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了见(瞭見)
望见。 清 林则徐 《札苏藩司为英船驶至浙江洋面赶修宝山沿海炮台》:“﹝六月﹞初四日巳刻,远远瞭见有双桅夹板夷船一隻,由东南外洋驶至 南韭山 对开极东外洋游弋,随即前赴堵截。”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二章:“我看为和大路以北联络方便,又要瞭见村里,就在村西北面的山里最好。”
分類:了见望见
《國語辭典》:绰见(綽見)  拼音:chuò jiàn
望见、看见。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便是官宦贤达,绰见了包龙图影儿也怕。」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三折:「绰见了容颜敢是他,莫不我泪眼昏花。」也作「逴见」。
分類:看见望见
《漢語大詞典》:览见(覽見)
(1).望见。后汉书·冯衍传下:“通视千里,览见旧都。”
(2).犹见识;见识所及。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仲舒 览见深鸿,立事不妄,设土龙之象,果有状也。” 宋 王安石 《与王子醇书》之三:“自古以好坑杀人致叛,以能抚养收其用,皆公所览见。”
分類:望见见识
《漢語大詞典》:瞭见
望见。
分類:望见
《國語辭典》:可望  拼音:kě wàng
可以期盼,指有希望。如:「他环游世界的理想,可望实现。」唐。韩愈复志赋〉:「往者不可复兮,冀来今之可望。」
《國語辭典》:可望不可即  拼音:kě wàng bù kě jí
只能远望而无法接近。形容看似易于达成目的,事实上却困难重重,难以完成。明。刘基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所以虽是牛鬼蛇神的妓女,就如海上神仙一般,可望不可即的了。」也作「可望不可亲」。
《國語辭典》:遥见(遙見)  拼音:yáo jiàn
远远看见。《三国演义》第五回:「正行之间,遥见桑树丛中,一面黄旗,数骑来迎。」
《漢語大詞典》:望乡(望鄉)
望见故乡;遥望故乡。亦借指思乡。礼记·奔丧:“齐衰望乡而哭,大功望门而哭,小功至门而哭,緦麻即位而哭。” 唐 刘长卿 《登台远眺》诗:“古臺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唐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漢語大詞典》:冲斗(衝斗)
晋 司空 张华 ,望见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问之道术家 雷焕 。 焕 谓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其地当在 豫章丰城 间。因补 焕 为 丰城 令,掘地果得龙泉、太阿两宝剑。见晋书·张华传。后因以“衝斗”比喻人的志气超迈或才华英发。 唐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有气还衝斗,无时会凿坏。” 唐 刘禹锡 《望赋》:“谅衝斗兮谁见,伊戴盆兮何望。” 宋 王禹偁 《赋得南山行送冯中允之辛谷冶按狱》诗:“是何 屈子 不知己,衝斗太阿教补履。”
《漢語大詞典》:望拜
(1).远远望见即行叩拜。言极其恭敬。战国策·齐策三:“颠蹶之请,望拜之謁,虽得则薄矣。” 唐 曹唐 《暮春戏赠吴瑞公》诗:“年少英雄好丈夫,大家望拜执金吾。” 宋 苏轼 《赠潘谷》诗:“那知望拜马蹄下,胸中一斛泥与尘。”
(2).遥望拜祭。史记·孝武本纪:“於是天子遂东,始立 后土祠 汾阴 脽上,如 宽舒 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汉书·礼乐志:“以正月上辛用事 甘泉 圜丘……天子自竹宫而望拜。” 元 日损斋笔记·辩史:“请以十月神州地祇之祭易夏至方丘之祭者三人,请上不亲祠而通爟火於禁中望拜者一人。”
《漢語大詞典》:渴见(渴見)
急望见到。 宋 苏轼 《叶嘉传》:“吾渴见卿久矣。”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王荆公 ﹞戒閽者有戴花道人来,不问早暮即通。一日,道人果来。 荆公 见之,述父所记渴见之意。”
分類:望见见到
《国语辞典》:明瞭  拼音:míng liǎo
可以清楚望见。引申为了解、清晰。宋。郭熙〈山水训〉:「高远者明瞭,深远者细碎。」宋。周紫芝〈蜡梅一首〉:「谁怜傲霜枝?照眼自明瞭。」
《漢語大詞典》:张见(張見)
表露,显现。汉书·王莽传上:“藉假遗詔,频用赏诛,先除所惮,急引所附,遂诬往冤,更徵远属,事势张见,其不难矣。”
望见,看见。《水浒传》第二四回:“且説 王婆 却才开得门……张见 西门庆 从早晨在门前踅了几遭,一径奔入茶房里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把箱中带来的金银杯觥之类,拿出与 王氏 欢酌,却被船家后舱头张见了,就起不良之心。”儒林外史第二一回:“ 牛浦 不敢进去,老和尚在里面一眼张见,慌忙招手。”
《國語辭典》:望尘而拜(望塵而拜)  拼音:wàng chén ér bài
晋朝潘岳、石崇等人趋炎附势,望见权贵贾谧来车扬起的灰尘,即行叩拜。典出《晋书。卷五五。潘岳传》。后形容趋炎附势,阿谀谄媚的神态。宋。张孝祥《刘两府》:「士于兹时蕲一望尘而拜,犹恐无因而至前。」
《國語辭典》:望风而遁(望風而遁)  拼音:wàng fēng ér dùn
遥见对方的踪影或气势就吓得逃跑了。《金史。卷八一。温迪罕蒲里特传》:「贼识其旗帜,望风而遁。」《花月痕》第四五回:「这日离樊城不上十里,日早落了。对面忽来一游骑,车夫望风而遁。」也作「望风而逃」、「望风而走」。
《國語辭典》:望风而靡(望風而靡)  拼音:wàng fēng ér mǐ
草木随风伏倒。形容为强大的气势所折服倾倒,或为敌人气势所震慑,未作战就溃败了。《汉书。卷六○。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三国演义》第一回:「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也作「望风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