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斯受。字用堂。台黄岩杨氏子。年十四。入三童山香积寺。依存方上人为师受具。游历诸方。咨叩耆宿。得心学要领。自灵隐病归三童。日行首楞严三昧。于不离见闻缘超然入佛地语。致疑。力究无入。忽闻舂碓声。恍然自省。偈曰。六祖当年不诵经。肩柴放下便传灯。谁知千载今犹在。秋月长廊捣碓声。自是行业日进。善书。以黄金为泥。书法华华严楞严圆觉般若及方等诸经。又于帛上。金书法华塔一座。极其精妙。当时称希有。将终坐床上。诵法华经。不辄卷毕。而逝。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有南。闽人。性慧达。以诗自娱。世味淡然。游泉之开元承天。每所过阛阓市易之家。获息尝倍。人始异之。至从市者争径。惟恐其不至。至则人争遗之钱。纳诸怀袖中。至数百则抛撒于地。儿童竞取拾。因大笑为乐以为尝。江给事某。极重之。一日忽语其徒曰。予翌日当与众别矣。众以为戏言。诘旦。果趺坐奄然而化。或以告给事。给事来讯之。乃于座上。微开目睫呼江君。授以偈曰。东省书问频续。佛日衣钵相传。试问来去何事。一轮江月横天。举手而寂。经十载真身不坏。其徒。就身为塔藏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有规,吴人。南渡初以诗知名,僧徒谓之规方外。卒年七十馀。事见《却扫编》卷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有需,俗姓陈,莆田(今属福建)人。始居雪峰东庵,创万安院于何岩。部使者陈觉民延住福州鼓山。后与陈易同隐于石门。清乾隆《仙游县志》卷四五有传。今录诗二首。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有需者。生莆田陈氏。亦得法于乾公。隐何岩南湖。恳田自食。学者渐至。随时开导之。部使者陈觉民。闻其名。以礼延至福州鼓山。继住雪峰。有二会语。为时传诵。师接物应缘。皆人所强。不得已就之。非所愿也。后辞众。结草庵于石门。作歌见志。其词曰。吾结草庵蔡溪侧。四顾峰峦皆峭壁。石门千仞锁天津。来者欲登那措足。住此庵中是何缘。不诗不颂亦不禅。饥来苦菜和根煮。叠石为床困即眠。日照诸峰因蓦蓦。负暄孤坐情何适。驯伏珍禽趁不飞。猿猱扪我衣中虱。闲支瘦筇六七尺。山行野步扶危力。披云入草不辞势。逢人打破脩行窟。或停松或坐石。静听溪泉漱鸣玉。源深洞邃来不休。声声奏尽无生曲。杂羽流商谁辩的。五音六律徒敲击。有时乘兴上高峰。大笑狂歌天地窄。初陈聘君易在京师。谒乾公。问乃乡里尊宿。何人可亲。公曰。子归见需足矣。至是。与师偕隐石门。乐道终身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同州合阳人。雷德骧子。父削籍,有邻意赵普害之,讼普不法事,普由是出镇洛阳,有邻授秘书省正字。后累上疏告人隐事,未几卒。
黄有大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二七
黄有大,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淳祐进士。见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4—1186 【介绍】: 宋歙州歙县人,一作淳安人,字躬明,号溪堂。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历国子录,迁司农丞,献屯田大计。知和州,除转运判官,兼庐州帅,鼓励将士措置营屯。官至户部侍郎。尝从朱熹游。有《溪堂集》。
全宋诗
方有开(一一二八~一一九○),字躬明,号溪堂,新安歙县(今属安徽)人,或谓淳安(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一)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时年已近四十。授建昌军南丰尉。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为淮南西路转运判官。以事放罢。光宗立,复宣教郎,寻卒,年六十三。有《溪堂集》,已佚。事见《烛湖集》卷一一《承议郎淮南西路转运判官方公行状》)。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九七三
