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5,分11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曼殊沙
曼殊颜
曼殊童子
曼殊伽陀
曼殊室利
曼殊室利经
曼殊五字心陀罗尼品
曼荼罗
两部曼荼罗
金刚界曼荼罗
胎藏界曼荼罗
二重曼荼罗
法华曼荼罗
观经曼荼罗
佛类词典(续上)
曼殊曼殊沙
曼殊颜
曼殊童子
曼殊伽陀
曼殊室利
曼殊室利经
曼殊五字心陀罗尼品
曼荼罗
两部曼荼罗
金刚界曼荼罗
胎藏界曼荼罗
二重曼荼罗
法华曼荼罗
观经曼荼罗
曼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即文殊。翻译名义曰:曼殊师利,此云妙德。西域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此即维摩经之所谓文殊师利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菩萨。
(菩萨)即文殊。翻译名义曰:曼殊师利,此云妙德。西域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此即维摩经之所谓文殊师利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菩萨。
曼殊沙
【佛学大辞典】
(植物)Man^ju%s!aka,又作曼殊颜。花名。译曰赤团花、蓝花、柔软花。光宅法华疏一曰:「曼殊沙华,译为小赤团花。摩诃曼殊沙华,译为大赤团华也。」玄应音义三曰:「曼殊颜华,又云曼殊沙,此译云蓝华也。」法华玄赞二曰:「曼殊沙者,此云柔软华。体柔软亦令见者离刚矿三业故。」翻译名义曰:「曼殊沙,此云柔软,又云赤华。」
(植物)Man^ju%s!aka,又作曼殊颜。花名。译曰赤团花、蓝花、柔软花。光宅法华疏一曰:「曼殊沙华,译为小赤团花。摩诃曼殊沙华,译为大赤团华也。」玄应音义三曰:「曼殊颜华,又云曼殊沙,此译云蓝华也。」法华玄赞二曰:「曼殊沙者,此云柔软华。体柔软亦令见者离刚矿三业故。」翻译名义曰:「曼殊沙,此云柔软,又云赤华。」
曼殊颜
【佛学大辞典】
(植物)Man^jus!aka,花名。(参见:前)
(植物)Man^jus!aka,花名。(参见:前)
曼殊童子
【佛学大辞典】
(菩萨)曼殊室利童子之略。
(菩萨)曼殊室利童子之略。
曼殊伽陀
【佛学大辞典】
(杂名)Man^juga%tha%,曼殊室利菩萨吉祥伽陀之略名。
(杂名)Man^juga%tha%,曼殊室利菩萨吉祥伽陀之略名。
曼殊室利
【佛学大辞典】
(菩萨)Man^jus!ri,一作曼殊尸利,旧称文殊师利,新称曼殊室利,菩萨名。(参见:文殊师利)
【三藏法数】
梵语曼殊室利,华言妙吉祥。谓具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最胜吉祥,故名妙吉祥。
(菩萨)Man^jus!ri,一作曼殊尸利,旧称文殊师利,新称曼殊室利,菩萨名。(参见:文殊师利)
【三藏法数】
梵语曼殊室利,华言妙吉祥。谓具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最胜吉祥,故名妙吉祥。
曼殊室利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多罗菩萨仪轨经,一卷,唐不空译。多罗菩萨之仪轨也。密教之金刚萨埵,即显教所谓曼殊室利也。
(经名)具名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多罗菩萨仪轨经,一卷,唐不空译。多罗菩萨之仪轨也。密教之金刚萨埵,即显教所谓曼殊室利也。
曼殊五字心陀罗尼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一卷,唐金刚智译。
(经名)具名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一卷,唐金刚智译。
