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本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赖耶识十八名之一。是为有为无为一切法之根本,故名本识。见了义灯四本。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赖耶识之别名。唯识了义灯四末曰:「名本识者,谓是一切法之根本故。」
【佛学常见辞汇】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阿赖耶识是有为无为诸法的根本。
【三藏法数】
本识者,乃根本清净识心,即色相土之体也。此是如来微尘相海身所依之土,以由福慧无边,相好具足,庄严悉备,性相如如,故以本识为体也。
本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中根本之思念也。或曰素志,或曰素怀,并同。玄义释签一曰:「华严顿大,尚非本怀。」行事钞下二曰:「训诸佛本怀。」
本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生之心体,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相,照照灵灵,有觉知之德。是非修成而然,乃本有自尔之性德,故曰本觉。即如来之法身也。然此本心体,无始以来,覆于无明烦恼,隐藏至于今日,一旦依修治之功,始显其性德,是曰始觉,然觉而观之,则始觉非别,原为本觉之体,故始觉本觉,咸同一致。本觉之外无始觉。始觉即与本觉同一也。仁王经中曰:「自性清净名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起信论曰:「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众生本来就有的觉性。
【三藏法数】
谓众生心体灵明虚廓,本来离念,等虚空界,无处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是名本觉。
【三藏法数】
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体本来觉了,离诸妄念,故名本觉。
【三藏法数】
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
【三藏法数】
本即直性,觉即智慧。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心体离念者,谓本觉心源之体,离于妄念也。等虚空界,无不遍者,虚空无边,以譬本觉之性体量充廓也。平等法身者,诸佛悟之不为高,众生迷之不为下,生佛不二也。)
二种本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随染本觉,依真如内熏之力与如来教法外缘之力,而如实修行。方便满足,故破妄心而显现法身,使始觉之智淳净,与本觉一致,又依始觉究竟与本觉一致,而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相之根,自然相应,现种种为利益,此二者,前曰本觉之智净相,后曰本觉之不思议业相,此二相若离染缘,则不得成,前者依自己之染缘所成,后者依他之染缘所成。故曰随染本觉。二性净本觉,本觉之真如,远离一切染法,具足一切性德,体相二大,为内熏之因,用大为外缘之资,是性净本觉也。
本觉下转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释摩诃衍论有本觉下转始觉上转之义,本觉有性净本觉与随染本觉之二,本觉下转者,随染本觉之相也,随染之本觉,随众生之染缘,顺众生之相,现为种种利益也。始觉上转者,依本觉之内熏习,如实修行,发究竟智也。论三曰:「始觉背凡向圣,上上去去为次第转,随染本觉背圣向凡,下下来来为次第转。(中略)證说经言,谛听诸佛子。我从具缚凡,具一切地,圆满行因海庄严大觉果。我从清净地,具经一切地,将一切万行,得第一信位,入无明藏海。如是二大事,一时非前后。」
本觉内熏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如本觉有内熏外缘之二用,内熏者,真如之体相熏习也,无始以来具无漏之法在内冥冥熏习众生之妄心,能使众生不知不识,厌生死之苦,乐求涅槃,自信己身有真如之法,发心修行。自然之作用也。外缘者,真如之用熏习也,自法身垂报化二身,使众生成见佛闻法之外缘,无作之作用也。起信论曰:「真如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自体相熏习,二用熏习。自体相熏习者,从无始世来具无漏法,备有不思议业。(中略)恒常熏习,以有熏习力故能令众生厌生死苦,乐求涅槃,自信己身有真如法,发心修行。(中略)用熏习者,即是众生外缘力。」
本觉流转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法身)附录「法身流转。」
法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證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为法身也。以三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为理智显现,有为(智)无为(理)一切功德法体性之所依,故名法身。又成就庄严一切之功德法,故言法身。唯识论十曰:「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中略)此法身五法为性,非净法界独为法身,二转依果皆摄此故。」别相法身者,即三身中之自性身,唯为清净法界之真如也。此真如为佛之自性,故名自性身,又此真如具真常之功德(是无为也),为一切有为无为功德法之所依,故亦名法身。惟不得言成就庄严功德法,故名为法身,何则?以此法唯为理之法身,不含摄有为之功德(即智法身)也。