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方领矩步(方領矩步)  拼音:fāng lǐng jǔ bù
方形的衣领,规矩的步伐。语本《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序》:「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形容服饰容态端庄娴雅。《隋书。卷七五。儒林传。序》:「其风渐坠,以至灭亡,方领矩步之徒,亦多转死沟壑。」
《漢語大詞典》:方领圆冠(方領圓冠)
方形的衣领和圆形的帽冠,为古代儒生的服饰。亦借指儒生。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儒学》:“方领圆冠,金口木舌。谈章句之远旨,构纷纶之雅説。”
《漢語大詞典》:狐袖
狐的毛皮制成的衣袖。指贵重的服饰。 明 方孝孺 《养素斋记》:“狐袖豹襦,烹肥膾腴……服食之侈也。”
《漢語大詞典》:胡服骑射(胡服騎射)
战国 时, 赵武灵王 采用西方和北方民族的服饰,教人民学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其制:上褶下袴,有貂蝉为饰的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穿靴,便于骑射。此服通行后,其冠服带履之制,历代有变革。史记·赵世家:“﹝ 赵武灵王 谓 肥义 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奈何?”参阅 王国维 《胡服考》
《國語辭典》:胡天胡帝  拼音:hú tiān hú dì
语本《诗经。鄘风。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地也?」后以胡天胡帝形容服饰、容貌之美,如同天神,令人尊敬崇仰。《隋唐演义》第八○回:「洵矣胡天胡帝,果然倾国倾城。」后亦形容任意胡为,不知检点。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三十三》:「至乃零乱拉杂,胡天胡帝。其言中之意,读者不能知,作者亦不蕲其知。」也作「胡天胡地」。
《漢語大詞典》:火石袋
贮放火石的袋子。古代作为一种服饰。 清 翟灏 通俗编·服饰:“案:古人取火之具,虽家居亦常佩。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妇事舅姑,俱左佩金燧,右佩木燧,以备长者使令取火。但不知易燧以火石,肇端自何时也。”
《國語辭典》:汉官威仪(漢官威儀)  拼音:hàn guān wēi yí
本汉代官吏的礼仪制度,泛指正统的礼仪制度。《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國語辭典》:不修边幅(不修邊幅)  拼音:bù xiū biān fú
不修整布帛边缘,任使杂乱不齐。用以形容不讲究衣饰仪容或不拘形式小节。《北史。卷八三。文苑传。颜之推传》:「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又不修边幅,穿著一件稀烂的直裰,靸著一双破不过的蒲鞋。」也作「边幅不修」、「不脩边幅」、「不事边幅」。
《國語辭典》:不脩边幅(不脩邊幅)  拼音:bù xiū biān fú
形容不讲究衣饰仪容或不拘形式小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肆欲轻言,不脩边幅。」《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不脩边幅,谓人不饰仪容。」也作「不修边幅」。
《國語辭典》:布衣韦带(布衣韋帶)  拼音:bù yī wéi dài
布衣,指粗布衣服。韦带,没有装饰的带子。布衣韦带为隐士或未做官者的服饰。语出《汉书。卷五一。贾山传》:「夫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而使后世不绝息。」后借指一般的平民百姓。唐。王勃 上刘右相书:「于是连阛掩阓者,闭肆而乘其屈;布衣韦带者,阖门而受其困。」
《国语辞典》:布裙荆钗(布裙荆钗)  拼音:bù qún jīng chāi
妇女朴素的服饰。《七侠五义》第九八回:「穿著件翠森森的衫儿,系著条青簇簇裙儿,真是娇娇娜娜,袅袅婷婷。虽是布裙荆钗,胜过珠围翠绕。」也作「荆钗布裙」。
《漢語大詞典》:得胜褂(得勝褂)
马褂的一种。 清 代服饰。 徐珂 《清稗类钞·服饰·对襟马褂》:“得胜褂,为马褂之一种。对襟方袖。初仅用之於行装,俗称对襟马褂。 傅文忠 征 金川 归,喜其便捷,平时常服之,名曰得胜褂。由是遂为燕居之服。”
分類:马褂服饰
《漢語大詞典》:衬袍(襯袍)
元 代仪卫服饰名。衬在裲裆甲里面的长衣。元史·舆服志一:“衬袍,制用緋锦,武士所以裼裲襠。”
《漢語大詞典》:穿着打扮
穿戴的服饰形式。例如: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可以反映出这个人的身份和素养。
分類:穿戴服饰
《漢語大詞典》:椎结左衽(椎結左袵)
挽髻如椎,穿前襟向左的衣服。古代边远少数民族的一种服饰。《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若夫文身鼻饮缓耳之主,椎结左袵鐻鍝之君,东南殊俗不羈之国,西北絶域难制之邻,靡不重译纳贡,请为藩臣。”后汉书·西南夷传·西南夷:“其人皆椎结左袵,邑聚而居,能耕田。”
《漢語大詞典》:诎缨插衽(詘纓插衽)
徒冠去缨,扱衽短衣。谓罪人之服饰。管子·小匡:“ 桓公 亲迎之郊。 管仲 詘缨插衽,使人操斧而立其后。” 尹知章 注:“示将就戮。” 石一参 今诠:“詘缨,谓徒冠而去其缨。插衽,谓扱其衽如短衣然。刑人之冠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