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19,分75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本统
刊本
临本
阁本
本行
背本
本计
本山
探本
具本
本质
院本
注本
本息
妙本
《漢語大詞典》:本统(本統)
(1).谓以仁义为本的传统。荀子·议兵:“ 秦 四世有胜,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所谓末世之兵,未有本统也。故 汤 之放 桀 也,非其逐之 鸣条 之时也; 武王 之诛 紂 也,非以甲子之朝而胜之也:皆前行素脩也,此所谓仁义之兵也。” 杨倞 注:“本统,谓前行素脩……谓前已行之,素已脩之。”
(2).犹正统。 唐 柳宗元 《岳州圣安寺无姓和尚碑》:“佛道愈远,异端竞起,唯 天台大师 为得其説。和尚绍承本统,以顺中道,凡受教者不失其宗。” 宋 叶适 《学校》:“人知由学,而科举之陋稍可洗去;学有本统,而古人文宪庶不坠失。”
分類:正统仁义
《國語辭典》:刊本  拼音:kān běn
1.书籍的刊印版本。分四种:一、以朝代分,有宋本、元本、明本。二、以刻版地点分,有殿本、监本、官署本、书院本、坊刻本。三、以形式分,有大字本、小字本、巾箱本。四、以内容分,有足本、选本、节本。
2.刊印成书。《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发心持诵白衣观音经,并刊本布施。」
《國語辭典》:临本(臨本)  拼音:lín běn
书法、绘画作品中,模仿原作的副本。如:「这幅山水临本,几可乱真。」
《漢語大詞典》:阁本(閣本)
帝王秘阁所藏的书籍、法帖等。 宋 苏轼 《跋希白书》:“ 希白 作字,自有 江 左风味,故 长沙 法帖,比 淳化 待詔所摹为胜,世俗不察,争访阁本,误矣。” 明 张居正 《答中翰张后湖书》:“先年 张文简 公曾得内阁所藏册府元龟一部,其后 文简公 卒於京邸,其僕即将此书於部前货卖。令先翁识其为阁本也,赎而藏之於家。”
《國語辭典》:本行  拼音:běn háng
1.本身的行业。如:「教书是我的本行。」《黄绣球》第一○回:「我是业医的,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
2.各种营业行号自称。如:「本行即日起放宽贷款额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承他的情,荐在本行做做西崽,赚得几块钱。」
《漢語大詞典》:背本
背弃根本。左传·哀公七年:“ 吴 将亡矣,弃天而背本。”吕氏春秋·上农:“国家难治,三疑乃极,是谓背本反则,失毁其国。”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末俗背本,由来久矣。” 金 王若虚 《议论辨惑》:“若名教之理而书生不知,则谁復知之?且 厚 ( 郑厚 )独非书生耶?何其背本之甚也。” 明 张居正 《乞宥言官疏》:“彼之背本反噬,忍为不义,固自忘其父母。”
《漢語大詞典》:本计(本計)
(1).根本之计。 清 侯方域 《上三省督府剿抚议》:“杀运不除,水火可悯,明公任兼将相,所愿深图本计,救济苍生。”
(2).原来的打算。 清 恽敬 《西楚都彭城论》:“其( 项羽 )告 韩生 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人谁见之?’此 项王 之设辞也,非 项王 之本计也。”
《漢語大詞典》:本山
(1).佛教语。对各宗派传法的中心寺院之称。也叫本寺,下属各寺称为末寺。 晋 慧远 《万佛影铭》:“共立此臺,拟像本山。”
(2).此山。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他是本山人,乃是本房檀越,就中与我独厚。”
《漢語大詞典》:探本
探求根本。 明 徐渭 《季先生入祠祭文》:“先生之於学,探本极源,既急於其大矣!” 清 薛福成 《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其他养蚕繅丝之法,植茶焙叶之方,鍊铁开煤之学,一一讲求整顿,岂非利用厚生之政,探本握要之图乎?” 俞天白 《危栏》:“她几乎对什么都要探本求源,而且都是《十万个为什么》所没有收录的。”
分類:探求根本
《韵府拾遗 阮韵》:具本
管子杀僇以聚财劝勉以选众使二分具本注分知其事各具其名籍之本
《國語辭典》:本质(本質)  拼音:běn zhí
1.事物本身原有的根本属性。如:「这件事的本质,并不如你想像的单纯。」《红楼梦》第八六回:「譬如好木,太要做玲珑剔透,本质就不坚了。」
2.人的本性。如:「他的本质不坏。」《南齐书。卷二五。列传。张敬儿》:「朕犹谓恩义所感,本质可移。」
《國語辭典》:院本  拼音:yuàn běn
金元时杂剧的脚本。因金时倡优所住的地方,称为「行院」,故称其所演的剧为「院本」。
《國語辭典》:注本  拼音:zhù běn
书中除正文外,另附有注释的版本。
《國語辭典》:本息  拼音:běn xí
本金和利息。《宋史。卷一八四。食货志下六》:「又天下所售食茶,并本息岁课亦祇及三十四万缗。」也称为「本利」。
《骈字类编》:妙本
王僧孺忏悔礼佛文元极凝淡非学者所窥妙本难思岂行人能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