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服兵役  拼音:fú bīng yì
凡年满二十岁的男子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在一定期间内,必须接受国家军事训练,为国家安全做准备。以抽签方式来决定为陆军、海军、空军等不同兵种。有两年、三年和四年半等不同役期。
《國語辭典》:服役  拼音:fú yì
1.服劳役。《庄子。渔父》:「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2.服兵役。如:「他大学一毕业,就先入伍服役。」
《國語辭典》:当兵(當兵)  拼音:dāng bīng
到军队中成为战士。如:「当兵可以保家卫国,是国民的光荣。」
《國語辭典》:三五  拼音:sān wǔ
1.十五日。《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唐。孔颖达。正义:「是以三五十五日而得盈满,又三五十五日而亏阙也。」后多用来指阴历十五日。《文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2.三心五噣。心宿三星,噣有五星,故称为「三五」。《诗经。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3.三王五伯。《楚辞。屈原。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4.三皇五帝。《楚辞。刘向。九叹。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绝洪范之辟纪。」
5.三辰五星。《史记。卷二七。天官书》:「为天数者,必通三五。」唐。司马贞。索隐:「三谓三辰,五谓五星。」
6.三正五行。《后汉书。卷三○下。郎顗襄楷列传。郎顗》:「臣闻天道不远,三五复反。」章怀太子注引宋均曰:「『三,三正也。五,五行也。三正五行,王者改代之际会也。』」
7.约计的少数。唐。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水浒传》第二回:「只带三五个做伴,将了朴刀,各跨口腰刀,不骑鞍马,步行下山,径来到史家庄上。」
《國語辭典》:九宫(九宮)  拼音:jiǔ gōng
1.元曲常用的九种宫调,有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等。也称为「南北九宫」。
2.九宫格的简称。参见「九宫格」条。
3.术数用语。指九个方位。东汉以前的易纬家以八卦之宫,加上中央,合称为「九宫」。《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臣闻圣人明审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
4.象棋术语。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米」字形方格。是「将」、「帅」及「士」活动的区域。
《國語辭典》:行役  拼音:xíng yì
1.因兵役或公务等事而出行。《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唐。张谓 送卢举使河源诗:「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
2.旅行。晋。陶渊明〈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二首之二:「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國語辭典》:军人(軍人)  拼音:jūn rén
凡有军籍的人,不论官兵,均称为「军人」。《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数内有军人乘势混过阵来见操,说是田氏之使,呈上密书。」
《漢語大詞典》:徵兵
1.征调军队。史记·项羽本纪:“徵兵 九江王 布 , 布 称疾不往,遣将将数千人行。” 隋 薛道衡 《出塞》诗之二:“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徵兵。”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九年:“ 金 行枢密院、知 河南府 事 完颜哈达 以徵兵失律,坐诛。” 清 陈梦雷 《赠黄西津总戎海澄》诗:“将军飞鞚摧锋出,间道徵兵望 贺兰 。”
2.谓征集百姓服兵役。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徵兵满万,不如召募数千。” 唐 白居易 《新丰折臂翁》诗:“无何 天宝 大徵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毛泽东 《三个月总结》:“国民党恢复征兵征实,引起人民不满。”
3.指被征入役的兵士。《天讨·楚元王〈谕立宪党〉》:“各国的征兵,没有一个人不尊贵; 中国 的征兵,天天被打,同奴隶一样。”
《國語辭典》:壮丁(壯丁)  拼音:zhuàng dīng
1.年龄已达可服劳役的壮年男子。《宋史。卷一七八。食货志上六》:「壮丁皆按户版簿名次实轮充役,半年而更。」《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得马二千三百三十六疋,壮丁五千八百八十一人,拨隶范延光军下调发。」也作「丁壮」。
2.泛称男子。如:「他家又添了一个壮丁。」
《國語辭典》:徵兵  拼音:zhēng bīng
徵集、调遣军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徵兵九江王布,布称疾不往,使将将数千人行。」隋。薛道衡出塞二首和杨处道〉诗:「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徵兵。」
《国语辞典》:入营(入营)  拼音:rù yíng
进入军营,指开始服兵役。如:「大哥今天入营。」
《國語辭典》:兵丁  拼音:bīng dīng
士兵。《北齐书。卷二八。列传。元孝友》:「省人帅以出兵丁,立仓储以丰谷食。」《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况且朝廷每年费百十万钱粮,养活这些兵丁、将、备,所司何事?」
《漢語大詞典》:七科
指应征派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 明 高启 《将军行》:“五营材官元自多,詔书未须徵七科。”参见“ 七科适 ”。
《漢語大詞典》:七科适(七科適)
亦作“七科謫”。 西汉 战时征派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史记·大宛列传:“益发戍甲卒十八万, 酒泉 、 张掖 北,置 居延 、 休屠 以卫 酒泉 ,而发天下七科适,及载糒给贰师。” 张守节 正义引 张晏 曰:“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壻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籍七:凡七科。”汉书·武帝纪:“发天下七科讁及勇敢士,遣贰师将军 李广利 将六万骑、步兵七万人出朔方。”
《漢語大詞典》:军身(軍身)
(1).指服兵役的人。宋书·萧思话传:“ 思话 以去州无復事力,倩府军身九人。”
(2).应服的兵役。 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大人,这军身元是俺家的,多亏这贴户替当了二十年。”
《國語辭典》:复卒(復卒)  拼音:fù zú
免除徭役或纳税。汉。晁错论贵粟疏〉:「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
《漢語大詞典》:卒隶(卒隸)
指服兵役、劳役的人。汉书·刑法志:“穷武极作,士民不附,卒隶之徒,还为敌讎。” 颜师古 注:“谓 陈胜 、 吴广 、 英布 之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