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风铁
即铁马。悬挂在檐下的铁片,风吹时撞击有声。 宋 王安石 《和崔公度家风琴》之四:“风铁相敲固可鸣,朔兵行夜响行营。” 元 袁桷 《送曾编修》诗:“砖花窥日轮,井藻旋风铁。”
《漢語大詞典》:亦声(亦聲)
指汉字中合体字的意符兼有声符的作用。如说文·土部:“坪,地平也。从土从平,平亦声。”平既是“坪”的意符,又是“坪”的声符。
《漢語大詞典》:牛医儿(牛醫兒)
牛医之子。喻出身微贱而有声望的人。典出后汉书·黄宪传:“世贫贱,父为牛医……同郡 戴良 才高倨慠,而见 宪 未尝不正容,及归,罔然若有失也。其母问曰:‘汝復从牛医儿来邪?’” 清 汪懋麟 《赠徐赞善》诗:“荐达收器用,此心原大公。甘媿牛医儿,不屈矜高风。”
《漢語大詞典》:闻妇(聞婦)
有声名的妇女。新唐书·宣宗十一女传:“凡内外冠、婚、丧、祭,主皆身答劳,疏戚咸得其心,为世闻妇。”
《國語辭典》:绅耆(紳耆)  拼音:shēn qí
地方上的绅士和年老有德望的人。《福惠全书。卷三○。庶政部。申报灾伤》:「或阖境为灾,或偏隅受害,里地公呈举报,便须传集绅耆共议。」
《国语辞典》:收音  拼音:shōu yīn
1.集中音波,使人易于听闻。如:「这剧场收音功能不好。」
2.收取语言歌曲的声音,制成唱片或有声影片。
《国语辞典》:门第高(门第高)  拼音:mén dì gāo
形容家世好、有声望。如:「由于门第高,所以父母格外注重他的言行。」
《國語辭典》:隔壁听(隔壁聽)  拼音:gé bì tīng
讥讽人的文辞条理不清而只注重声音的调谐与否。《土风录。卷一一。隔壁听》:「文理模糊,空有声调者,讥为隔壁听。」
《漢語大詞典》:蓍旧(蓍舊)
耆旧。指年高而有声望的人。 明 唐顺之 《答周约庵中丞书》:“为社稷计,维公辈一二蓍旧, 隆中 之业,是有在矣。”
《國語辭典》:默片  拼音:mò piàn
早年只有影像,没有声音的影片。如:「卓别林可谓是默片泰斗。」也称为「无声片」。
《漢語大詞典》:謏问(謏問)
小有声誉。 北周 庾信 《和何仪同讲竟述怀》:“实欣怀謏问,逢君理入微。”一本作“ 謏闻 ”。参见“ 謏闻 ”。
《漢語大詞典》:謏闻(謏聞)
(1).小有声名。礼记·学记:“发宪虑,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郑玄 注:“謏之言小也。” 孔颖达 疏:“謏之言小;闻,声闻也。”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杂录:“近年士风盛而古意衰,习竞浮华,辞昧体要,真材不足以胜,謏闻雷同,反得以敝帚倖出。” 清 刘大櫆 《方府君墓志铭》:“虽士之修身洁行,非以謏闻而骇俗。”
(2).孤陋寡闻。常用作谦词。南齐书·陆澄传:“ 澄 謏闻肤见,貽挠后昆,上掩皇明,下笼朝议。”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臣掖垣备位,论譔非工,受明命之已行,率謏闻而塞职。” 元 张起岩 《济南路大都督张公行状》:“故详録其实,而以謏闻附,庶备宗工鉅儒之采择云。” 清 钱谦益 《苏州府重修学志序》:“则姑述其謏闻以告于乡之子弟,其亦可乎?”
《漢語大詞典》:负誉(負譽)
(1).享有声誉。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镇北之负誉矜前,风飈凛然。”
(2).谓声誉不好。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十一·灵润:“﹝ 润 ﹞虽则负誉帝京,而神气自得;或讥毁达其耳者,曾若不闻。以道镇心,情无喜怒。”
《漢語大詞典》:虹女
类说卷四十引 焦潞 《稽神异苑·虹化为女子》:“《江表録》:‘ 首阳山 有晚虹,下饮溪水,化为女子。 明帝 召入宫,曰:“我仙女也,暂降人间。”帝欲逼幸,而有难色,忽有声如雷,復化为虹而去。’”后以“虹女”称美人。 元 杨维桢 《花游曲》:“水天虹女忽当门,午光穿漏海霞裙。”
分類:有声如雷
《國語辭典》:阔气(闊氣)  拼音:kuò qi
豪华奢侈。如:「这个人阔气得很。」
《漢語大詞典》:唾哕(唾噦)
(1).吐唾沫有声。旧时厌禳的迷信举动。《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只听那 官哥儿 呱的一声倒咽了一口气就不言语了,手脚俱被风搐起来,慌的奶子丢下饭碗,搂抱在怀,只顾唾噦与他收惊。”
(2).鄙弃,厌恶。 清 黄景仁 《别亦园诸君即用屠笏岩赠别原韵》:“鳩形鵠面忽阑入,不逢唾噦翻遭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