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野人  拼音:yě rén
1.未开化的蛮人。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一一九。云南七。麻里长官司》:「野人者在二长官司界外,赤发黄睛,树皮为衣,夜宿树上,丑恶凶悍。逢人即杀,无酋长约束。」
2.居处村野的平民。《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孟子。滕文公上》:「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3.称粗野无礼的人。《红楼梦》第五二回:「比如方才说话,虽是背地里,姑娘就直叫他的名字,在姑娘们就使得,在我们就成了野人了。」
《漢語大詞典》:野婆
指猿类动物。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野婆:“ 邕 宜 以西, 南丹 诸蛮,皆居穷崖絶谷间。有兽名野婆,黄髮椎髻,跣足裸形,儼然一媪也。上下山谷如飞猱。自腰以下,有皮纍垂盖膝,若犊鼻。力敌数壮夫,喜盗人子女……其羣皆雌,无匹偶,每遇男子,必负去求合。”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四·猩猩:“又 罗愿 尔雅翼云:古之説猩猩者,如豕,如狗,如猴;今之説猩猩者,与狒狒不相远。云如妇人,被髮袒足……据 罗 説,则似乎后世所谓野女、野婆者也,岂即一物耶?”
分類:动物
《國語辭典》:无状(無狀)  拼音:wú zhuàng
1.不肖、无善状。《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汉武故事》:「今继母无状,手杀其父,则下手之日,母恩绝矣。」也作「亡状」。
2.无礼。《西游记》第二回:「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适间这位贵友,途路之中,如此轻薄无状,岂是个全身远害的君子。」
《國語辭典》:端拱  拼音:duān gǒng
端坐拱手。比喻古圣王无为而天下治。《魏书。卷七七。辛雄传》:「端拱而四方安,刑措而兆民治。」隋。杨广冬至乾阳殿受朝〉诗:「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
《國語辭典》:无礼(無禮)  拼音:wú lǐ
不懂礼法、礼数。《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唐语林。卷三。方正》:「臣知杖无礼之人,不知打神策军将。」
《國語辭典》:恭敬  拼音:gōng jìng
对尊长或宾客肃敬有礼。《左传。宣公二年》:「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西游记》第二六回:「我们一向久阔尊颜,有失恭敬。」
《國語辭典》:温文(溫文)  拼音:wēn wén
温和文雅。《礼记。文王世子》:「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二八:「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國語辭典》:失礼(失禮)  拼音:shī lǐ
1.不合乎礼。《庄子。渔父》:「夫遇长不敬,失礼也。」《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汝若同往,不可失礼。」
2.对人表示礼貌不周的客气话。《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敝上给德大人请安,说昨儿不知道大人驾到,失礼的很。」
《漢語大詞典》:修敬
(1).表示敬意。晏子春秋·谏下十四:“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於是 赵王 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三四十年前,占辞修敬,以顿首再拜为重。”
(2).恭敬有礼。三国志·吴志·吕范传:“性好威仪,州民如 陆逊 、 全琮 及贵公子,皆修敬虔肃,不敢轻脱。”
《國語辭典》:无类(無類)  拼音:wú lèi
1.无统类。《礼记。缁衣》:「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则义不壹,行无类也。」
2.不分等第种类。《论语。卫灵公》:「有教无类。」
3.无遗类。《汉书。卷五二。窦婴传》:「有如两宫奭将军,则妻子无类矣。」
《國語辭典》:法酒  拼音:fǎ jiǔ
1.朝廷正式的宴会。《汉书。卷四十三。叔孙通传》:「至礼毕,尽伏,置法酒。」
2.合于成法所酿的酒。也称为「官酝」。
《漢語大詞典》:家肥
(1).礼记·礼运:“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篤,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孔颖达 疏:“此一节明人及国家天下等皆悉肥盛,所以养生送死,常事鬼神。”后以“家肥”指家庭和睦有礼。
(2).指农家积攒的粪肥、土杂肥等。 唐 白居易 《得甲告其子行盗或诮其父子不相隐甲云大义灭亲》:“道既亏於庭训,礼遂闕於家肥。”
《國語辭典》:失仪(失儀)  拼音:shī yí
礼貌或仪态上有所疏失。《南齐书。卷三六。谢超宗传》:「为人仗才使酒,多所陵忽,……以失仪出为南郡王中军司马。」《西游记》第八五回:「主公,望赦臣等失仪之罪!」
《漢語大詞典》:靡止
没有礼制。《诗·小雅·小旻》:“国虽靡止,或圣或否。” 郑玄 笺:“靡,无。止,礼。言天下诸侯今虽无礼,其心性犹有通圣者。”一说谓小。 毛 传:“靡止,言小也。”
分類:有礼礼制
《漢語大詞典》:跄济(蹌濟)
亦作“ 蹌躋 ”。 行走安舒而有礼的样子。 清 曹仁虎 《恭纪皇上肇建辟雍释奠讲学礼成一百二十韵》:“徵鼓来蹌济,抠衣效肃愭。” 清 顾嗣立 《峡山行》:“閭阎老幼步蹌躋,太平鸡犬无諠譁。”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宜乎以 中国 疆土之广袤,衣冠之蹌济,而所推为杰作者,其印数亦不足万,较之他国庸碌之作家,亦瞠乎后也。”
《漢語大詞典》:侮傲
傲视和轻慢他人,没有礼貌。北史·裴伯茂传:“时人以 伯茂 性侮傲,谓 收 ﹝指 魏收 ﹞诗颇得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