方有开(一一二五——一一八七),字躬明,号溪堂,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工文词,隆兴元年进士,授南丰尉,调建宁府政和簿,改特监潭州南狱庙、襄阳府学教授、监行在惠民北局。廷对陈恢复大计,迁司农寺丞,差知和州,除淮南西路常平茶盐兼权转运提点刑狱公事等,官至户部侍郎。卒于淳熙十四年,年六十三,有《溪堂集》。见《烛湖集》卷一一《承议郎淮南西路转运判官方公行状》。
朱有闻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5—1189 【介绍】: 宋婺州浦江人,字子益。幼孤,长能刻苦为学,夏不避蚊,冬不拥炉,久之,悉通诸家书。为文尚质实,有理致。视权贵无所屈。吕祖谦甚器重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雍有容(一一二六~?),字德裕,盘石(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时年二十三(《绍兴十八年题名录》)。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于知汉州任因事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三一)。今录诗二首。
释有朋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朋。金华人。自号牧庵。一家教文。背诵几半尽。得车溪之道。主仙潭。徙能仁。讲道日盛。晚主延庆。于方丈扁一室曰。六经堂。中设一几。而初无文字。士大夫怪其诞。众至寺欲屈之。师令侍者先语之曰。诸贤欲何。相见若宾礼。则对坐。商略若请益。则侍立。发问若索难。则客先伸三问。咸曰。乞从宾礼。及对语。援引不已。乃知六经在胸中也。每临讲不预观文。尝曰。我七番讲止观。于正修中。未尝道著一字。又曰。大部中。欲作一难。如片纸大。亦不成。所谓文字性离。皆解脱也。或问。十境十乘。方成观法。荆溪何云不待观境。方名修观。师曰。向伊道。摄事成理了也。又问。圆顿教中。为立阴否。师高声一喝云。阴入重担。尝自现前。何更问立不立。且御众厉。而简左右。或欲师白堂整众者。师曰。吾所以不数数告众者。是有意也。不见道频雷天失威。乾道四年十二月。坐青玉轩。集众念佛。端坐而逝。禀法弟子甚众。师自博强记。不畜科策。尝谓同学竹庵曰。天下只一个半座主。老兄秪半个。问何为半个。师曰。不合多几个纸策也。在仙潭日。竹庵来访。为上讲。师读大科竟。即收帙曰。宗师在座。不敢文文。其对尊宿之礼。尚谦如此。二师(可观、有朋)为学时。车溪夜坐方丈。闻廊庑有天乐声。遣人迹之。声出师房。车溪附壁隙窥之。见二师。于灯前相戏。举手作无声乐。车溪益奇之。故临终。以法道相寄。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有朋,字牧庵,金华人。性强记,谒车溪卿法师,昼夜叩谒,尽得其道。主仙潭讲止观,时天衣持法师分卫至境,入寺就听,竦然曰:“我所未闻。”设礼而去。湖人薜氏妇早死,时见怪于室,其家为斋,千僧诵《金刚般若》,请朋演说经旨。妇凭语曰:“谢翁姑一卷经,今乃解脱矣。”翁曰:“千僧同诵,何言一卷?”曰:“朋法师所诵者是。”乾道四年十二月三日,坐青玉轩,请行人讽《观经》至真法身观,令大众唱佛名,留偈坐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3—1203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初名慎思,字有之。避孝宗讳改今名,易字承甫。王勋子。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抚州宜黄县主簿。累官通判潮州。宁宗庆元末为广西提刑。善治狱,遇事敢为,廉洁守家法。性嗜学,多录未见之书,喜为诗。有《荆澧集》。
全宋诗
