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中人 拼音:zhōng rén
1.中等资质的人、常人。《论语。雍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
2.中等收入的人家。《汉书。卷四。文帝纪》:「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唐。白居易 〈秦中吟。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也称为「中户」。
3.亲信贵宠的人。《晋书。卷八八。孝友列传。李密》:「官无中人,不如归田。」三国魏。曹植 〈当墙欲高行〉:「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
4.宦官。《汉书。卷九三。佞幸传。石显》:「以显久典事,中人无外党,精专可信任,遂委以政。」唐。司空曙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诗:「赐膳中人送,馀香侍女收。」
5.宫女。《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而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唐。苏颋 春晚紫微省直寄内诗:「内史通宵承紫诰,中人落晚爱红妆。」
6.买卖仲介或居中调停的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但你我虽是相好,产业交关少不得立个文书,也要用著个中人才使得。」《儒林外史》第四七回:「那分田的卖主和中人都上县来了,住在宝林寺里。」也称为「中间人」。
7.容貌中等的人。《旧唐书。卷七一。列传。魏徵》:「徵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聊斋志异。卷一○。恒娘》:「恒娘三十许,姿仅中人,而言词轻倩。」
2.中等收入的人家。《汉书。卷四。文帝纪》:「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唐。白居易 〈秦中吟。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也称为「中户」。
3.亲信贵宠的人。《晋书。卷八八。孝友列传。李密》:「官无中人,不如归田。」三国魏。曹植 〈当墙欲高行〉:「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
4.宦官。《汉书。卷九三。佞幸传。石显》:「以显久典事,中人无外党,精专可信任,遂委以政。」唐。司空曙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诗:「赐膳中人送,馀香侍女收。」
5.宫女。《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而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唐。苏颋 春晚紫微省直寄内诗:「内史通宵承紫诰,中人落晚爱红妆。」
6.买卖仲介或居中调停的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但你我虽是相好,产业交关少不得立个文书,也要用著个中人才使得。」《儒林外史》第四七回:「那分田的卖主和中人都上县来了,住在宝林寺里。」也称为「中间人」。
7.容貌中等的人。《旧唐书。卷七一。列传。魏徵》:「徵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聊斋志异。卷一○。恒娘》:「恒娘三十许,姿仅中人,而言词轻倩。」
《漢語大詞典》:外臣
(1).古诸侯国的士大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礼记·杂记上》:“﹝士﹞讣於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他国之人,则曰外臣。”《左传·成公三年》:“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 首 ( 荀首 ), 首 其请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
(2).犹藩臣。《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新破,困,宜可使为外臣,朝请於边。”《史记·西南夷列传》:“ 南越王 黄屋左纛,地东西万餘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 宋 陆游 《南唐书·元宗纪》:“三月,遣司空 孙晟 及礼部尚书 王崇质 使 周 ,削去帝号,奉表请为外臣,犹不许。” 清 唐甄 《潜书·用贤》:“ 犬戎 虽强虣,亦终为 周 之外臣。”
(3).方外之臣。指隐居不仕者。《南齐书·明僧绍传》:“ 太祖 谓 庆符 曰:‘卿兄高尚其事,亦 尧 之外臣。朕虽不相接,有时通梦。’” 唐 任华 《寄李白》诗:“高歌大笑出关去,且向东山为外臣。” 金 元好问 《长寿新居》诗:“诗酒娱中岁,山林有外臣。”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外臣者隐处之臣也。天下乱则贤人隐,故以外臣终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苏州 徐文靖 公, 明 季殉难。二子 昭文 、 贯时 ,俱守父志,不仕。 尤西堂 为 贯时 作传,其言‘少时美好,自称三十六帝外臣’。”
(4).指朝臣。与大内的宦官称内臣相对。 清 侯方域 《宦官论》:“今也,外臣不敢与闻内事,而中贵苛刻暴横民间。”《红楼梦》第十八回:“此係正殿,外臣未敢擅拟。”参见“ 内臣 ”。
(2).犹藩臣。《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新破,困,宜可使为外臣,朝请於边。”《史记·西南夷列传》:“ 南越王 黄屋左纛,地东西万餘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 宋 陆游 《南唐书·元宗纪》:“三月,遣司空 孙晟 及礼部尚书 王崇质 使 周 ,削去帝号,奉表请为外臣,犹不许。” 清 唐甄 《潜书·用贤》:“ 犬戎 虽强虣,亦终为 周 之外臣。”
(3).方外之臣。指隐居不仕者。《南齐书·明僧绍传》:“ 太祖 谓 庆符 曰:‘卿兄高尚其事,亦 尧 之外臣。朕虽不相接,有时通梦。’” 唐 任华 《寄李白》诗:“高歌大笑出关去,且向东山为外臣。” 金 元好问 《长寿新居》诗:“诗酒娱中岁,山林有外臣。”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外臣者隐处之臣也。天下乱则贤人隐,故以外臣终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苏州 徐文靖 公, 明 季殉难。二子 昭文 、 贯时 ,俱守父志,不仕。 尤西堂 为 贯时 作传,其言‘少时美好,自称三十六帝外臣’。”
(4).指朝臣。与大内的宦官称内臣相对。 清 侯方域 《宦官论》:“今也,外臣不敢与闻内事,而中贵苛刻暴横民间。”《红楼梦》第十八回:“此係正殿,外臣未敢擅拟。”参见“ 内臣 ”。
《漢語大詞典》:外吏
(1).指在外应值之吏。《汉书·翟义传》:“ 立 ( 刘立 )持酒肴謁丞相史,对饮未讫,会 义 ﹝ 翟义 ﹞亦往,外吏白都尉方至, 立 语言自若。”《后汉书·彭宠传》:“苍头 子密 等三人因 宠 卧寐,共缚著牀,告外吏:‘大王斋禁,皆使吏休。’”
(2).指朝臣。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岂内臣皆贤,而外吏皆不肖哉?”
