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三槐书屋诗钞·序
文必徵实,诗贵凭虚。然运实于虚文之道,能通乎诗,则其诣绝而其境超矣。余未能诗,而酷好音韵,如陶靖节不解音律,兴至抚琴,不自嫌其无弦也。廿年前,连城太翁馆余于府上,时午亭公年未及望,以就外传,遂疏款洽。迨今年己卯,其封翁复处余以西席,而午亭公适家居待铨,因得闻议论,识风采焉。暇以诗册示余读之,喜其清新刻露,绝无饾饤陈因之气。回思数年前耳公之文名者久矣,孰知公之风雅!宜人如是乎。公作秀才时,乙丑在留都,迎銮献赋,与朝鲜奉使诸臣往复最久,酬和亦多。如朴慈庵、南济卿、李学山、金清山者,莫不恨相见之晚。至若宏文馆学士洪樗庵、尚书司郎高竹轩,临别赠言,有观君之才,及君之貌,绝非久留林泉下者,勉之勉之之语。然则人言岂欺我哉!年来东人之朝于京师者,凡遇锦人,尚思问公之起居,而公亦以远不及见言之,常怏怏焉。夫气类之感,不限方隅,而知遇之恩,多缘文字。人生患无知己耳,而公之为东人所器重如此,此岂乡曲之誉所可同日而语耶?余谓公之事业文章,他日当更有进,此特其嚆矢云尔。 嘉庆二十四年岁次己卯榴月下浣,芸亭刘鼎铭书。
三槐书屋诗钞·序
銮坡,字西侯,锦州镶黄旗汉军人,倜傥士也。肄业沈阳书院,天资颖迈,雄视文坛,与余订交四年矣。丙寅春,余补官官学助教,学舍与院相望也。于是时相往来,更复唱和,因出所作诗相质。阅其雕章琢句,自具性灵,而诗人温厚和平之意,盎然流露于楮墨间。异日者飞黄腾达,鼓吹休明,为吾乡振兴风雅,而启迪来兹,殆其人乎,殆其人乎。归其诗并志数语于首简。 嘉庆十一年岁次丙寅九月二十有三日,沈阳缪公恩梅澥氏题于梦鹤轩之南窗下。
三槐书屋诗钞·序
人之富贵贫贱,莫不有命存焉。至于学识之浅深,似非气数之所得而拘也。而余则以为人之愚智与人之穷通,皆若有命存焉,而非可以预必也。何则?人有意于为学,而苦于无自,及得一二良师友,而处之非其地,遇之非其时,虽欲从之,末由也。又有一人焉,未尝知学之为贵也,而有一二良师友为之诱掖之,奖劝之,其人亦渐与之,化而不自知。至于生非其地,事非其为,而适然相遇,以至于多闻多见,而实非从前意料之所及者,是岂偶尔者哉?嘉庆己未,余赴沈阳应童子试,与梅澥先生相遇于治中署前,见其春风和气,心识为有道人也。乃蒙垂讯,遂同请谒。时以同试故,并晤其二公子焉。及余已游庠频年,肄业于书院,而梅澥又补官于右翼助教,花晨月夕,时亲就正。犹忆尔时日从事于帖括,于声律,初非真知笃好,乃以公之奖劝与公之诱掖,若迫我而为之。又有尚铁峰、沈香馀二君子,相为先后。余虽简陋荒芜,难比诸万一,然而不畏难,不自是,是亦无弃予者焉。今梅澥年近古稀,将己衰老,余亦久不获睹颜色,即铁峰香馀亦相处离索,求其日事切劘,如曩日之集思广益,岂可得耶?又况人事日多,记性日拙,中夜自思,良可浩叹。比之人亦孰不欲富贵,然而一命之荣,数金之蓄,欲求多焉,而卒未能,是固无如命何也。因删录旧草,追忆往时,觉此景如昨,已难回首,自非忘情,能无盛衰之感,与今昔之慨乎? 道光二年岁次壬午六月中浣,午亭金朝觐,书于京邸。
三槐书屋诗钞·跋
先高祖午亭公手写三槐书屋诗钞四卷,早岁为亲串萧某所假,虽先君子不知也。嗣以诸父过其家,获睹是书,归以语芳。芳惊喜,急请索回,幸未污损。岁辛未,游沈阳,藏之行箧,适缪太史东麟公自山左来。太史者,诗钞中缪公梅澥之曾孙也,于芳有通家之谊,因请为序,以付手民。诗卷甫投,而有九月十八日之变,芳仓猝西奔,太史亦去。沈阳非但剞劂无日,即此卷之有无,亦不可知矣。踰年归,询知太史所在,具函存问,得悉此卷无恙。惟太史则以年老力衰,寄回原诗,辞不为序。沈阳有刊行辽海丛书之议,芳以为言,承允刊入,属芳校其字。芳以先高祖不朽之盛事,自此乃不朽也,因忘其庸愚,欣然从事。校勘既毕,并识其始末如此,俾知撰述者固匪易,保存者亦不可忽云。癸酉冬,义州金景芳谨记。
维基
金朝觐(1785年—1840年),字西侯,号午亭,一号銮坡,内务府镶黄旗汉军人。嘉庆戊辰科举人,辛未科进士。历任四川雅州府荣经县知县,崇庆州知州等职。
《國語辭典》:朝贺(朝賀)  拼音:cháo hè
向君王朝拜祝贺。《三国演义》第四回:「卓请陈留王登殿。群臣朝贺毕,卓命扶何太后并弘农王及帝妃唐氏于永安宫閒住。」《红楼梦》第五三回:「贾母等又按品大妆,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兼祝元春千秋。」
《漢語大詞典》:七事
(1).古代治国的七件大事。指祭祀、朝觐、会同、宾客、军旅、田役、丧荒。周礼·天官·小宰:“以法掌祭祀、朝覲、会同、宾客之戒具,军旅、田役、丧荒亦如之。七事者令百官府共其财用,治其施舍,听其治讼。” 郑玄 注:“七事,谓先四,如之者三也。”
(2).指天、地、民与四时之务。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 韦昭 注:“七事,天、地、民、四时之务。”
(3). 唐 代武官随身佩带的七件东西。指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噦厥、针筒、火石。 唐 张九龄 《敕识匿国王书》:“今授卿将军,赐物二百疋,锦袍、金鈿、七事。”
