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木上
先秦 屈原 九歌 其四 湘夫人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韵府拾遗 漾韵》:庄子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巢居以避之画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分类:木上
《國語辭典》:木上座  拼音:mù shàng zuò
木手杖。宋。苏轼 送竹几与谢秀才诗:「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
《分类字锦》:衔木上梁(衔木上梁)
酉阳杂俎:鹊巢中必有梁。崔圆相公妻在家时,与姊妺戏于后园,见二鹊构巢,共衔一木如笔管,长尺馀,安巢中,众悉不见。俗言见鹊上梁必贵。
分类:
《分类字锦》:木上鸠斗(木上鸠斗)
后汉书·杨由传》:由尝从人饮,敕御者曰:“酒若三行宜便严驾。”既而趣去。后主人舍有斗相杀者,人请问何以知之,由曰:“向社中木上有鸠斗,此兵贼之象也。”
分类:杂占
《國語辭典》:风光(風光)  拼音:fēng guāng
1.风景。唐。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之一:「三春边地风光少,五月泸中瘴疠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便附了他们航海,看看海外风光,也不枉人生一世。」
2.品格、格调。唐。元稹 寄旧诗与薛涛因成长句诗:「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3.光采、荣耀。《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风光只在一时,怎及得大官人终身受用。」《红楼梦》第一三回:「戴权会意,因笑道:『想是为丧礼上风光些。』」
《國語辭典》:凭轼(憑軾)  拼音:píng shì
轼,车前的横木。凭轼指靠在车前的横木上,表示敬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辨骚》:「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真,玩华而不坠其实。」
《國語辭典》:和鸾(和鸞)  拼音:hé luán
系在车上的铃铛。《诗经。小雅。蓼萧》:「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鸣和鸾,扬乐颂。」
《漢語大詞典》:垂耳
(1).两耳下垂。形容驯服的样子。 汉 枚乘 《七发》:“飞鸟闻之,翕翼而不能去;野兽闻之,垂耳而不能行。” 唐 张九龄 《酬王六霁后书怀见示》诗:“作驥君垂耳,为鱼我曝鳃。” 宋 秦观 《秋夜病起怀端叔作诗寄之》:“彊颜入规模,垂耳受覊鞚。”
(2).下垂到耳。后汉书·东夷传·三韩:“唯重瓔珠,以缀衣为饰,乃县颈垂耳。” 宋 苏轼 《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玉釵半脱云垂耳,亭亭芙蓉在秋水。”
(3).垂挂耳状之物。谓腐木上长木耳等菌类。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木腐或垂耳,草珠竞駢睛。”
《漢語大詞典》:和銮(龢鑾)
同“ 和鸞 ”。 汉 班固 《东都赋》:“登玉輅,乘时龙,凤盖棽丽,和鑾玲瓏。”后汉书·崔駰传:“岂暇鸣和鑾,清节奏哉?” 宋 江休复 《牟驼冈阅马》诗:“军戎选轻捷,和鑾御调柔。”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一:“古者登车有和鑾之音,谓马动则鑾鸣,车动则和应也。鑾或作鸞,其义皆同。鸞以其有声;鑾以其金为之也。”
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龢”,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鑾”。文选·班固〈东都赋〉:“凤盖棽丽,龢鑾玲瓏。” 李周翰 注:“和鑾,铃也。”参见“ 和鑾 ”。
《國語辭典》:金釭  拼音:jīn gāng
1.古代宫殿壁中横木上的饰物。《文选。班固。两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
2.灯。《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庭树惊兮中帷响,金釭暧兮玉座寒。」
《漢語大詞典》:倚衡
(1).靠在车前横木上。论语·卫灵公:“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 明 王守仁 《朱子晚年定论·答陈才卿书》:“若知此心此理端的在我,则参前、倚衡自有不容捨者。”
(2).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 裴骃 集解引 如淳 曰:“骑,倚也。衡,楼殿边栏楯也。” 司马贞 索隐引 韦昭 曰:“衡,车衡也。骑音倚,谓跨之。”按,“骑衡”后作“倚衡”,有两解,一解据 如淳 说,谓倚靠在楼殿边栏干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引 袁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 北齐 颜之推 《观我生赋》:“繄深宫之生贵,矧垂堂与倚衡。” 唐 刘禹锡 《观市》:“是日倚衡而閲之,感其盈虚之相寻也速,故著於篇云。”一解据 韦昭 说,谓跨在车前横木上。 唐 陆龟蒙 《渔具诗·钓车》:“高多倚衡惧,下有折轴速。”
《國語辭典》:伏轼(伏軾)  拼音:fú shì
俯在车前横木上。《战国策。秦策一》:「伏轼撙衔,横历天下。」《文选。卢谌。览古诗》:「秦辞驰出境,伏轼径入关。」
《國語辭典》:柘黄(柘黃)  拼音:zhè huáng
用柘木汁染成的赤黄色,自隋、唐以后,比喻为帝王的服色。宋。陆游秋兴〉诗:「中原日月用胡历,幽州老酋著柘黄。」明。叶宪祖《易水寒》第四折:「开著午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
《漢語大詞典》:上池水
指凌空承取或取之于竹木上的雨露。后用以名佳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长桑君 ﹞乃出其怀中药予 扁鹊 :‘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司马贞 索隐:“案:旧説云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取之以和药。” 宋 苏辙 《食鸡头》诗:“细嚼兼收上池水,徐嚥还成沧海珠。”亦省作“ 上池 ”。 宋 苏轼 《次韵钱舍人病起》:“何方一笑千痾散,絶胜 仓公 饮上池。” 元 袁桷 《桐柏观赋》:“上池饮之以洞视,金膏服之而冥搜。” 明 徐献忠 《品惠泉赋》:“品上池之独重,追菊水於頽龄。”
《國語辭典》:木耳  拼音:mù ěr
植物名。真正担子菌类木耳族。生于朽腐的树干上。担子果成片状,一边黏在腐木上,表面向上突出。菌丝体生长后,生子实体,形如人耳,径约一公寸,内面平滑,呈暗褐色,外面密生柔软的短毛,呈淡褐色。可供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