(3).指地方官。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今士人通籍,多以翰林为荣选,次亦望为六部曹郎,以升途较外吏捷耳。”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就而视之,外吏则道府,京秩则部曹,多材多艺,炳炳麟麟;而韦布之士,独闃然无闻焉。”
(4).指外省衙门内的小吏。《清会典·吏部九·验封清吏司》:“外吏之别四:一曰书吏,二曰承差,三曰典吏,四曰攒典。”
(2).指朝臣。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岂内臣皆贤,而外吏皆不肖哉?”
(3).指地方官。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今士人通籍,多以翰林为荣选,次亦望为六部曹郎,以升途较外吏捷耳。”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就而视之,外吏则道府,京秩则部曹,多材多艺,炳炳麟麟;而韦布之士,独闃然无闻焉。”
(4).指外省衙门内的小吏。《清会典·吏部九·验封清吏司》:“外吏之别四:一曰书吏,二曰承差,三曰典吏,四曰攒典。”
《漢語大詞典》:朝端
(1).位居首席的朝臣。指尚书省的长官。《宋书·王弘传》:“臣 弘 忝承人乏,位副朝端,若復谨守常科,则终莫之纠正。”《文选·王俭〈褚渊碑文〉》:“蹔遂冲旨,改授朝端。” 李周翰 注:“改授司徒,以为朝臣之首也。” 唐 王维 《送丘为往唐州》诗:“朝端肯相送,天子綉衣臣。”
(2).朝廷。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敷奏朝端,百揆惟穆。” 宋 王禹偁 《送田舍人出牧淮阳》诗:“药树吟多且握兰,蔼然公议满朝端。”《明史·吴时来传》:“ 时来 初以直窜,声振朝端。”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门生故吏,分布朝端。”
(2).朝廷。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敷奏朝端,百揆惟穆。” 宋 王禹偁 《送田舍人出牧淮阳》诗:“药树吟多且握兰,蔼然公议满朝端。”《明史·吴时来传》:“ 时来 初以直窜,声振朝端。”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门生故吏,分布朝端。”
《國語辭典》:鸳鹭(鴛鷺) 拼音:yuān lù
《漢語大詞典》:鸳鹭行(鴛鷺行)
比喻朝官的行列。鵷和鹭止有班,立有序,故称。 唐 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诗之五:“不息豺狼鬭,空惭鸳鷺行。” 唐 白居易 《翰林院中感秋怀王质夫》诗:“寄跡鸳鷺行,归心鸥鹤羣。”亦省作“ 鸳行 ”。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二十:“为报鸳行旧,鷦鷯在一枝。” 唐 刘禹锡 《奉和司空裴相公中书即事通简旧寮之作》:“佇闻戎马息,入贺领鸳行。” 宋 王禹偁 《送同年刘司谏通判西都》:“元老留司卧 雒阳 ,諫官通理輟鸳行。”
《漢語大詞典》:代还(代還)
(1).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新唐书·朱敬则传》:“侍御史 冉祖雍 诬奏与 王同晈 善,贬 涪州 刺史。既明其非罪,改 庐州 。代还,无 淮南 一物,所乘止一马,子曹步从以归。”《宋史·真宗纪二》:“丁巳,詔:诸路转运使代还日,在任兴除利害,升黜能否,凡所经画事悉条上以闻。”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贤达高风》:“﹝ 张咏 ﹞ 咸平 二年以工部侍郎知 杭州 ……四年,州民诣闕献《土星图》一,银百两,乞留知州。詔仍还其银,而奬諭 咏 ,竟以代还。”
(2).指军队被调回原地驻防。《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初, 南詔 陷 安南 ,敕 徐泗 募兵二千赴援,分八百人别戍 桂州 ,初约三年一代……戍 桂州 者已六年,屡求代还。”
(2).指军队被调回原地驻防。《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初, 南詔 陷 安南 ,敕 徐泗 募兵二千赴援,分八百人别戍 桂州 ,初约三年一代……戍 桂州 者已六年,屡求代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