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83,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霄宸
槐衢
庙幄
廉堂
罽庭
朝苑
心在魏阙
朝冶
睿幄
中外
刺史
出入
内外
九重
中国
《漢語大詞典》:霄宸
指朝廷。 宋 陆游 《贺薛安抚兼制置启》:“恭审璽封緑底,疏恩遥下于霄宸。”
分類:朝廷
《漢語大詞典》:槐衢
指朝廷。衢,衢室,皇帝听政之所。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仙臺俶务,三珪銓棘序之风;天秩调邦,六府燮槐衢之典。”
《漢語大詞典》:庙幄(廟幄)
指朝廷。 宋 苏辙 《和李诚之待制燕别西湖》:“庙幄新谋帅, 河间 最近胡。安边本餘事,清赏信良图。”
分類:朝廷
《漢語大詞典》:廉堂
喻朝廷。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桂州署防御等官牒·段协律》:“兹川之上,方顾慕于廉堂; 穀水 之旁,亦徘徊于既曲。”参见“ 廉远堂高 ”。
分類:朝廷
《漢語大詞典》:廉远堂高(廉遠堂高)
喻君主的尊严。语出《汉书·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羣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 清 陈康祺 《壬癸藏札记》卷六:“自古君臣定分,廉远堂高,即軫念贤劳,推恩勛旧,亦必无纶音愷惻,浹沁心脾,至於此极者也。”
分類:尊严帝王
《漢語大詞典》:罽庭
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朝廷。因使用罽幕,故称。 宋 梅尧臣 《送石昌言舍人使匈奴》诗:“闻到罽庭尤苦寒,译言揉耳不讥弹。” 宋 梅尧臣 《丁端公北使》诗:“罽庭观拜舞,不似 未央 中。”
《漢語大詞典》:朝苑
犹朝廷。明史·杨爵传:“今异言异服列於朝苑,金紫赤紱赏及方外。”参见“ 朝廷 ”。
分類:朝廷
《國語辭典》:朝廷  拼音:cháo tíng
1.君主视事听政的地方。《南史。卷三二。列传。张邵》:「出入朝廷,皆拭目惊观之。」《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他而今官大了,是翰林院大学士,又带著左春坊,每日就要站在朝廷大堂上暖阁子里议事。」
2.君主时代的政府。《三国演义》第二回:「朝廷加皇甫嵩为车骑将军,领冀州牧。」《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说什么朝廷指日就要把八股全然废掉,又说什么专考策论。」
3.皇帝。《后汉书。卷六六。陈王列传。王允》:「朝廷幼小,恃我而己,临难苟免,吾不忍也。」《儒林外史》第四五回:「听见前日辞朝的时候,他一句话回的不好,朝廷把他身子拍了一下。」
《國語辭典》:心在魏阙(心在魏闕)  拼音:xīn zài wèi què
魏阙,古代宫门外的楼观,其下两旁悬布法令,因用以代称朝廷。语本《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心在魏阙指不论身在何处,仍关心国事。也作「心瞻魏阙」、「心驰魏阙」、「心存魏阙」。
《國語辭典》:朝冶  拼音:cháo yě
朝廷、皇室。元。王伯成《贬夜郎》第四折:「大唐家朝冶里龙蛇不辨,禁帏中共猪狗同眠。」元。孔文卿《东窗事犯。楔子》:「不知朝冶里有甚事?张宪、岳云,在意看守边塞,则今日便索上马去。」
分類:朝廷
《國語辭典》:朝廷  拼音:cháo tíng
1.君主视事听政的地方。《南史。卷三二。列传。张邵》:「出入朝廷,皆拭目惊观之。」《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他而今官大了,是翰林院大学士,又带著左春坊,每日就要站在朝廷大堂上暖阁子里议事。」
2.君主时代的政府。《三国演义》第二回:「朝廷加皇甫嵩为车骑将军,领冀州牧。」《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说什么朝廷指日就要把八股全然废掉,又说什么专考策论。」
3.皇帝。《后汉书。卷六六。陈王列传。王允》:「朝廷幼小,恃我而己,临难苟免,吾不忍也。」《儒林外史》第四五回:「听见前日辞朝的时候,他一句话回的不好,朝廷把他身子拍了一下。」
《漢語大詞典》:睿幄
指皇宫;朝廷。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升迁·禀启》:“行当冠功阁而独擅 麒麟 ,入睿幄而永符羆虎。”
分類:皇宫朝廷
《國語辭典》:中外  拼音:zhōng wài
1.内心和外表。《逸周书。卷六。谥法》:「行见中外,曰悫。」
2.中国和外国。《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夫久结难连兵,中外之国将何以自宁?」《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宣帝之世,会呼韩来降,故边人获安、中外为一。」
3.中央与地方。《汉书。卷九。元帝纪》:「以用度不足,民多复除,无以给中外繇役。」《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序》:「梁冀受钺,迹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服从,上下屏气。」
4.中表兄弟。汉。蔡琰悲愤诗〉二首之一:「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安仁诗所谓『子亲伊始,我父唯舅。』」
《國語辭典》:刺史  拼音:cì shǐ
职官名。古代司地方纠察的官,后沿称地方长官,清时为知州的尊称。
《國語辭典》:出入  拼音:chū rù
1.出外与入内。《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受策以出,出入三觐。」《三国演义》第九五回:「诸将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也作「出进」。
2.往来。《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3.收入与支出。《荀子。富国》:「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掩。」《儒林外史》第三一回:「每银钱出入,俱是娄老伯做主,先君并不曾问。」也作「出进」。
4.不一致。如:「此事说法颇有出入,最好再查證一番。」
5.喘息。《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九。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國語辭典》:内外(內外)  拼音:nèi wài
1.内部和外部。《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2.修身和行事。《韩非子。解老》:「所谓方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
3.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或规矩。《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我做太太的人,只该坐在房里,替你装围碟、剥果子、当家料理;那有个坐在厅上的?惹得人说你家没内外。」
4.上下、左右,表示概数。《醒世恒言。卷三八。李道人独步云门》:「唯闻得五样香气,遍满青州,约莫三百里内外,无不触鼻。」
《國語辭典》:九重  拼音:jiǔ chóng
1.天之极高处。《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九重开,灵之斿。」唐。颜师古。注:「天有九重。」也作「九天」、「九霄」。
2.喻帝王居住的地方。唐。白居易长恨歌〉:「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3.形容层层密密。元。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撺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
《國語辭典》:中国(中國)  拼音:zhōng guó
1.上古时代,汉族文化发源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其地为「中国」。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辖境,皆称为「中国」。《诗经。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公羊传。昭公二十三年》:「曷为以诈战之辞言之,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
2.朝廷。《礼记。檀弓上》:「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汉书。卷九五。西南夷传》:「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
3.京师。《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汉。毛亨。传:「中国,京师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