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0,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有漏因
有漏果
有漏善法
有漏禅
有漏断
有漏智
有漏净土
有对
有对触
有德女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有轮
有学
有学无学
佛类词典(续上)
有漏世界有漏因
有漏果
有漏善法
有漏禅
有漏断
有漏智
有漏净土
有对
有对触
有德女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有轮
有学
有学无学
有漏世界
【佛学大辞典】
(杂名)即三界。为一切迷惑众生之住处。
(杂名)即三界。为一切迷惑众生之住处。
有漏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招三界果报之业因也。即五逆十恶五戒十善等。
【佛学常见辞汇】
指招感三界果报的业因,包括五逆十恶五戒十善等是。
【三藏法数】
漏即漏落生死也。因者,对果而言,谓众生由烦恼结业为因,而招三界生死苦果。是则烦恼结业,名有漏因,即集谛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术语)招三界果报之业因也。即五逆十恶五戒十善等。
【佛学常见辞汇】
指招感三界果报的业因,包括五逆十恶五戒十善等是。
【三藏法数】
漏即漏落生死也。因者,对果而言,谓众生由烦恼结业为因,而招三界生死苦果。是则烦恼结业,名有漏因,即集谛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有漏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漏业因所招之果报也。即人间天上乃至地狱等。
【佛学常见辞汇】
有漏业因所招感的果报,如人间天上乃至于地狱等是。
【三藏法数】
果即果报之义。谓众生由有漏惑业为因,而感生死之果,名有漏果,即苦谛也。
(术语)有漏业因所招之果报也。即人间天上乃至地狱等。
【佛学常见辞汇】
有漏业因所招感的果报,如人间天上乃至于地狱等是。
【三藏法数】
果即果报之义。谓众生由有漏惑业为因,而感生死之果,名有漏果,即苦谛也。
有漏善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漏之业因有善恶,五戒十善,是善地,五逆十恶,是恶法。有漏之善法,招有漏之乐果,即人天之果报。有漏之恶法,招有漏之苦果,即鬼畜之果报。
【佛学常见辞汇】
带有烦恼的善法,如五戒十善是。
(术语)有漏之业因有善恶,五戒十善,是善地,五逆十恶,是恶法。有漏之善法,招有漏之乐果,即人天之果报。有漏之恶法,招有漏之苦果,即鬼畜之果报。
【佛学常见辞汇】
带有烦恼的善法,如五戒十善是。
有漏禅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无漏禅而言。即不依四真谛等,但依厌下欣上有漏之六行观而修之禅定也。四禅,四无色定,四无量心定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有漏的禅定,也就是不究竟的禅定,如四禅、四无色定、四梵行等是。
(术语)对于无漏禅而言。即不依四真谛等,但依厌下欣上有漏之六行观而修之禅定也。四禅,四无色定,四无量心定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有漏的禅定,也就是不究竟的禅定,如四禅、四无色定、四梵行等是。
有漏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无漏断而言。以有漏道断烦恼也。凡夫修有漏之六行观而断八地七十二之修惑也。
【佛学常见辞汇】
以有漏的道法去断除烦恼,如凡夫修行有漏的六行观以断除七十二品之修惑是。
(术语)对于无漏断而言。以有漏道断烦恼也。凡夫修有漏之六行观而断八地七十二之修惑也。
【佛学常见辞汇】
以有漏的道法去断除烦恼,如凡夫修行有漏的六行观以断除七十二品之修惑是。
有漏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无漏智而言。带有漏烦恼之过,无断迷理烦恼之力之智慧也。虽观缘一切有为无为之法,然重以世俗之法为对象,故亦云世俗智。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世俗智,即带有烦恼的智慧。
(术语)对于无漏智而言。带有漏烦恼之过,无断迷理烦恼之力之智慧也。虽观缘一切有为无为之法,然重以世俗之法为对象,故亦云世俗智。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世俗智,即带有烦恼的智慧。
有漏净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有漏心变作之净土也。据群疑论一,谓阿弥陀佛之净土,虽由佛之无漏心变现而为无漏,然凡夫之心为有漏,故不得直生彼无漏之净土,但于佛所变之无漏净土上,由自己之有漏心,变作似无漏之净土,而往生其中云:申言之,即极乐净土者,就佛之本土而论,为无漏之净土,就凡夫之所变及受用而论,不免即为有漏之净土也。此准于唯识家之法相而判之。