王正功(一一三三~一二○三),字承甫,原名慎思,字有之,避孝宗讳改,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勋子。以荫补将仕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为宜黄主簿,寻改青田。孝宗隆兴初,调筠州司理参军。乾道四年(一一六八)为荆湖南路转运司主管帐司。七年,知莆田县。淳熙七年(一一八○)通判潮州。九年,签书武安军节度判官,十一年,改淮南。十四年,主管荆湖北路安抚司机宜文字。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知澧州。宁宗庆元四年(一一九八)知蕲州。六年,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约斋荆澧集》(《攻愧集》卷一○○《王君墓志铭》),已佚。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4—1212 【介绍】: 宋常州人,字应先。尝从张栻、吕祖谦、薛季宣等游,教授处州。累官太学博士,与诸生讲学罢,杜门读书,不事请谒。进枢密院编修兼实录院检讨,擢秘书丞,建言振拔知名士。宁宗在嘉邸时,以著作郎充嘉王府赞读兼兵部郎。宁宗即位,迁起居舍人、起居郎,皆兼侍讲。寻为忌者排斥,起知徽州、太平州,连疏求去,加直龙图阁致仕。
简介
沈有开,字应先,无锡人。宋淳熙戊戌进士,起家太学博士,寻迁直龙图阁,授朝议郎。
全宋文·卷五八○○
沈有开(一一三四——一二一二),字应先,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淳熙五年登进士第,教授处州,历迁工部、刑部架阁文字,太学博士,枢密院编修兼实录院检讨。绍熙三年进秘书丞、著作郎,充嘉王府赞读,兼兵部郎。宁宗即位,迁起居舍人、起居郎,兼侍讲。为忌者排陷,废斥十年,起知徽州,复知太平州致仕,又几十年。嘉定五年卒,年七十九。见《水心文集》卷二一《沈公墓志铭》,《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八○,《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九,《宋元学案补遗》卷七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有权(?~一一八○),号伊庵,俗姓祁,临安昌化(今浙江临安西)人。年十四得度,首礼灵隐佛智裕禅师,为无庵法全禅师器重,密付心印。后游历湖湘江浙几十年,依应庵于归宗,参大慧于径山。法全住道场,招分座说法,自是声播诸方。孝宗淳熙七年示寂。为南岳下十七世,道场法全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四有传。今录诗十四首。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有权号伊庵。临安昌化祁氏子也。髫龄出家十四得度。笃志勤励博究群章。十八知有向上一著殚力参求。首礼佛智裕公于灵隐。时无庵和尚充第一座。权入室请益。庵以从无住本建一切法问之。权久而有省答曰。暗里穿针耳中出气。庵可之遂密付心印。既有所得精进益坚。一夕危坐深入禅那至于达旦虽行粥至忘乎展钵。邻僧以手触之。顿然大悟偈曰。黑漆昆崙把钓竿。古帆高挂下惊湍。芦花影里弄明月。引得盲龟上钓船。佛智深加称赏。一日问权。心包太虚量廓沙界时如何。对曰。大海不宿死尸。佛智抚其座曰。此子他日据此诃佛骂祖去在。权于是深自韬晦寄迹湖湘江浙之间十年。然后或依应庵或见大慧。凡明眼宿德躬往礼谒。无庵出主道场。召权分座说法。自是声播诸方。未久有华藏之命。开堂云。禅禅无党无偏。迷时千里隔。悟在口皮边。所以僧问石霜。如何是禅。霜曰。㼾砖僧。问睦州。如何是禅。州曰。猛火著猛油煎。僧问首山。如何是禅。山曰。猢狲上树尾连颠。师曰。道无横径立处孤危。然此三大老而行声前活路用劫外灵机。若以衲僧正眼检点将来不无优劣。一人如张良入阵。一人如项羽用兵。一人如孔明料敌。若人辨白得出。可与佛祖齐眉。虽然如是。忽有个出来道长老话作两橛了也。适来说道。道无横径无党无偏。而今又分许多优劣。且作么生秖对。还委悉。么把手上山齐著力咽喉出气自家知。淳熙庚子秋示微疾书偈而逝。荼毗齿舌不坏。舍利五色者无数。而建塔焉。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三
