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有数(有數) 拼音:yǒu shù
1.有等差、有节度。《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礼记。檀弓下》:「礼有微情者。」唐。孔颖达。正义:「微,杀也。言若贤者丧亲,必致灭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数,以杀其内情,使之俯就也。」
2.命中早有定数。唐。王勃 〈滕王阁序〉:「天高地回,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唐。白居易 〈村中留李三固言宿〉诗:「如我与君心,相知应有数。」
3.有方法、有原则。《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4.具体的事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
5.知道数目。比喻清楚状况,有把握。如:「这件事到底是不是你干的,你自己心里有数。」也作「有数儿」。
6.有限、数目不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员外老年之人,他也周庇得你有数。」《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那魏氏盗去的银子,留给了魏才一百多两,其馀带来的,也有数的光景。」也作「有数儿」。
2.命中早有定数。唐。王勃 〈滕王阁序〉:「天高地回,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唐。白居易 〈村中留李三固言宿〉诗:「如我与君心,相知应有数。」
3.有方法、有原则。《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4.具体的事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
5.知道数目。比喻清楚状况,有把握。如:「这件事到底是不是你干的,你自己心里有数。」也作「有数儿」。
6.有限、数目不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员外老年之人,他也周庇得你有数。」《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那魏氏盗去的银子,留给了魏才一百多两,其馀带来的,也有数的光景。」也作「有数儿」。
《漢語大詞典》:盘盏(盤盞)
带有底盘的一种饮器。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什物器用·盘盏》:“《周官》司尊彝之职曰:‘六彝皆有舟。’ 郑司农 云:‘舟,尊下臺,若今承盘。’盖今世所用盘盏之象,其事已略见於 汉 世,则盘盏之起,亦法 周 人舟彝之制,而为 汉 世承盘之遗事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会仙酒楼》:“大抵都人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椀一副,盘盏两副,菓菜楪各五片,水菜椀三五隻,即银近百两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主人家手执着一副法琅菊花盘盏,拱一拱手道:‘请将货单一看,好定坐席。’”
《漢語大詞典》:无漏帐(無漏帳)
一种特制的有底罩的帐子。 明 高濂 《遵生八笺·起居安乐·无漏帐》:“余所製帐,有底罩,帐之下,如缀顶式,以粗布为之,纫其三面,前餘半幅下垂,张於牀内,上下四方,无漏无隙,何物得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