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居留證  拼音:jū liú zhèng
由本国政府发给外籍人士,准其在本国居留的證明文件。可分为临时居留證、长期居留證、永久居留證三种。
《国语辞典》:客籍军(客籍军)  拼音:kè jí jūn
由非本国人民组成的军队。
《国语辞典》:信任状(信任状)  拼音:xìn rèn zhuàng
派遣使节到外国时,由本国元首或外交部长所签发给驻在国的證书。
《國語辭典》:护照(護照)  拼音:hù zhào
1.官员或国民出国时,政府所发给的證件。可證明其身分,并请外国官署保护,申请准予居留或通行。一般分为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和普通护照。
2.清朝时,政府发给外国人可在中国通行的證件。《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因想各国人民到处游历,既领有护照,地官就应当照章保护才是。」
《漢語大詞典》:霸权主义(霸權主義)
指在国际关系中,凭借本国实力,通过侵略、颠覆、干涉、控制和欺负等手段以求取得统治和支配别国地位的一种反动政策。 胡耀邦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今天世界人民最重要的任务。” 郭小川 《长江边上“五·七”路》诗:“举世之中,无产阶级劳动人民,怀着大恨深仇,正在埋葬霸权主义--这个野兽。”
《漢語大詞典》:本币(本幣)
(1).本国的货币。管子·地数:“人求本者,食吾本粟,因吾本币,騏驥黄金然后出。” 马非百 新诠:“‘因吾本币’,谓使用吾国之货币。”
(2).“ 本位货币 ”的省称。参见“ 本位货币 ”。
《漢語大詞典》:本位货币(本位貨幣)
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货币,如我国票面为“元”的人民币。亦省称“ 本币 ”。
《國語辭典》:保护关税(保護關稅)  拼音:bǎo hù guān shuì
为保护国内产业而对进口货物所课徵的关税。
《漢語大詞典》:东道国
负责组织、安排国际会议、比赛等在本国举行的国家。
《國語辭典》:签證(簽證)  拼音:qiān zhèng
给予其他国家或地区人民进入该国国境的入境许可。如:「他将相关證件交给旅行社办理签證。」
《漢語大詞典》:侨工(僑工)
住在外国而保留本国国籍的工人。 瞿秋白 《饿乡纪程》九:“贫困的侨工十数万人--除了华侨会救出一些之外--至今转侧困苦,饥寒冻馁呵。”
《漢語大詞典》:排货(排貨)
经济抵制手段之一。抵制不友好国家的货物在本国销售。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一)》:“为‘排货’复仇的,倒不一定是外国人!” 李澄之 《五四运动在山东》五:“在反 日 排货的运动中,出现了一些有组织的群众性的爱国团体。”
《國語辭典》:难胞(難胞)  拼音:nàn bāo
遭到天灾、人祸等因素而流离失所的国人。如:「在战火中的难胞,正过著水深火热的生活,急待救援。」
《國語辭典》:内债(內債)  拼音:nèi zhài
政府在国内所借之债。指国内公债及其他。
《漢語大詞典》:批准书
国家领导人签署批准本国同外国签订条约的文件。凡需要批准的条约,双方领导人批准后,两国互换批准书即可生效。
《國語辭典》:入境證  拼音:rù jìng zhèng
入境旅客持有的入境證明。由内政部入出境管理局制作,发给入境申请人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