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Man!d!ala,又作曼陀啰、满荼逻、漫怛罗、蔓陀罗、曼拿罗。略云曼拿、曼荼。新旧之译有种种,旧译多曰坛,又云道场,新译多曰轮圆具足,又云聚集。此中就体而言,以坛或道场为正意,就义而言,以轮圆具足或聚集为本义。即筑方圆之土坛安置诸尊于此,以祭供者,是为曼陀罗之本体,而此坛中聚集具足诸尊诸德成一大法门,如毂辋辐具足而成圆满之车轮,是曼陀罗之义也。而常称为曼荼罗者,是图画者。此为四曼中之大曼荼罗。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曰:「道场之处当作方坛,名曼荼罗。广狭随时。」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下曰:「蔓陀啰,此云坛也。」探玄记二十曰:「曼荼罗,云道场也,圆坛也。」慧琳音义十曰:「漫荼罗无正翻,义说云圣众集会处也,即念诵坛场也。」演密钞四曰:「漫荼罗者,此云道场。是与弟子发心得道之处,谓之道场。」大日经疏三曰:「十方世界微尘数大悲万行波罗蜜门犹如华藏,三乘六道无量应身犹如根茎条叶发晖相间。以如是众德轮圆周备故,名漫荼罗也。」同四曰:「漫荼罗,是轮圆之义。」又曰:「曼荼罗,并发生义,今即名发生曼荼罗也。下菩提心种子
于一切智心地,润以大悲水。
照以大慧月,
鼓以大方便风,
不碍以大空空,
能令不思议法性芽。次第滋长乃至弥满法界,成佛树王,故以发生为称。」又曰:「梵音曼荼罗,是攒摇乳酪成苏之义。曼荼罗,是苏中极精醇者,浮聚在上之义。犹彼精醇不复变易。复名为坚,净妙之味共相和合。馀物能所不杂,故有聚集义。是故佛言极无比味无过上味,是故说为曼荼罗也。以三种秘密方便攒摇众生佛性之乳,乃至经历五味成妙觉醍醐,醇净融妙不可复增。」又曰:「漫荼罗者,名为聚集,今以如来真实功德集在一处,乃至十世界微尘数差别智印轮圆辐辏,翼辅大日心王。使一切众生普门进趣,是故说为漫荼罗也。」演密钞二曰:「漫荼罗,圣贤集会之处,万德交归之所。」同五曰:「漫荼罗,是蕴聚积聚诸佛如来真实功德之处,故以为名。言轮圆辐辏者,以喻显法,轮即平轮,圆谓圆满,毂幅辋等相圆满故,辐辏者归会也,谓众辐归会于毂也。(中略)今借喻此漫荼罗三重法界门罔不归辏于大日心王,使三乘五乘一切众生普门进趣皆辏中胎大空之处,故曰轮圆辐辏也。」四曼义曰:「古人翻坛,新人翻轮圆具足。」秘藏记本曰:「曼荼罗,谓三密圆满具足义也。」一切贤圣,一切功德之集合处既名为漫荼罗,故其贤圣之身形或言语或持物或誓愿等亦悉名为漫荼罗,此以其一一轮圆具足之义在故也。大日经疏一曰:「真言,梵曰漫怛罗,即是真语,如语,不妄不异之言。释论谓之秘密语,旧译云咒,非正翻也。」此贤圣之语密,附以曼荼罗之称之一例也。就之而立四种之曼荼罗,以该收一切法。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轮转圆满具足、坛、道场等。向例在印度修法时,必须筑坛,坛中安置佛像以祭供,后来把修法时所筑的坛及佛像,绘成图案,也叫做曼荼罗。
(术语)Man!d!ala,又作曼陀啰、满荼逻、漫怛罗、蔓陀罗、曼拿罗。略云曼拿、曼荼。新旧之译有种种,旧译多曰坛,又云道场,新译多曰轮圆具足,又云聚集。此中就体而言,以坛或道场为正意,就义而言,以轮圆具足或聚集为本义。即筑方圆之土坛安置诸尊于此,以祭供者,是为曼陀罗之本体,而此坛中聚集具足诸尊诸德成一大法门,如毂辋辐具足而成圆满之车轮,是曼陀罗之义也。而常称为曼荼罗者,是图画者。此为四曼中之大曼荼罗。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曰:「道场之处当作方坛,名曼荼罗。广狭随时。」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下曰:「蔓陀啰,此云坛也。」探玄记二十曰:「曼荼罗,云道场也,圆坛也。」慧琳音义十曰:「漫荼罗无正翻,义说云圣众集会处也,即念诵坛场也。」演密钞四曰:「漫荼罗者,此云道场。是与弟子发心得道之处,谓之道场。」大日经疏三曰:「十方世界微尘数大悲万行波罗蜜门犹如华藏,三乘六道无量应身犹如根茎条叶发晖相间。以如是众德轮圆周备故,名漫荼罗也。」同四曰:「漫荼罗,是轮圆之义。」又曰:「曼荼罗,并发生义,今即名发生曼荼罗也。下菩提心种子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轮转圆满具足、坛、道场等。向例在印度修法时,必须筑坛,坛中安置佛像以祭供,后来把修法时所筑的坛及佛像,绘成图案,也叫做曼荼罗。
