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花蕾  拼音:huā lěi
含苞未放的花。也称为「花咕朵」。
《漢語大詞典》:鸿灵(鴻靈)
犹鸿蒙。天地未开时的混沌状态。 唐 柳宗元 《天对》:“本始之茫,诞者传焉。鸿灵幽纷,曷可言焉。”
《漢語大詞典》:遗土(遺土)
(1).丢弃泥块。形容鄙弃之甚。庄子·德充符:“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郭象 注:“去生如脱屣,断足如遗土。”魏书·萧衍传:“委慈母如脱屣,弃少弟如遗土。”
(2).未开垦利用的土地。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夫内修封疆之役,外修耕战之备,荒无遗土,百姓亲附,臣之事也。”
《國語辭典》:花苞  拼音:huā bāo
花梗基部的小苞片。
《漢語大詞典》:顽璞(頑璞)
(1).未加工的玉石。 宋 梅尧臣 《读月石屏诗》:“徒为顽璞一片圆,温润又不似圭璧。”
(2).比喻愚笨而未开窍的人。谦词。 唐 张玄晏 《谢时相启》之二:“相公曲示洪钧,重磨顽璞。”
《國語辭典》:混芒  拼音:hùn máng
不分明的样子。指上古未开化的状态。《庄子。缮性》:「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澹漠焉。」也作「混茫」。
《漢語大詞典》:蛮民(蠻民)
泛指未开化的少数民族。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试察今之蛮民,虽状极狉榛,未有衣服、宫室、文字,而颂神抒情之什,降灵召鬼之人,大抵有焉。”
《漢語大詞典》:獉狉
谓文化未开的原始景象。 清 王韬 《原道》:“盖獉狉之气倦而思有所归,高识之士以义理服之,遂足以绥靖多方,而羣类赖以生长。” 清 李鸿章 《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中国 文物制度,迥异外洋獉狉之俗,所以郅治保邦固丕基于勿坏者,固自有在。”亦作“ 獉獉狉狉 ”。《中国近代文论选·论科学之发达可以辟旧小说之荒谬思想》:“猿化为人,未离猿性。故原人之时代,獉獉狉狉,图腾之社会,浑浑噩噩,飢则思食,寒则思衣,健则思动,疲则思卧,以嬉以游,翫岁送日,一切器具未备也,一切制度未修也。”
《國語辭典》:榛狉  拼音:zhēn pī
草木丛生,野兽横行。语本唐。柳宗元 封建论:「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后形容文化未开时的景象。清。魏源《圣武记。卷七。雍正西南夷改流记上》:「环黔粤万山间,奥而旷,沃而衍,榛狉而淳朴,别有天地。」
分類:未开开化
《漢語大詞典》:伏利
尚未开发的物资、财源。管子·五辅:“发伏利,输墆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此谓输之以财。” 尹知章 注:“利人之事积久隐伏者,发而用之。”
《国语辞典》:访山人(访山人)  拼音:fǎng shān rén
专门登上未开发山区,访求深山资源,规划开发,以求财富的人。如:「董事长早年为开发森林资源,翻山越岭,曾经是个积极的访山人。」
《漢語大詞典》:野夷
指未开化的少数民族。对“熟夷”而言。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又言 四川 野夷,在万山之中。 越嶲 、 峩边 、 马边 、 雷波 四厅, 汉 地环之。”
《漢語大詞典》:源陆(源陸)
未开发的土地。 南朝 宋 鲍照 《石帆铭》:“在昔鸿荒,刊啟源陆。”
《国语辞典》:落后国家(落后国家)  拼音:luò hòu guó jiā
经济未开发的国家。参见「未开发国家」条。
《国语辞典》:蒙昧无知(蒙昧无知)  拼音:méng mèi wú zhī
形容智识未开,不明事理。如:「他蒙昧无知,对神棍的迷惑之言深信不疑。」《济公全传》第五四回:「师父,你老人家既是我拜弟陈亮的师父,如同我师父一样,方才我一时间蒙昧无知,求你老人家恕罪。」清。徐珂《清稗类钞。会党类。兴中会及同盟会》:「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