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1—1872 【介绍】: 清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道光十八年进士。授检讨,累擢为礼部侍郎。咸丰初在籍奉命帮办团练,旋编为湘军。四年,湘军出战。发布《讨粤匪檄》。数年间,攻占武汉、九江等重镇。十年,江南大营再溃,太平军东取苏、常。清廷乃授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十一年,占安庆。穆宗即位,西太后主政,复命节制苏、皖、浙、赣四省军务。后曾国荃攻天京,左宗棠入浙,李鸿章练淮军自上海攻苏、常,皆受成于国藩。同治三年,以湘军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后复督兵战捻军,无功。与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局;从容闳之议,选派首批学生留美。七年,以武英殿大学士任直隶总督。九年,办天津教案交涉,畏法国强盛,杀十七人,遣戍官吏,以求妥协。旋还任两江,卒于官。谥文正。论学谓义理、考据、词章缺一不可。所选《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颇行于世。有《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全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二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湘乡人。道光戊戌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封一等毅勇侯。赠太傅,谥文正。有《求阙斋诗集》。
词学图录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者。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宗法桐城而有变化发展,选编《经史百家杂钞》以为文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其文风影响。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总名《曾文正公全集》。
维基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清朝长沙府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谱名传豫,宗圣曾子七十世孙(系出曾氏南宗),晚清时期的重臣、名臣和功臣,湘军创始人和领袖,也是中国近代重要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书法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外交家、实业家、改革家、儒生,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晚清另一重臣李鸿章有师徒关系。道光进士,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部侍郎。1852年奉旨组办湘军,以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其所创立的湘军更成为晚清的依傍,曾国藩亦因此地位大幅上升,成为汉臣之首,同时亦扩大了地方权力,其门生朋友更遍布天下,势力幅及整个官场。1860年8月,授曾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寻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翌年开始曾国藩支持恭亲王奕䜣主持的洋务运动,大力支持地方兴办实业,提倡以平等外交方式对待洋人,从而成为慈禧太后的重臣。1871年奉旨处理「天津教案」,但因与洋人委服而遭到天下唾骂,甚至被讽为「曾国贼」,因此积劳成疾,结果于翌年3月病死南京,享年61岁,谥文正。曾国藩与徒弟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有《曾文正公全集》。1864年7月,曾国藩和曾国荃率湘军攻破当时的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市)后屠城,死伤无数。南京百姓至今仍以“曾剃头”、“曾屠户”等词称呼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又有一说,“曾剃头”此一外号来自曾国藩治军极严,小过即斩,号称「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中国近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蒋中正和毛泽东高度评价过曾国藩。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即使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中正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国语辞典》:曾国藩(曾国藩)  拼音:zēng guó fán
人名。(西元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清湖南湘乡人。倡率湘军,灭太平天国,以功封一等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历任两江及直隶总督。治军居官,粹然有儒者风度,学通汉宋,破除汉宋门户之争。卒谥文正,著有《曾文正公全集》。
《國語辭典》:湘军(湘軍)  拼音:xiāng jūn
清代名臣曾国藩招募湖南人所组成的军队。先后平定太平军及回捻。
《漢語大詞典》:张职(張職)
谓施张职事。 唐 韩愈 《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将行,上言:‘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 河东 便。’上以为忠。” 马其昶 补注引 曾国藩 曰:“观察使位高禄厚,则所职宜鉅,三州职事无几,故云不足张职。”
《国语辞典》:曾文正  拼音:zēng wén zhèng
人名。清末中兴名臣曾国藩。参见「曾国藩」条。
《國語辭典》:湘乡派(湘鄉派)  拼音:xiāng xiāng pài
清曾国藩所作的文章自成一派,为桐城派的别支,而格局较为恢宏。因曾氏为湖南湘乡人,故称为「湘乡派」。
《国语辞典》:屡败屡战(屡败屡战)  拼音:lǚ bài lǚ zhàn
虽然屡次战败,仍继续奋勇作战。相传曾国藩率领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屡吃败仗,曾国藩上书朝廷,言及「屡战屡败」,经李元度更改为「屡败屡战」,以显示其奋勇无畏的作战精神。后多比喻虽然屡次遭受挫折失败,仍然努力不懈。如:「这支职棒队伍,屡败屡战,愈挫愈勇,充分发挥运动家的精神。」
《国语辞典》:经史百家杂钞(经史百家杂钞)  拼音:jīng shǐ bǎi jiā zá chāo
书名。清曾国藩编,二十六卷。与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同为著名的古文选本。选材范围较广,杂取经史百家,分十一类。
《国语辞典》:江南机器制造局(江南机器制造局)  拼音:jiāng nán jī qì zhì zào jú
清同治四年(西元1865),由曾国藩、李鸿章等在上海所创设的机构。专门制造新式船炮,并附设翻译馆,翻译西书。
《国语辞典》:字谕(字谕)  拼音:zì yù
旧式写给晚辈书信的习惯用语。清。曾国藩〈谕子纪鸿〉:「字谕纪鸿儿。」
《国语辞典》:不怨不尤  拼音:bù yuàn bù yóu
不怨恨、不责怪。如:「面对朋友的背叛,她依然不怨不尤。」《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清。曾国藩〈致沅弟书〉:「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