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铜马军(銅馬軍)
新莽 末年 河北 的农民起义军。当时 河北 起义军有 铜马 、 大肜 、 高湖 、 重连 、 铁胫 、 大抢 、 尤来 、 上江 、 青犊 、 五校 、 檀乡 、 五幡 、 五楼 、 富平 、 获索 等,共数百万人,各自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其中以 铜马 军为最强大,领袖有 东山荒秃 、 上淮况 等。公元24年起义军被 刘秀 陆续击破, 铜马 部众多被收编。后来 铜马 、 青犊 、 尤来 馀众共立 孙登 为帝。不久失败。
《国语辞典》:团匪(团匪)  拼音:tuán fěi
清朝末年义和团假爱国之名,却烧杀掳掠,形同匪类,故称为「团匪」。
《国语辞典》:膏捐  拼音:gāo juān
膏,鸦片烟膏。清朝末年徵收的鸦片税,称为「膏捐」。
《国语辞典》:霹雳炮(霹雳炮)  拼音:pī lì pào
一种古代火炮。北宋末年以纸、薄陶、碎铁片及火药制成药包,其爆炸时声大如雷,颇具燃烧力及杀伤力,多用于军事上。
《国语辞典》:褒成侯  拼音:bāo chéng hóu
西汉末年封赠孔子后裔的爵号。《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封周公后公孙相如为褒鲁侯,孔子后孔均为褒成侯,奉其祀。」
《漢語大詞典》:官渡柳
东汉 末年, 曹丕 在 官渡 植柳,以为 官渡 之战的纪念。后多用为感怀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奉报寄洛州》诗:“ 黎阳 水稍渌, 官渡 柳应春。” 唐 独孤及 有《官渡柳歌送李员外承恩往扬州觐省》诗。
《漢語大詞典》:绿林山
(緑lù)山名。 新莽 末年, 新市 人 王匡 、 王凤 等领导农民起义,以此为根据地。据后汉书·刘玄传 唐 李贤 注,在今 湖北省 当阳县 东北。但近人考证,谓当即今 湖北 大洪山 。参见“ 緑林 ”。
《國語辭典》:绿林(綠林)  拼音:lǜ lín
1.绿色的山林。唐。张九龄感遇〉诗:「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2.山名。位于今湖北当阳东北。
3.西汉末年,王匡等人曾率饥民聚居在绿林山一带对抗官府。见《后汉书。卷一一。刘玄传》。后遂用来泛指聚集山林间反抗官府或抢劫财物的集团。《三国演义》第二八回:「绿林中非豪杰托足之处。公等今后可各去邪归正,勿自陷其身。」
《漢語大詞典》:平林兵
新莽 末年 绿林 农民起义军的一支。以 陈牧 、 廖湛 为首。 新莽 地皇 三年(公元22年),他们聚众千余人响应 新市 兵,在 平林 (今 湖北 随县 东北)起义,称“平林兵”。同年与本属 绿林 军的 新市 、 下江 兵会合。
《漢語大詞典》:假两(假兩)
南朝 齐 末年的一种服饰。南史·齐纪下:“先是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填胸,名曰‘假两’,此又服祅。假非正名也,储两而假之,明不得真也。”
分類:末年服饰
《國語辭典》:猪仔(豬仔)  拼音:zhū zǎi
1.广东方言。指小猪。
2.称被诱拐到外国做苦工的人。
《漢語大詞典》:铜元(銅元)
从 清 代末年到抗 日 战争前通用的铜质辅币,圆形。因与传统的圆形方孔钱不同,中间无孔,故俗亦称“ 铜板 ”。 光绪 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 广东 开始铸造。正面有“光绪元宝”四字,背面有蟠龙纹。每枚重库平二钱,当制钱十文,每百枚换银元一元。除当十铜元外,还有一文、二文、五文和二十文等面额。流通最广的是当十铜元,俗称“单铜板”;其次是当二十文的铜元,俗称“双铜板”。 宣统 年间(公元1909年-1911年),铜元正面改铸“大清铜币”四字。在北洋军阀时期,铜元的种类很多, 河南 有当五十的铜元, 四川 有当百和当二百的铜元。后因各省滥发结果,铜元贬值,每枚银元可兑铜元数远远超过百枚,其兑换行市在 上海 称衣牌。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翌年发行新的铜辅币,有一分、半分两种,旧铜元多被销熔。 鲁迅 《呐喊·一件小事》:“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间或谁一个人身上有一两枚铜元,就到卖狗肉摊边割一块狗肉。”
《漢語大詞典》:小样云(小樣雲)
五代 后唐 末年流行的士人夏日冠饰。 宋 陶谷 清异录·衣服:“小样云。士人暑天不欲露髻,则顶矮冠。 清泰 间,都下星货铺卖一冠子,银为之,五朵平云,作三层安置,计止是 梁朝 物,匠者遂依傚造小样求售。”
《国语辞典》:太公兵法  拼音:tài gōng bīng fǎ
书名。相传为商朝末年吕尚(姜太公)所作。已佚,清汪宗沂辑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内容杂乱,有治民之道、用兵之法,及阴阳阵势之说等。
《国语辞典》:清水祖师(清水祖师)  拼音:qīng shuǐ zǔ shī
道教奉祀的神明之一。宋代末年河南开封人陈昭应,祖先世代为封疆臣,传到昭应时正值大乱,于是迁居福建泉州的清水岩,改装僧徒,游劝反抗夷人。死后,明太祖封田立庙祭祀。民间传说每当地方上有火灾或祸事时,寺庙中木雕的清水祖师就显灵,让自己的鼻子掉下来,以警告百姓,故称为「落鼻祖」。今闽台各地庙祀隆盛。在台北万华的清水岩为主庙,每年农历元月初六诞辰,有盛大的庆祝仪式。
《国语辞典》:汉魏风骨(汉魏风骨)  拼音:hàn wèi fēng gǔ
东汉末年建安时期诗歌所表现出的特色。此时期的诗歌刚健遒劲,和齐梁时期的采丽摛文迥然不同。也称为「建安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