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相关人物
白发郎
汉庭用少
三朝执戟
悲颜驷
汉家尚壮
汉廷用壮臣年老
好文日
久留郎署
老颜驷
潜郎白首
三朝臣不遇
晚得诸郎
颜郎老
不与少年争遇合
尚少
文时不遇,武时不遇
相关人物
刘恒(汉文帝)
刘启(汉景帝)
颜驷
《昭明文选》卷十五〈赋辛·志中·思玄赋〉~662~
「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唐·李善注引《汉武故事》曰:「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至武帝,尝辇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上问曰: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
「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唐·李善注引《汉武故事》曰:「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至武帝,尝辇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上问曰: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
《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列传〉
「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唐·李贤注:「尉谓都尉颜驷也。尨,苍杂色也。遘,遇也。」《汉武故事》曰:「上至郎署,见一老郎,鬓眉皓白,问:『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姓颜,名驷,以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叶不遇也。』上感其言,擢为会稽都尉。」
「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唐·李贤注:「尉谓都尉颜驷也。尨,苍杂色也。遘,遇也。」《汉武故事》曰:「上至郎署,见一老郎,鬓眉皓白,问:『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姓颜,名驷,以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叶不遇也。』上感其言,擢为会稽都尉。」
简释
白发郎潜:指年老而怀才不遇。宋苏轼《次天字韵答岑岩起》:“莫叹郎潜生白发,圣朝求旧鄙鸢肩。”
典故
柴桑老子不推刘
书甲子,书年号
陶处士是晋朝臣
《晋书》卷五十一〈皇甫谧列传〉~40~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秏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秏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國語辭典》:中人 拼音:zhōng rén
1.中等资质的人、常人。《论语。雍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
2.中等收入的人家。《汉书。卷四。文帝纪》:「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唐。白居易 〈秦中吟。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也称为「中户」。
3.亲信贵宠的人。《晋书。卷八八。孝友列传。李密》:「官无中人,不如归田。」三国魏。曹植 〈当墙欲高行〉:「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
4.宦官。《汉书。卷九三。佞幸传。石显》:「以显久典事,中人无外党,精专可信任,遂委以政。」唐。司空曙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诗:「赐膳中人送,馀香侍女收。」
5.宫女。《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而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唐。苏颋 春晚紫微省直寄内诗:「内史通宵承紫诰,中人落晚爱红妆。」
6.买卖仲介或居中调停的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但你我虽是相好,产业交关少不得立个文书,也要用著个中人才使得。」《儒林外史》第四七回:「那分田的卖主和中人都上县来了,住在宝林寺里。」也称为「中间人」。
7.容貌中等的人。《旧唐书。卷七一。列传。魏徵》:「徵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聊斋志异。卷一○。恒娘》:「恒娘三十许,姿仅中人,而言词轻倩。」
2.中等收入的人家。《汉书。卷四。文帝纪》:「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唐。白居易 〈秦中吟。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也称为「中户」。
3.亲信贵宠的人。《晋书。卷八八。孝友列传。李密》:「官无中人,不如归田。」三国魏。曹植 〈当墙欲高行〉:「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
4.宦官。《汉书。卷九三。佞幸传。石显》:「以显久典事,中人无外党,精专可信任,遂委以政。」唐。司空曙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诗:「赐膳中人送,馀香侍女收。」
