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2
词典
2
分类词汇
9
佛典
1
词典
本教
基本教练
分类词汇
外道
三观
四谛
圣谛
教范
十如是
无尽缘起
四法界
梵我一如
佛类词典
本教
《漢語大詞典》:
本教
(1).谓农事。
《
韩非子·亡徵
》
:“主多怒而好用兵,简本教而轻战攻者,可亡也。” 陈奇猷 集释:“简本教,谓废农事也。”
(2).根本性的教育。
《
吕氏春秋·孝行
》
:“夫孝,三皇五帝之本教,而事之纪也。”
(3).藏族地区固有的宗教,崇奉鬼神和自然物,尚巫术。佛教传入前,在 吐蕃 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八世纪后势力逐渐衰微。在与佛教的长期相互斗争中,吸收佛教的部分教义,逐渐形成类似喇嘛教的一个教派。藏语称“本波”。也叫“钵教”、“笨教”,俗称“黑教”。
分類:
本教
根本
藏族
农事
族地
地区
固有
教育
宗教
崇奉
鬼神
神和
自然物
《国语辞典》:
基本教练(基本教练)
拼音:
jī běn jiào liàn
训练官兵熟习各种制式法则,并养成军纪严肃、精神巩固的军队,使能适应战斗要求所实施的基本教育和训练。
分类:
训练
官兵
熟习
制式
式法
法则
养成
军纪
严肃
精神
巩固
军队
《國語辭典》:
外道
拼音:
wài dào
1.佛教称佛教之外的宗派。《陈书。卷三○。傅縡传》:「三论之兴,为日久矣。龙树创其源,除内学之偏见;提婆扬其旨,荡外道之邪执。」南朝梁。
沈约
湘州柷园寺刹下石记
:「魔众稽颡,外道屈膝;抽薪止火,折剑摧锋。」也称为「外教」。
2.见外、自居外人的意思。《红楼梦》第三回:「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國語辭典》:
外道
拼音:
wài dao
礼数周到而情谊疏淡。《红楼梦》第九○回:「平儿笑说道:『我们奶奶说,姑娘特外道的了不得。』岫烟道:『不是外道,实在不过意。』」
分類:
佛教徒
见外
歪门邪道
合于
客气
本教
正道
正当
论说
宗教
法则
思想
外道
《國語辭典》:
三观(三觀)
拼音:
sān guān
中国佛教天台宗对空、假、中三种禅观的合称。当修行者一再思惟、观察一切现象都是由心虚构的,进而便处在很专注的状况,在此之时,不见佛果可求,也不见众生可度,是为空观。在空观的基础上观察一切现象,也能见、闻、觉知、能作种种分别,但在经验上则如幻、如化,这是假观,将空观和假观对立经验统一是中观。隋。智顗〈观心论〉:「非踪非疏非五分,三谛三观在其中。」
分類:
佛教语
天台宗
本教
教义
从事
缘起
中观
《国语辞典》:
四谛(四谛)
拼音:
sì dì
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释迦牟尼总括一切生死涅槃的因果及应取应舍之道,提出苦、集、灭、道四谛的教法。因这四项教法是真实、无错乱,所以称为「四谛」。苦谛谓生死轮回是痛苦、不圆满;集谛谓产生痛苦的原因;灭谛谓痛苦的息灭;道谛谓息灭痛苦的方法。四谛间的关系:苦谛是结果,集谛是原因,灭谛是结果,道谛是原因,苦、集应舍弃,灭、道应取应行。《
中论
》卷四:「以无四谛故,见苦与断集,證灭及修道,如是事皆无。」也作「四圣谛」。
分类:
四谛
佛教
本教
教义
释迦牟尼
总括
生死
因果
取应
《漢語大詞典》:
圣谛(聖諦)
梵文的意译,即神圣的真理。佛教基本教义之一。
《俱舍论·分别贤圣品六之一》
:“何义经中説为圣諦,是圣者諦,故得圣名。”参见“ 四圣諦 ”。
分類:
梵文
意译
神圣
真理
佛教
本教
教义
《漢語大詞典》:
四圣谛(四聖諦)
佛教以苦、集、灭、道为四圣谛。又称四谛。为 释迦牟尼 最初说教的内容,是佛教基本教义之一。苦为生老病死等;集为妄心能生起种种惑业,感招苦果;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八正道等,以能通于涅槃。
《涅槃经·圣行品二》
:“又有圣行所谓四圣諦,苦、集、灭、道,是名四圣諦。 迦叶 ,苦者逼迫相;集者能生长相;灭者寂灭相;道者大乘相。”
分類:
佛教
四谛
《漢語大詞典》:
教范(教範)
军事名词。属于技术方面的基本教材。如:射击教范、维护修理教范等。
分類:
军事
技术
本教
教材
《国语辞典》:
十如是
拼音:
shí rú shì
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基本教义之一。指佛所證悟的内容,也就是诸法的实相。十如是,指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十项。《妙法莲华经玄义。卷二上》:「此一法界具十如是,十法界具百如是。」
分类:
中国
佛教
天台宗
本教
教义
《国语辞典》:
无尽缘起(无尽缘起)
拼音:
wú jìn yuán qǐ
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基本教义之一。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真如本性随缘而生起,自在无穷,一切现象都是互相包含,互不妨碍。《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卷四:「圆融法界,无尽缘起。」
分类:
中国
佛教
华严宗
本教
教义
真如
随缘
《国语辞典》:
四法界
拼音:
sì fǎ jiè
中国佛教华严宗基本教义之一。谓对万有的四种认识层次。一、事法界,指一般凡夫把现象当作真实存在的认识层次;二、理法界,指见知现象都是条件组成,其实都是空性的认识层次;三、理事无碍法界,指由空理的见知,进而消融现象真实感的认识层次;四、事事无碍法界,指因空理的实證而体悟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含容,彼此之间没有障碍的认识层次。《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
》卷一:「统四法界为一真如。」
分类:
中国
佛教
华严宗
本教
教义
万有
认识
层次
《漢語大詞典》:
梵我一如
印度教的基本教义。谓作为世界主宰的“梵”和个体灵魂的“我”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亲自证入“梵我一如”便是解脱。一如,谓等同、无差别。 郭沫若
《文艺论集·太戈尔来华的我见》
:“梵天是万汇的一元,宇宙是梵天的实现,因之乎生出一种对于故乡的爱心,而成梵我一如的究竟……其实西洋文明的弊窦只是在用途上错了,在它纯粹的精神上,它的动态与万化无极的梵体观,梵我一如观,并不会发生甚么冲突。”
分類:
印度教
本教
教义
世界
主宰
本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教之一。末教之对。根本之教,一乘教也。
【佛学常见辞汇】
根本的教法,如一乘教是,为二教之一。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