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50,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戎服
赐服
服章
鱼服
侯服
自服
冕服
服役
服习
厌服
诚服
法服
服制
服饰
常服
《國語辭典》:戎服  拼音:róng fú
军装。《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郑子产献捷于晋,戎服将事。」《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仁赡见孙晟,戎服拜于城上。」
分類:戎服军服
《骈字类编》:赐服(赐服)
礼记:古者于禘也,发爵赐服,顺阳义也;于尝也,出田邑,发秋政,顺阴义也。 仪礼觐礼:诸公赐服者,束帛四马,傧太史亦如之。
《國語辭典》:服章  拼音:fú zhāng
古代君臣服装上,表示官阶身分的纹饰。根据古书上记载,虞舜时代,参酌更早于虞的典章制度,用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米、黼、黻等十二种花纹作为纹饰,用在君臣的服装上。后来历代都仿行,故称为「服章」。《左传。宣公十二年》:「君子小人,物有服章。」晋。杜预。注:「尊卑别也。」
《國語辭典》:鱼服(魚服)  拼音:yú fú
1.用鱼兽的表皮所做成的箭袋。《诗经。小雅。采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2.白龙化为鱼形,为渔人豫且所射。见汉。刘向《说苑。卷九。正谏》。后比喻贵人微行而遇险。《文选。张衡。东京赋》:「白龙鱼服,见困豫且。」
《國語辭典》:白龙鱼服(白龍魚服)  拼音:bái lóng yú fú
天帝的贵畜白龙,因化身为鱼而被渔父豫且射中的故事。见汉。刘向《说苑。卷九。正谏》。后比喻贵人微服出行,遭到危险。《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相公白龙鱼服,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谤相公者,何以处之?」也作「白龙微服」。
《國語辭典》:侯服  拼音:hóu fú
古代王城外围,按一定距离所划分的区域。夏制指离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里之地。参见「五服」2.条。《书经。禹贡》:「五百里侯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
《國語辭典》:侯服玉食  拼音:hóu fú yù shí
穿王侯的衣服,吃珍美的食物。形容生活极为奢华。《汉书。卷一○○。叙传下》:「侯服玉食,败俗伤化。」《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湛族为盛门,性颇豪侈,侯服玉食,穷滋极珍。」
《漢語大詞典》:自服
(1).亲自服行。书·召诰:“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 孔 传:“言王今来居 洛邑 ,继天为治,躬自服行教化於地势正中。”
(2).自然心服。《韩非子·存韩》:“是我一举,二国有亡形,则 荆 魏 又必自服矣。” 汉 王充 论衡·问孔:“使 颜渊 才在己上,已自服之,不须抑也。”《旧唐书·魏徵传》:“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帝集群臣庭议进取,诸将咸请出师 井陘 ,攻取 镇 魏 ,先定 河 北,则 河 南拱手自服。”
(3).未仕时之服。指退隐以洁身自好。 唐 柳宗元 《吊屈原文》:“食君之禄畏不厚兮,悼得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
《國語辭典》:冕服  拼音:miǎn fú
古代大夫以上所穿的礼服。《尚书。太甲》:「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南朝齐。王融赠族叔卫军俭诗〉:「逶迤冕服,有锵璁珩。」
《國語辭典》:服役  拼音:fú yì
1.服劳役。《庄子。渔父》:「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2.服兵役。如:「他大学一毕业,就先入伍服役。」
《國語辭典》:服习(服習)  拼音:fú xí
清楚、熟悉。《左传。僖公十五年》:「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其马生在本土,解人心意,安其教训,服习道路,故遇战随人所使,无不如志。」
《國語辭典》:厌服(厭服)  拼音:yàn fú
因满意而信服。《书经。毕命》:「虽收放心,闲之惟艰」句下汉。孔安国。传:「虽今顺从周制,心未厌服。」《东观汉记。卷一三。冯勤传》:「由是使典诸侯封事,勤差量功次轻重,……莫不厌服焉。」
分類:信服心服
《漢語大詞典》:诚服(誠服)
(1).真诚地服从。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 孔子 也。” 赵岐 注:“以己德不如彼而往服从之,诚心服者也。”《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而她以原告人的身份,不肯诚服。”
(2).真诚地佩服。 清 吴敏树 《己未上曾侍郎书》:“然先生此文乃 敏树 心所诚服,以为气力当在 庐陵 、 震川 上也。”
《國語辭典》:法服  拼音:fǎ fú
1.法制所定的服饰。《孝经。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文选。班固。东都赋》:「盛三雍之上仪,脩衮龙之法服。」
2.架裟,僧侣的法衣。菩萨本业经:「被上法服,当愿众生,服圣表示,敏于道行。」也称为「法衣」。
《國語辭典》:服制  拼音:fú zhì
1.丧服的制度。以情谊的亲疏,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晋。陶渊明〈祭程氏妹文〉:「维晋义熙三年五月甲辰,程氏妹服制再周,渊明以年少之奠,俛而酹之。」
2.衣服器用的制定和式样。《汉书。卷九八。元后传》:「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祥玺为,而欲求之?」《南史。卷二二。列传。王昙首》:「时朝仪草创,衣服制则,未有定准。」
3.指服丧。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四二出:「今大人服制已满,况天朝恩典,礼当从吉。」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正月。禁忌》:「服制之家不登贺,不立门簿。」
《國語辭典》:服饰(服飾)  拼音:fú shì
服装和佩饰。《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百官迎路拜揖,卓遂僭拟车服,乘金华青盖,爪画两轓,时人号『竿摩车』,言其服饰近天子也。」
《國語辭典》:常服  拼音:cháng fú
1.日常穿的便服。《南史。卷五。齐废帝东昏侯本纪》:「戎服急装缚裤,上著绛衫,以为常服,不变寒暑。」宋。苏轼赠写御客妙善〉诗:「幅巾常服俨不动,孤臣入门涕自滂。」
2.古代军队里所穿的制服。《诗经。小雅。六月》:「四牡骙骙,载是常服。」汉。毛亨。传:「常服,戎服也。」《左传。闵公二年》:「帅师者受命于庙,受脤于社,有常服矣。」
分類:常服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