两部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金刚界之曼荼罗与胎藏界之曼荼罗也。凡密教之法门,以分金胎之两部故自建立二样之曼荼罗也。而此两部虽各自独立为得成佛悉地之法门,然密教为由全体上融会二者故配之于理智因果等以会两部为一双之法门。胎藏界为属众生本具理性之法门,配于理,配于因。金刚界为属诸佛始成果相之法门,配于智,配于果。而安置之,则胎曼在东,金曼在西,以东为物之发生之始,西有物之终归之义,自相应于因果之理故也。是为一应之说明。
【佛学次第统编】
凡密教之法门,以分金胎之两部,故自建立二样之曼荼罗也。而此两部,虽各自独立,为得成佛悉地之法门。然密教为由全体上融会二者,故配之于理智因果等,以会两部为一双之法门。胎藏界为属众生本具理性之法门,配于理,配于因。金刚界为属诸佛始成果相之法门,配于智,配于果而安置之,则胎曼在东,金曼在西。以东为物之发生之始,西为物之终归之义,自相应于因果之理故也。是为一应之说明。又以胎由理门成,金由智门成,而说其显密者一金为显,以智显故;胎为密,以理密故;二胎为显,以色显故;金为密,以心隐故。
一、胎曼荼罗 胎藏界直言本经大日经,虽说诸种之曼荼罗,而根本之都会檀曼荼罗,由十三大院而成。以大日为中心,辏合一切之佛菩萨诸天诸神者,但现图曼荼罗,则省四大护院之一,而为十二大院。
二、金曼荼罗 依金刚界密教本经金刚顶经之所说,则有六种、十种等之曼荼罗,现图曼荼罗中,辏合九种,称曰九会曼荼罗。
(术语)金刚界之曼荼罗与胎藏界之曼荼罗也。凡密教之法门,以分金胎之两部故自建立二样之曼荼罗也。而此两部虽各自独立为得成佛悉地之法门,然密教为由全体上融会二者故配之于理智因果等以会两部为一双之法门。胎藏界为属众生本具理性之法门,配于理,配于因。金刚界为属诸佛始成果相之法门,配于智,配于果。而安置之,则胎曼在东,金曼在西,以东为物之发生之始,西有物之终归之义,自相应于因果之理故也。是为一应之说明。
【佛学次第统编】
凡密教之法门,以分金胎之两部,故自建立二样之曼荼罗也。而此两部,虽各自独立,为得成佛悉地之法门。然密教为由全体上融会二者,故配之于理智因果等,以会两部为一双之法门。胎藏界为属众生本具理性之法门,配于理,配于因。金刚界为属诸佛始成果相之法门,配于智,配于果而安置之,则胎曼在东,金曼在西。以东为物之发生之始,西为物之终归之义,自相应于因果之理故也。是为一应之说明。又以胎由理门成,金由智门成,而说其显密者一金为显,以智显故;胎为密,以理密故;二胎为显,以色显故;金为密,以心隐故。
一、胎曼荼罗 胎藏界直言本经大日经,虽说诸种之曼荼罗,而根本之都会檀曼荼罗,由十三大院而成。以大日为中心,辏合一切之佛菩萨诸天诸神者,但现图曼荼罗,则省四大护院之一,而为十二大院。
二、金曼荼罗 依金刚界密教本经金刚顶经之所说,则有六种、十种等之曼荼罗,现图曼荼罗中,辏合九种,称曰九会曼荼罗。
金刚界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金刚界密教本经金刚顶经之所说,则有六种十种等之曼荼罗。现图曼荼罗中辏合九种,称曰九会曼荼罗,(参见:九会曼荼罗)
(术语)依金刚界密教本经金刚顶经之所说,则有六种十种等之曼荼罗。现图曼荼罗中辏合九种,称曰九会曼荼罗,(参见:九会曼荼罗)
胎藏界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界真言本经大日经虽说诸种之曼荼罗而根本之都会檀曼荼罗由十三大院而成,以大日为中心辏合一切之佛菩萨诸天诸神者,但现图之曼荼罗则省四大护院之一而为十二大院。(参见:现图曼荼罗)
(术语)胎藏界真言本经大日经虽说诸种之曼荼罗而根本之都会檀曼荼罗由十三大院而成,以大日为中心辏合一切之佛菩萨诸天诸神者,但现图之曼荼罗则省四大护院之一而为十二大院。(参见:现图曼荼罗)