唯识论十曰:「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佛地论七曰:「力无畏等诸功德法所依止,故亦名法身。」述记十末曰:「离所知障,具无边德,名为法身,(中略)功德法依名法身。」唯识枢要上本曰:「出缠位功德法本,名曰法身。」义林章七本曰:「成唯识说,清净法界为自性身。庄严论等说,自性身本性常故。赞佛论说,佛自性身无生灭故。」若依性宗之义,则真如之理性,有真实觉知之相,理智不二,与真如之无为同,真智亦无为也。又性相不二故,真如即法性,则真智亦法性也。此理智不二法性之隐,谓之如来藏,积始觉之功,显其法性,谓之法身。即言以法性成身,故名法身。或言以法性显现之有为无为一切功德法成就庄严之身,故名法身。胜鬘经曰:「世尊!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成就。说如来法身,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同宝窟下末曰:「法身者,即是实相真如法也。此实相正法隐,名如来藏。此实相法显,故名身。唯是一实相法,约隐显不同,故有藏之与身。又法者,谓诸功德法,法之所依名身。故摄论云:与功德法相应,名法身。」嘉祥法华疏四曰:「以正法为身,故曰法身。」起信论曰:「从本已来,自性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中略)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同义记下本曰:「隐时能出生如来,名如来藏。显时为万德依止,名为法身。」维摩经慧远疏曰:「佛以一切功德法成,故名法身。」法华玄义七曰:「本有四德隐名如来藏,修成四德显名为法身。」大乘义章十八曰:「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梵Dharmaka%ya。
【佛学常见辞汇】
佛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诸佛所證的真如法性之身。
【佛学次第统编】
大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体依聚义,总说名身,故此法身,五法为性,非净法界,独名法身。如是法身,有三相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此又有二:一自受用,二他受用。三变化身。义见后章,兹不复及。
【三藏法数】
法身者,谓本有法性之身,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动,无有变易也。
【三藏法数】
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三藏法数】
谓如来法性真常,湛然清净,周遍法界。经云: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是名法身。
【三藏法数】
法身者,谓所證无漏法界之体,而为法身也。菩萨知诸众生心之所乐,即以法界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也。(无漏者,谓惑业净尽,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本觉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就相言,曰本觉。就体言,曰真如。又本觉为能證之智,真如为所證之理。此理智二者,法身如来之全体也。
【佛学常见辞汇】
本觉是众生心的相状,真如是众生心的心体。又本觉是能證的智,真如是所證的理,此智与理,就是法身如来的全体。
本囊伽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作本那伽吒Pu%rn!aghat!a,译言满瓶。佛之德相也。慧苑音义上曰:「本囊伽吒,此云满瓶也。」
本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法之根本自体也,对于应身而谓真身为本体。大日经七曰:「一身与二身,乃至无量身,同入本体。」梵网古迹上本曰:「化归本体,言还至也。」
【佛学常见辞汇】
诸法的根本自体,在应身叫真身为本体。
申日儿本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此经与月光童子经共记德护长者经所说月光童子之事。
申儿本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申日儿本经之略名。
出世本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释迦如来出兴于娑婆世界之本意也。圣道门诸家以法华之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为出世之本怀。因法华经方便品:「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故也。又净土门诸师以无量寿经念佛往生为出世之本怀。因无量寿经:「如来以无盖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无量亿劫难值难见。犹灵瑞华时时乃出」故也。愚案佛之教门有二种:一智慧门,二慈悲门。一摄上智,一度下愚。法华之本怀,在于智门。念佛之本怀,存于悲门。
【佛学常见辞汇】
释迦如来出现于世的本意。
北本涅槃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十卷,大般涅槃经之异名。北梁昙无谶译。
百二十八根本烦恼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乘所说(参见:思之惑数也。见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