【佛学常见辞汇】
依有漏心而变现的国土。
(术语)依有漏心变作之净土也。据群疑论一,谓阿弥陀佛之净土,虽由佛之无漏心变现而为无漏,然凡夫之心为有漏,故不得直生彼无漏之净土,但于佛所变之无漏净土上,由自己之有漏心,变作似无漏之净土,而往生其中云:申言之,即极乐净土者,就佛之本土而论,为无漏之净土,就凡夫之所变及受用而论,不免即为有漏之净土也。此准于唯识家之法相而判之。
【佛学常见辞汇】
依有漏心而变现的国土。
有对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就十八界分别三种之有对:一障碍有对,二境界有对。三所缘有对。对者碍之义。碍有二种:一障碍之义,二拘碍之义。障碍之义者,第一之障碍有对也。以五根五境之小色为体。此十色互相障碍,如手之碍手,石之碍石,故名障碍,障碍即有对也。拘碍之义者,第二之境界有对,与第三之所缘有对也。境界有对者,六根六识之十二界与法界一分之心所法也,此十三界之法为境所拘,故名有对。境界有对也(依主释)。所缘有对者,六识及境界之七心界与法界之一分心所法也。此八界为所缘之境所拘碍,故名有对,所缘有对之依主释也。此中境界与所缘之差别有多义,玆言其一义,则以取根及心识之境一边,名为境界有对,以缘心与所之境一边,名为所缘有对云。见俱舍论二。梵Sapratigha。
(术语)就十八界分别三种之有对:一障碍有对,二境界有对。三所缘有对。对者碍之义。碍有二种:一障碍之义,二拘碍之义。障碍之义者,第一之障碍有对也。以五根五境之小色为体。此十色互相障碍,如手之碍手,石之碍石,故名障碍,障碍即有对也。拘碍之义者,第二之境界有对,与第三之所缘有对也。境界有对者,六根六识之十二界与法界一分之心所法也,此十三界之法为境所拘,故名有对。境界有对也(依主释)。所缘有对者,六识及境界之七心界与法界之一分心所法也。此八界为所缘之境所拘碍,故名有对,所缘有对之依主释也。此中境界与所缘之差别有多义,玆言其一义,则以取根及心识之境一边,名为境界有对,以缘心与所之境一边,名为所缘有对云。见俱舍论二。梵Sapratigha。
有对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增语触而言。与前五识相应之触心所也。随所依之五根有对而名。俱舍论十所谓:「眼等五触说名有对,以有对根为所依故,有对触名从所依」是也。
(术语)对于增语触而言。与前五识相应之触心所也。随所依之五根有对而名。俱舍论十所谓:「眼等五触说名有对,以有对根为所依故,有对触名从所依」是也。
有德女
【佛学大辞典】
(人名)波罗奈城有德婆罗门之女,见佛相好而起净信,问深法。
(人名)波罗奈城有德婆罗门之女,见佛相好而起净信,问深法。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佛因有德女问,说第一义谛之理,授彼以菩提之记别。
(经名)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佛因有德女问,说第一义谛之理,授彼以菩提之记别。
有轮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者生死之果报。即三有二十五有等之有。轮者生死之果报旋转而无停止。故譬以车轮。安乐集上曰:「若能一发此心,倾无始生死轮。」嘉祥仁王经疏三曰:「发一念菩提心故,破无始有轮。」
【佛学常见辞汇】
有是有生死的果报,轮是轮回,意谓众生于六道之中轮回不止。
(术语)有者生死之果报。即三有二十五有等之有。轮者生死之果报旋转而无停止。故譬以车轮。安乐集上曰:「若能一发此心,倾无始生死轮。」嘉祥仁王经疏三曰:「发一念菩提心故,破无始有轮。」
【佛学常见辞汇】
有是有生死的果报,轮是轮回,意谓众生于六道之中轮回不止。
有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四果之圣者中,前三果谓之有学,第四果谓之无学。以前三果尚有可修学之道故也。法华玄赞一曰:「戒定慧三,正为学体。进趣修习,名为有学。进趣圆满,止息修习,名为无学。」梵S/aiks!a。
【佛学常见辞汇】
在小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即有所修学的意思,第四果为无学,即无可修学的意思。
(术语)小乘四果之圣者中,前三果谓之有学,第四果谓之无学。以前三果尚有可修学之道故也。法华玄赞一曰:「戒定慧三,正为学体。进趣修习,名为有学。进趣圆满,止息修习,名为无学。」梵S/aiks!a。
【佛学常见辞汇】
在小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即有所修学的意思,第四果为无学,即无可修学的意思。
有学无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有学)。法华经序品曰:「复有学无学二千人。」
(术语)(参见:有学)。法华经序品曰:「复有学无学二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