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岘山(峴山)
(1).山名。在 湖北 襄阳县 南。又名 岘首山 。东临 汉水 ,为 襄阳 南面要塞。 西晋 羊祜 镇 襄阳 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晋书·羊祜传》:“ 祜 乐山水,每风景,必造 峴山 ,置酒言咏,终日不倦。” 唐 孟浩然 《岘山送朱大去非游巴东》诗:“ 峴山 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宋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羊叔子 镇 襄阳 ,尝与从事 邹湛 登 峴山 ,慨然有‘湮没无闻’之嘆, 峴山 因是以传。”
(2).山名。在 浙江 湖州市 南。本名 显山 ,后避 唐中宗 ( 李显 )讳,改名 岘山 。 宋 苏轼 任 湖州 太守时,曾登此山,有诗云:“ 吴兴 胜 襄阳 ,万瓦浮青冥。我非 羊叔子 ,愧此 峴山亭 。”
(3).山名。在 浙江 东阳县 南。原名 三丘山 。 晋 义熙 间 殷仲文 守 东阳 ,常登此山。后人比之 羊祜 ,因亦名 岘山 。
(2).山名。在 浙江 湖州市 南。本名 显山 ,后避 唐中宗 ( 李显 )讳,改名 岘山 。 宋 苏轼 任 湖州 太守时,曾登此山,有诗云:“ 吴兴 胜 襄阳 ,万瓦浮青冥。我非 羊叔子 ,愧此 峴山亭 。”
(3).山名。在 浙江 东阳县 南。原名 三丘山 。 晋 义熙 间 殷仲文 守 东阳 ,常登此山。后人比之 羊祜 ,因亦名 岘山 。
《漢語大詞典》:裕陵
(1).古代帝王陵墓名。(1) 金显宗 陵。在 北京市 房山县 西北 大房山 。(2) 明英宗 陵。在 北京市 昌平县 石门山 东,即 十三陵 的第四陵。(3) 清高宗 陵,在 河北省 遵化县 西北 昌瑞山 。
(2). 宋 人对 神宗 的习惯称呼。 神宗 陵本名 永裕陵 ,在 河南省 巩县 西南。 宋 苏轼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 裕陵 固天纵,笔有云汉姿。” 宋 楼钥 《跋汪季路书画·蔡京自书窜谪元符党人诏草》:“ 裕陵 裁决庶政,动出亲札。”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裕陵 稽古制作,詔置礼制局,讨论古今沿革,画一来上,以袪千古之陋,成一代之典。”
(2). 宋 人对 神宗 的习惯称呼。 神宗 陵本名 永裕陵 ,在 河南省 巩县 西南。 宋 苏轼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 裕陵 固天纵,笔有云汉姿。” 宋 楼钥 《跋汪季路书画·蔡京自书窜谪元符党人诏草》:“ 裕陵 裁决庶政,动出亲札。”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裕陵 稽古制作,詔置礼制局,讨论古今沿革,画一来上,以袪千古之陋,成一代之典。”
《漢語大詞典》:西关(西關)
(1).关隘名。在今 安徽省 含山县 西南 七宝山 上,隔 濡须水 与 东关 对峙。 三国 时为 吴 魏 间军事要冲。
(2).关隘名。在今 河南省 信阳市 西南。本名 平靖关 ,与 黄岘 、 武阳 合称“义阳三关”。 平靖 在西,故习称“西关”。《魏书·世宗宣武帝纪》:“进攻 黄峴 、 西关 , 衍 将 马仙琕 弃 西关 , 李元履 弃 黄峴 遁走。”
(3).关隘名。指 函谷关 。《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身执略兮入 西关 ,歷险阻兮之 羌蛮 。” 唐 李白 《古风》之三六:“东海汎碧水, 西关 乘紫云。”
(4).关隘名。指 居庸关 。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境。
(2).关隘名。在今 河南省 信阳市 西南。本名 平靖关 ,与 黄岘 、 武阳 合称“义阳三关”。 平靖 在西,故习称“西关”。《魏书·世宗宣武帝纪》:“进攻 黄峴 、 西关 , 衍 将 马仙琕 弃 西关 , 李元履 弃 黄峴 遁走。”
(3).关隘名。指 函谷关 。《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身执略兮入 西关 ,歷险阻兮之 羌蛮 。” 唐 李白 《古风》之三六:“东海汎碧水, 西关 乘紫云。”
(4).关隘名。指 居庸关 。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