(4).同“ 七件事 ”。 明 《投梭记·逼娼》:“自从你父亲亡后,家中十分艰窘,开门七事,那一件不在做娘的身上。”
《漢語大詞典》:雁臣
亦作“鴈臣”。 指古代逢秋到京师朝觐,至春始还部落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北史·斛律金传:“ 魏 除为第二领人酋长,秋朝京师,春还部落,号曰雁臣。”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城南龙华寺:“北夷酋长遣子入侍者,常秋来春去,避中国之热,时人谓之鴈臣。” 清 钱谦益 《泗水》诗之二:“北来有燕如胡语,南望无鶯比雁臣。”
《漢語大詞典》:大次
帝王祭祀、诸侯朝觐时临时休息的大篷帐。周礼·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设重帟重案……诸侯朝覲会同则张大次、小次。” 郑玄 注:“次,谓幄也。大幄,初往所止居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诣郊坛行礼:“面南设一大幕次,谓之‘大次’,更换祭服。”清史稿·礼志八:“令甲,车驾幸 鲁 ,展礼先师,讲学 闕里 ……前一日,张大次 奎文阁 ,设御座 诗礼堂 。”
《漢語大詞典》:靴笏
亦作“鞾笏”。 靴与笏。古代官员在朝觐或其他正式场合用。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靴笏》:“靴者,盖古西胡服也……笏者,记其忽忘之心。”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往时学士,循 唐 故事,见宰相不具靴笏,繫鞋坐玉堂上。”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公主下降:“赐玉带鞾笏鞍马及红罗百匹。”
《漢語大詞典》:国邸(國邸)
汉 诸侯王为朝觐而在京城设立的住所。汉书·毌将隆传:“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徵 定陶王 使在国邸,以填万方。”汉书·元后传:“其后天子疾益有瘳, 共王 因留国邸,旦夕侍上。”
《國語辭典》:戒具  拼音:jiè jù
1.古代祭祀、朝觐、会同、应接宾客等事应备的陈设器具。《周礼。天官。小宰》:「以法掌祭祀、朝觐、会同、宾客之戒具,军旅、田役、丧荒亦如之。」
2.监所管理人员或警察,用以防止人犯脱逃、自杀、施暴或其他扰乱秩序行为的工具。依监狱行刑法第二十二条二项规定,戒具以脚镣、手梏、联锁、捕绳四种为限。
《漢語大詞典》:朝敬
犹朝觐,致敬。宋书·徐广传:“臣年时衰耄,朝敬永闕,端居都邑,徒增替怠。”
分類:朝觐致敬
《国语辞典》:五功  拼音:wǔ gōng
回教徒修持的功夫。以时念真宰、日礼五时、岁斋一月、岁捐课财、朝觐天方,合称为念、礼、斋、课、朝五功。
《漢語大詞典》:裨冕
着裨衣,戴冕。古代诸侯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所穿冕服的通称。与衮冕或上一等冕服相对而言。仪礼·觐礼:“侯氏裨冕,释币于禰。” 郑玄 注:“裨冕者,衣裨衣而冠冕也。裨之为言埤也。天子六服,大裘为上,其餘为裨,以事尊卑服之,而诸侯亦服焉。”礼记·曾子问:“大祝裨冕,执束帛。” 郑玄 注:“裨冕者,接神则祭服也,诸侯之卿大夫所服。裨冕,絺冕、玄冕也。士服爵弁服,大祝裨冕则大夫。”荀子·富国:“故天子袾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孔子家语·辩乐》:“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脱剑。” 王肃 注:“衮冕之属通谓之裨冕。”
《国语辞典》:食指大动(食指大动)  拼音:shí zhǐ dà dòng
春秋时楚人献大鳖给郑灵公,此时郑国大夫子家与子公将入朝觐见,子公忽然食指动,遂告诉子家说:「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典出《左传。宣公四年》。后用以指将有美味的东西可以吃,或面对美食而食欲大开。如:「面对各种佳肴,令人不觉食指大动。」
《漢語大詞典》:韠冕
《诗·桧风·素冠》:“庶见素韠兮。” 朱熹 集传:“韠,蔽膝也,以韦为之。冕服谓之韍,其余曰韠。”后因以“韠冕”借指官员朝觐的衣饰。 汉 刘向 说苑·修文:“是故韠冕厉戒,立于庙堂之上,有司执事,无不敬者。”
《漢語大詞典》:邸城
古代在京师为郡国诸侯或外藩君主朝觐起居所建的小城。 宋 秦观 《边防》中:“昔 汉武帝 击 匈奴 ,追奔逐北者二十餘年……虏名王贵人以百数,筑单于邸城於 长安 ,然竟不能南面而臣之也。”
《漢語大詞典》:觐岁(覲歲)
谓岁时朝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方伯致政加衔:“ 四川 左布政使 林茂达 ,覲岁乞休,上以其有夙望,亦加右副都御史遂其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