现象
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内在的、相对稳定的方面,现象是事物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由事物的特殊矛盾构成。本质是现象的本质,隐藏在现象背后并表现在现象之中;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决定现象,现象依赖本质。本质和现象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别和矛盾。本质要靠思维才能把握,现象用感官即能感知。
分類:本质是事
《國語辭典》:本枝百世  拼音:běn zhī bǎi shì
比喻子孙百代相传不绝。《文选。张衡。南都赋》:「据彼河洛,统四海焉,本枝百世,位天子焉。」也作「本支百世」。
《國語辭典》:本支百世  拼音:běn zhī bǎi shì
本,本宗。支,子孙。本支百世指子孙百代相传不绝。《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也作「本枝百世」。
《漢語大詞典》:本着
组成介词结构,介绍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依据。例如: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处理这个问题。
《國語辭典》:本嗓  拼音:běn sǎng
说话或唱歌时自然发出的嗓音,没有掺杂矫揉造作的假音。
《漢語大詞典》:本穑(本穡)
犹稼穑。 明 张居正 《赠周汉浦榷竣还朝序》:“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穡。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穡以资商,则商病。”
分類:稼穑
《漢語大詞典》:本生灯(本生燈)
通称煤气灯。这种灯用煤气做燃料,由一长管和一个套在外面的短管组成,旁边有孔,转动短管即可调节管口火焰大小。多用在化学实验室中。是 德国 化学家 本生 (RobertWilhelmBunsen)发明的,故称。
《漢語大詞典》:本世纪
特指耶稣基督纪元(公历纪元)之百年分期的现今百年期间。如本世纪(即20世纪)就是指1901—2000年。例如:正好在进入本世纪的时候出生。
《漢語大詞典》:本事人
旧时使女之一种。 宋 洪巽 《旸谷漫录》:“京都中下之户,不重生男,每生女则爱护如捧璧擎珠。甫长成,则随其姿质,教以艺业,用备士大夫採拾娱侍。名目不一,有所谓身边人、本事人、供过人、针线人。”
分類:使女
《漢語大詞典》:本同末离(本同末離)
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后汉书·臧洪传:“昔 高祖 取 彭越 於 鉅野 , 光武 创基兆於 緑林 ,卒能龙飞受命,中兴帝业。苟可辅主兴化,夫何嫌哉……足下徼利於境外, 臧洪 投命於君亲;吾子託身於盟主, 臧洪 策名於 长安 。子谓余身死而名灭,僕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本同末离,努力努力,夫復何言!”
分類:本旨途径
《國語辭典》:本同末异(本同末異)  拼音:běn tóng mò yì
基本道理相同,但在外表、细节上则有不同的地方。《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选。卢谌。赠刘琨诗》:「盖本同末异,杨朱兴哀;始素终玄,墨翟垂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