禅师名有权。临安祁氏子也。号伊庵。虽机契无庵全首座。而权益自砥砺。常兀坐如木石。因过堂忘展钵。邻僧以手触之。有偈曰。黑漆昆崙把钓竿。古帆高挂下惊湍。芦花影里弄明月。引得盲龟上钓船。佛智大称赏之。乃召权问曰。心包大虚。量廓沙界时如何。权对曰。大海不宿死尸。智拊其座曰。此子他日当据此。诃佛骂祖去在。于是诸山请权出世。不就。以竿木随身。游戏湖江。来往应庵妙喜之庭。会全公殁。华藏虚席。物色求权。权仍却之。或曰。无庵老人法道宁不在公乎。公今拘小节。乐林泉。即洁如巢由。信如尾己。何足贵也。权感起就之。次迁万年。诸刹常随万指。肃如公府。日与众均其劳逸。或曰。住持安坐演法。何自苦耶。权曰。法末憍慢。未得谓得。借位自恣。身帅之且不从。敢自逸乎。淳熙庚子秋。示寂。茶毗。齿舌不坏。舍利无数。塔于横山。又分诸不坏塔万年山寺。权为人剩刚毅。法不容私。有贵人入寺施财。衣冠不整。权终不受。又僧充化主。归纳厚疏。颇有矜色。权叱还之。故门下不易出入。俱以气节自化。权暮年法令森严益甚。有语曰。今朝结却布袋口。明眼衲僧莫乱走。心行灭处解翻身。喷嚏也成狮子吼。栴檀林任驰骤。剔起眉毛顶上生。剜肉成疮露家丑。 赞曰。佛智三代。以稳实起家。当时禅风为之一转。观其前后垂迹。如虫书鸟篆。体势虽殊。谛理则一。使非亚圣大人。曷克臻此。矧止啼饶黄叶之方。而济讥绝悬沙之秘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有权,字伊庵,姓祁氏,昌化人也。髫龄出家,十四得度,笃志勤励,博究群章。年十八,知有向上,殚力参求,首礼佛智裕于灵隐,时无庵充首座。权入室请益,庵以从无住本建一切法问之,权久而有省,答曰:“暗里穿针,耳中出气。”庵可之,遂密付心印。既有所得,精进益坚。一夕,危坐深入禅那,至于达旦,虽行粥至,忘乎展钵,邻僧以手触之,顿然大悟,偈曰:“黑漆昆崙把钓竿,古帆高挂下惊湍。卢花影里弄明月,引得盲龟上钓船。”佛智深加称赏。一日问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时如何?”对曰:“大海不宿死尸。”佛智抚其座,曰:“此子他日据此,诃佛骂祖。”权于是深自韬晦,寄迹湖湘江浙之间十年。然后或依应庵,或见大慧,凡明眼宿德躬往礼谒。无庵出主道场,召权分座说法,自是声播诸方。未久,有华藏之命,开堂云:“禅、禅,无党无偏。迷时千里隔,悟在口皮边。所以僧问石霜如何是禅,霜曰㼾砖。僧间睦州如何是禅,州曰猛火著猛油煎。僧问首山如何是禅,山曰猢狲上树尾连颠。乃知道无横径,立处孤危。然此三大老而行声前活路,用劫外灵机。若以衲僧正眼检点,将来不无优劣,一人如张良入阵,一人如项羽用兵,一人如孔明料敌。若人辨白得出,可与佛祖齐眉。虽然如是,忽有个出来道,长老话作两橛了也。适来说道,道无横径,无党无偏,而今又分许多优劣,且作么生秪对?还委悉么?把手上山齐著力,咽喉出气自家知。”淳熙庚子秋示微疾,书偈而逝,荼毗齿舌不壤,舍利五色者无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9—1224 【介绍】: 宋婺州东阳人,字谦仲。宁宗庆元二年进士。私淑吕祖谦兄弟之学。通判通州,凿五狼山石麓,引江水入河以溉民田,自是岁大稔而商舶亦通。官至太常博士。曾因轮对上疏,推言理学之有益于治道。
全宋文·卷六七○一
李大有(一一五九——一二二四),字谦仲,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绍熙四年补博士弟子员。庆元二年中进士第,授益阳主簿。改平江府教授,知福州闽县,通判通州。召入朝,主管官告院,历司农寺、太常寺主簿,官终太常博士。嘉定十七年卒,年六十六。见魏了翁《太常博士李君墓志铭》(《鹤山大全集》卷七五),《金华先民传》卷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聂有(《南城县志》作洧),南城(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清同治《南城县志》卷七)。宁宗嘉泰元年(一二○一)为司农寺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