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有口
敢言善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孝惠帝 时, 吕太后 用事,欲王诸 吕 ,畏大臣有口者。”汉书·陆贾传引此文, 颜师古 注曰:“有口,谓辩士。”南史·萧脩传:“ 脩 中直兵参军 陈晷 甚勇有口,求为覘候,见获,以辞烈被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又 姜淮 者,少年有口。值 殷太史 士瞻 教书,偶不在室, 淮 戴其纱帽,束其带,正在室中摇摆作势, 殷 猝至, 淮 不知带插横解法, 殷 不懌。 淮 曰:‘师父还繫玉带哩,此银带何足贵?’ 殷 笑而释之。”
《國語辭典》:有口无行(有口無行)  拼音:yǒu kǒu wú xíng
光说不做,言行不一致。《后汉书。卷六四。史弼传》:「窃闻勃海王悝,……内荒酒乐,出入无常,所与群居,皆有口无行,或家之弃子,或朝之斥经,必有羊胜、伍被之变。」
《國語辭典》:有口无心(有口無心)  拼音:yǒu kǒu wú xīn
1.心直口快。《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老爷此时早看透了邓九公,是个重交尚义,有口无心,年高好胜的人。」《瞎骗奇闻》第一回:「我晓得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话便脱口而出。」也作「有嘴无心」。
2.随口说说,毫不放在心上。《金瓶梅》第三九回:「你便有口无心许下,神明都记著。」也作「有嘴无心」。
《漢語大詞典》:有口舌
有口才;说话伶俐。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林 家这八个人﹞商量道:‘ 刘元八郎 是个穷汉,与他些东西,买他口静罢。’就中推两个有口舌的去邀了 八郎 ,到旗亭中坐定。”
《國語辭典》:有口难言(有口難言)  拼音:yǒu kǒu nán yán
将话藏在心中,不敢说出口或难以启齿。宋。苏轼 醉醒者诗:「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那厮本意嚣虚,将足下亏图,有口难言,气夯破胸脯。」
分類:不敢不便
《國語辭典》:有口难分(有口難分)  拼音:yǒu kǒu nán fēn
有嘴却难于分辩。形容蒙受冤屈而无从申辩。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谁想到员外跟前,又说我与了奸夫,著我有口难分。」《红楼梦》第三四回:「那薛蟠都因素日有这个名声,其实这一次却不是他干的,被人生生的一口咬死是他,有口难分。」也作「有口难辨」。
分類:分辩
《漢語大詞典》:有口难辩(有口難辯)
同“ 有口难分 ”。 张书绅 《正气歌》六:“证据确凿,铁证如山,有口难辩,抓进牢去,判了十五年徒刑。”《人民日报》1988.10.7:“这个倔强的中年人,有口难辩,竟凄然落泪。”
《國語辭典》:有口皆碑  拼音:yǒu kǒu jiē bēi
众人的嘴,都如记载功德的石碑。比喻人人称赞、颂扬。《老残游记》第三回:「老残道:『宫保的政声,有口皆碑,那是没有得说的了。』」
《国语辞典》:有口难辨(有口难辨)  拼音:yǒu kǒu nán biàn
有嘴却难于分辩。形容蒙受冤屈而无从申辩。《石点头。卷八。贪婪汉六院卖风流》:「王大郎这两句话,众耳共闻,却赖不得,虽然有口难辨。」《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孟夫人有口难辨,倒被他缠住身子,不好动身。」也作「有口莫辩」、「有口难辩」、「有口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