二重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金两部之曼荼罗,各有浅略秘密之两重。在胎藏界者,大日经具缘品所说,大日住阿弥陀三摩地所现之加持境界也。是于三部中为莲华部之曼荼罗,浅略曼荼罗也。疏六曰:「青色是无量寿色,既到金刚实际即以加持方便,普现大悲曼荼罗,如净虚空中具含万德故。」又秘密品所说者,为毗卢遮那本地之境界,三部中之佛部曼荼罗即是秘密曼荼罗也。在金刚界者,教王经,略出经所说之大日,住阿閦三摩地,诵吽字成阿閦佛为成身会者,是三部中之金刚部曼荼罗,即浅略曼荼罗也。又瑜祇经序品所说之曼荼罗,是三部中之佛部曼荼罗,秘密曼荼罗也。故瑜祇经非十八会之摄,经自说谓为本有金刚界。大日如来住于众生本有之三摩地,于本有无作之境界所现之自性所成三十七尊,故其种子三形等大与常途之说相相异。即浅略者乃加持修生之曼荼罗,秘密者乃本有本地之曼荼罗,胎藏本地之理佛更住于西方莲华部加持现曼荼罗,又本有金刚之智佛更住于东方金刚部示修生曼荼罗,故深秘之两部于佛部中建立之,浅略之两部于莲金二部为其体也。见秘藏记本,同钞一。
【佛学次第统编】
二重曼荼罗者,胎金两部之曼荼罗,各有浅略秘密之两重。
一、在胎藏界者:
一、大日经具缘品所说,大日住阿弥陀三摩地所现之加持境界也。是于三部中为莲华部之曼荼罗,浅略之曼荼罗也。
二、又秘密品所说者,为毗卢遮那本地之境界,三部中佛部之曼荼罗,即是秘密之曼荼罗也。
二、在金刚界者:
一、教王经略出经所说之大日住阿閦三摩地,诵吽字成阿閦佛,为成身会者,是三部中之金刚曼罗,即浅略之曼荼罗也。
二、又瑜祇经序品所说之曼荼罗,是三部中佛部之曼荼罗,秘密之曼荼罗也。故瑜祇经非十八会之摄,经自说谓为本有金刚界大日如来,住于众生本有之三摩地,于本有无作之境界,所现之自性所成之三十七尊。
(术语)胎金两部之曼荼罗,各有浅略秘密之两重。在胎藏界者,大日经具缘品所说,大日住阿弥陀三摩地所现之加持境界也。是于三部中为莲华部之曼荼罗,浅略曼荼罗也。疏六曰:「青色是无量寿色,既到金刚实际即以加持方便,普现大悲曼荼罗,如净虚空中具含万德故。」又秘密品所说者,为毗卢遮那本地之境界,三部中之佛部曼荼罗即是秘密曼荼罗也。在金刚界者,教王经,略出经所说之大日,住阿閦三摩地,诵吽字成阿閦佛为成身会者,是三部中之金刚部曼荼罗,即浅略曼荼罗也。又瑜祇经序品所说之曼荼罗,是三部中之佛部曼荼罗,秘密曼荼罗也。故瑜祇经非十八会之摄,经自说谓为本有金刚界。大日如来住于众生本有之三摩地,于本有无作之境界所现之自性所成三十七尊,故其种子三形等大与常途之说相相异。即浅略者乃加持修生之曼荼罗,秘密者乃本有本地之曼荼罗,胎藏本地之理佛更住于西方莲华部加持现曼荼罗,又本有金刚之智佛更住于东方金刚部示修生曼荼罗,故深秘之两部于佛部中建立之,浅略之两部于莲金二部为其体也。见秘藏记本,同钞一。
【佛学次第统编】
二重曼荼罗者,胎金两部之曼荼罗,各有浅略秘密之两重。
一、在胎藏界者:
一、大日经具缘品所说,大日住阿弥陀三摩地所现之加持境界也。是于三部中为莲华部之曼荼罗,浅略之曼荼罗也。
二、又秘密品所说者,为毗卢遮那本地之境界,三部中佛部之曼荼罗,即是秘密之曼荼罗也。
二、在金刚界者:
一、教王经略出经所说之大日住阿閦三摩地,诵吽字成阿閦佛,为成身会者,是三部中之金刚曼罗,即浅略之曼荼罗也。
二、又瑜祇经序品所说之曼荼罗,是三部中佛部之曼荼罗,秘密之曼荼罗也。故瑜祇经非十八会之摄,经自说谓为本有金刚界大日如来,住于众生本有之三摩地,于本有无作之境界,所现之自性所成之三十七尊。
法华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图示佛所说法华经灵山之一会也。
(术语)图示佛所说法华经灵山之一会也。
观经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为准于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图画,故谓之观经曼荼罗。
(术语)是为准于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图画,故谓之观经曼荼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