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热瓦甫(熱瓦甫)
拨弦乐器。琴身为木制,共鸣箱呈半球形,以皮蒙面。琴颈细长,顶部弯曲。有三弦、五弦、六弦、七弦、八弦、九弦等不同形制。为 维吾尔 、 塔吉克 和 乌孜别克族 重要的独奏、伴奏和合奏乐器。《人民日报》1970.9.29:“千万支热瓦甫一起弹奏,千万张达甫鼓一起敲响。”
《漢語大詞典》:桑楺
桑木制作的车轮。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郡国繇吏素桑楺,偶车櫓轮。” 马非百 注:“楺,即上文‘椎车无柔’之柔,车轮的外框……桑柔,用桑木製作的轮框。”
《漢語大詞典》:脚柞
一种木制的脚镣。旧时流行于 四川省 西北部一带。 沙汀 《一个秋天的晚上》:“但若果嘴不硬,她是不会被柞上脚柞的。”
《漢語大詞典》:伽楠珠
用沉香木制成的念珠。红楼梦第七一回:“ 元春 又命太监送出金寿星一尊,沉香拐一枝,伽楠珠一串。”
《國語辭典》:楬豆  拼音:jié dòu
用木料制成的高脚祭器。《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以楬豆,殷王豆,周献豆。」
《漢語大詞典》:杩子(榪子)
旧时木制马桶。《金瓶梅词话》第六一回:“ 李瓶儿 道:‘我到屋里坐榪子,不知怎的,下边只顾似尿也一般流将起来。’”
分類:木制马桶
《漢語大詞典》:木印记(木印記)
木制的印章。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考代书》:“本县发一小木印记,上刻正堂花押,下刻代书某人。”
分類:木制印章
《漢語大詞典》:木头底儿(木頭底兒)
清 代旗装鞋。因其为木制高底,故名。底高有五分、八分至三寸五分、四寸数种,高底作花盆形,低底作船形。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更兼他身子轻俏,手脚灵便,听得婆婆説了,答应一声,便兴兴头头把个肚子腆得高高儿的,两隻三寸半的木头底儿咭噔咯噔走了个飞快,从外头进了二门。”
《漢語大詞典》:木栅门(木栅門)
木制的栅栏门。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序》:“一个说着我不懂的语言的小女孩给我们开了黑色的木栅门。”
分類:木制栅栏
《漢語大詞典》:木制品
用木材制造的产品。例如:战争要求大量生产各种木制品——兵营和临时兵房的家具、弹药箱、车辆、步枪枪托。
木制的内部配条(如嵌条或楼梯)
《漢語大詞典》:木治
古代木制的手铐。 汉 刘向 列女传·鲁臧孙母:“ 臧孙 母泣下襟,曰:‘吾子拘有木治矣。’” 梁端 注:“太平御览引注云:‘木治,梏也。’”
分類:木制手铐
《漢語大詞典》:木柶
古代一种木制的礼器,两头屈曲,状如匙,用来舀取食物。仪礼·士丧礼:“东方之饌两瓦甒,其实醴酒,角觶木柶。”新唐书·礼乐志十:“朔望殷奠,饌於东堂下,瓦甒二,实醴及酒,角觶二,木柶一。”
《漢語大詞典》:木假亭
木制的供观赏用的小亭。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冈东录》:“构小屋高不盈四五尺,枋楣梁柱,皆木之去肤而成者,名曰木假亭。”
分類:木制观赏
《漢語大詞典》:木嚼
旧时行刑前塞在犯人嘴里的木制物。《三侠五义》第十五回:“四名衙役过来,与他口内啣了木嚼,剥去衣服,将芦席铺放,立刻捲起,用草绳束了三道。”
《漢語大詞典》:木券
古代木制的契据。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地方官吏要定期向国王报告政令执行情况和民户税收数字,把一年税收预算数字写在木券上,剖而为二,王执右券,官吏执左券。”
分類:木制契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