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89,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有望
观望
望日
更望
望重
博望
望见
却望
望君
望江
弥望
望雨
仰望
日望
民望
《國語辭典》:有望  拼音:yǒu wàng
有希望。《左传。昭公十六年》:「孺子善哉!吾有望矣。」
《國語辭典》:观望(觀望)  拼音:guān wàng
1.静观事变,以待决定。《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2.迟疑不决。如:「观望不前」。
《國語辭典》:望日  拼音:wàng rì
阴历每月十五日。《西游记》第八回:「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宝盆,具设百样奇花,千般异果等物,与汝等享此『盂兰盆会』,如何?」《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望日嫦娥盻夜,秋宵织女停梭。」
《韵府拾遗 漾韵》:更望
苏轼寄刘孝叔诗公厨十日不生烟更望红裙踏筵舞
《漢語大詞典》:望重
名望大。《南齐书·江谧传》:“以 刘景素 亲属望重,物应乐推,献诚荐子,窥窬非望。” 唐 周贺 《赠姚合郎中》诗:“望重来为守土臣,清高还似武功贫。”《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武 ﹞此时望重朝班,名闻四野。”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非得望重德劭之 远师 之维护,亦不能风行也。”
《漢語大詞典》:博望
(1).古山名。即今 安徽 当涂 西南 东梁山 ,与 和县 南 西梁山 隔江相对如门,故又称 天门山 。历来为攻守要地。文选·陆倕〈石阙铭〉:“乃假天闕於 牛头 ,託远图於 博望 。” 李善 注:“ 孝武 大明 七年 博望 梁山 立双闕。”
(2).苑名。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诗:“登贤 博望 ,献赋 清漳 。”详“ 博望苑 ”。
(3). 汉 张骞 的封号。汉书·张骞传:“ 騫 以校尉从大将军击 匈奴 ,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 騫 为 博望侯 。” 明 刘基 《题陈大初画扇》诗之二:“争似乘槎随 博望 ,玉绳光裹看山河。”参见“ 博望槎 ”。
《漢語大詞典》:博望苑
汉 宫苑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 汉武帝 为 戾太子 建,以供其交接宾客。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及冠就宫,上为立 博望苑 ,使通宾客。” 颜师古 注:“取其广博观望也。”三辅黄图·苑囿:“ 博望苑 , 武帝 立子 据 为太子,为太子开 博望苑 以通宾客…… 博望苑 在 长安 城南 杜门 外五里有遗址。”参阅《元和郡县图志》卷一。
《漢語大詞典》:博望槎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六》引 南朝 梁宗懔 荆楚岁时记:“ 张华 博物志: 汉武帝 令 张騫 穷 河 源,乘槎经月而去,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 騫 问云:‘此是何处?’答曰:‘可问 严君平 。’织女取榰机石与 騫 而还。” 张骞 曾封 博望侯 。后因以指 张骞 乘槎至天宫事。 元 吴莱 《浦阳十景·湥褭江源》诗:“清澄灌或 於陵 圃,窈窕寻犹 博望 槎。” 清 李渔 《笠翁对韵·六麻》:“ 志和 宅, 博望 槎;秋实对春华。”
分類:张骞
《國語辭典》:望见(望見)  拼音:wàng jiàn
看见。如:「他住的地方视野极佳,可望见青山绿水。」
《漢語大詞典》:却望(卻望)
亦作“却望”。 回头远看。 唐 杜甫 《暂如临邑率尔成兴》诗:“暂游阻词伯,却望怀 青关 。” 唐 卢纶 《长安春望》诗:“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閒。”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女童队》:“龙楼却望,鼉鼓屡催,再拜天阶,相将好去。”
分類:回头
《韵府拾遗 文韵》:望君
鲍浴诗浮云不知归似我长望君
《韵府拾遗 江韵》:望江
唐书地理志舒州同安郡县望江
《國語辭典》:弥望(彌望)  拼音:mí wàng
一望无际。晋。潘岳西征赋〉:「黄壤千里,沃野弥望。」
《韵府拾遗 麌韵》:望雨
孟子若大旱之望雨也
《國語辭典》:仰望  拼音:yǎng wàng
1.抬头向上看。《史记。卷二八。封禅书》:「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
2.仰慕。《三国演义》第一四回:「然朝廷播越,新还京师,远近仰望,以冀一朝之安。」《西游记》第三○回:「一则不孤他仰望之心,二来也不负我远来之意。」
3.比喻依靠、依托。《孟子。离娄下》:「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三国演义》第七八回:「汉室久已衰微,殿下功德巍巍,生灵仰望。」
《骈字类编》:日望
齐书刘祥传何意轻肆口哕诋目朝士造席立言必以贬裁为口实冀卿年齿已大能自感厉日望悛革如此所闻转更增甚
《國語辭典》:民望  拼音:mín wàng
1.人民的希望。《汉书。卷六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终军》:「以从民望,干名采誉。」三国魏。曹植七启〉八首之八:「民望如草,我泽如春。」
2.众人所属望,即众人的示范、榜样。《孟子。离娄下》:「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