5.宫女。《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而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唐。苏颋 春晚紫微省直寄内诗:「内史通宵承紫诰,中人落晚爱红妆。」
6.买卖仲介或居中调停的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但你我虽是相好,产业交关少不得立个文书,也要用著个中人才使得。」《儒林外史》第四七回:「那分田的卖主和中人都上县来了,住在宝林寺里。」也称为「中间人」。
7.容貌中等的人。《旧唐书。卷七一。列传。魏徵》:「徵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聊斋志异。卷一○。恒娘》:「恒娘三十许,姿仅中人,而言词轻倩。」
《漢語大詞典》:外臣
(1).古诸侯国的士大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礼记·杂记上》:“﹝士﹞讣於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他国之人,则曰外臣。”《左传·成公三年》:“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 首 ( 荀首 ), 首 其请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
(2).犹藩臣。《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新破,困,宜可使为外臣,朝请於边。”《史记·西南夷列传》:“ 南越王 黄屋左纛,地东西万餘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 宋 陆游 《南唐书·元宗纪》:“三月,遣司空 孙晟 及礼部尚书 王崇质 使 周 ,削去帝号,奉表请为外臣,犹不许。” 清 唐甄 《潜书·用贤》:“ 犬戎 虽强虣,亦终为 周 之外臣。”
(3).方外之臣。指隐居不仕者。《南齐书·明僧绍传》:“ 太祖 谓 庆符 曰:‘卿兄高尚其事,亦 尧 之外臣。朕虽不相接,有时通梦。’” 唐 任华 《寄李白》诗:“高歌大笑出关去,且向东山为外臣。” 金 元好问 《长寿新居》诗:“诗酒娱中岁,山林有外臣。”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外臣者隐处之臣也。天下乱则贤人隐,故以外臣终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苏州 徐文靖 公, 明 季殉难。二子 昭文 、 贯时 ,俱守父志,不仕。 尤西堂 为 贯时 作传,其言‘少时美好,自称三十六帝外臣’。”
(4).指朝臣。与大内的宦官称内臣相对。 清 侯方域 《宦官论》:“今也,外臣不敢与闻内事,而中贵苛刻暴横民间。”《红楼梦》第十八回:“此係正殿,外臣未敢擅拟。”参见“ 内臣 ”。
(2).犹藩臣。《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新破,困,宜可使为外臣,朝请於边。”《史记·西南夷列传》:“ 南越王 黄屋左纛,地东西万餘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 宋 陆游 《南唐书·元宗纪》:“三月,遣司空 孙晟 及礼部尚书 王崇质 使 周 ,削去帝号,奉表请为外臣,犹不许。” 清 唐甄 《潜书·用贤》:“ 犬戎 虽强虣,亦终为 周 之外臣。”
(3).方外之臣。指隐居不仕者。《南齐书·明僧绍传》:“ 太祖 谓 庆符 曰:‘卿兄高尚其事,亦 尧 之外臣。朕虽不相接,有时通梦。’” 唐 任华 《寄李白》诗:“高歌大笑出关去,且向东山为外臣。” 金 元好问 《长寿新居》诗:“诗酒娱中岁,山林有外臣。”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外臣者隐处之臣也。天下乱则贤人隐,故以外臣终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苏州 徐文靖 公, 明 季殉难。二子 昭文 、 贯时 ,俱守父志,不仕。 尤西堂 为 贯时 作传,其言‘少时美好,自称三十六帝外臣’。”
(4).指朝臣。与大内的宦官称内臣相对。 清 侯方域 《宦官论》:“今也,外臣不敢与闻内事,而中贵苛刻暴横民间。”《红楼梦》第十八回:“此係正殿,外臣未敢擅拟。”参见“ 内臣 ”。
《漢語大詞典》:外吏
(1).指在外应值之吏。《汉书·翟义传》:“ 立 ( 刘立 )持酒肴謁丞相史,对饮未讫,会 义 ﹝ 翟义 ﹞亦往,外吏白都尉方至, 立 语言自若。”《后汉书·彭宠传》:“苍头 子密 等三人因 宠 卧寐,共缚著牀,告外吏:‘大王斋禁,皆使吏休。’”
(2).指朝臣。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岂内臣皆贤,而外吏皆不肖哉?”
(3).指地方官。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今士人通籍,多以翰林为荣选,次亦望为六部曹郎,以升途较外吏捷耳。”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就而视之,外吏则道府,京秩则部曹,多材多艺,炳炳麟麟;而韦布之士,独闃然无闻焉。”
(4).指外省衙门内的小吏。《清会典·吏部九·验封清吏司》:“外吏之别四:一曰书吏,二曰承差,三曰典吏,四曰攒典。”
(2).指朝臣。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岂内臣皆贤,而外吏皆不肖哉?”
(3).指地方官。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今士人通籍,多以翰林为荣选,次亦望为六部曹郎,以升途较外吏捷耳。”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就而视之,外吏则道府,京秩则部曹,多材多艺,炳炳麟麟;而韦布之士,独闃然无闻焉。”
(4).指外省衙门内的小吏。《清会典·吏部九·验封清吏司》:“外吏之别四:一曰书吏,二曰承差,三曰典吏,四曰攒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