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下一页
因曼陀罗
合行曼陀罗供
佛眼曼陀罗
那鞞曼陀罗
别坛曼陀罗
东曼陀罗
雨曼陀罗华
两界曼陀罗
金刚九会曼陀罗
金刚界大曼陀罗
迎接曼陀罗
法华曼陀罗
胎藏界曼陀罗
涅槃像曼陀罗
佛类词典(续上)
西曼陀罗因曼陀罗
合行曼陀罗供
佛眼曼陀罗
那鞞曼陀罗
别坛曼陀罗
东曼陀罗
雨曼陀罗华
两界曼陀罗
金刚九会曼陀罗
金刚界大曼陀罗
迎接曼陀罗
法华曼陀罗
胎藏界曼陀罗
涅槃像曼陀罗
西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作果曼陀罗。金刚界之曼陀罗也。对比金胎,则胎藏界为明菩提心之理性者,故属于因而配于东方。金刚界,为明成佛之事相者,故属于果而配于西方。
(术语)又作果曼陀罗。金刚界之曼陀罗也。对比金胎,则胎藏界为明菩提心之理性者,故属于因而配于东方。金刚界,为明成佛之事相者,故属于果而配于西方。
因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界之曼陀罗也。是对于金刚界之曼陀罗而言。金刚界者,为显修得之智之法门,故配于果。胎藏界者为示本有之理之法门,故属于因。因而复配之于东西,胎藏界之方,谓之东曼陀罗,金刚界之方,谓之西曼陀罗。见金刚曼陀罗大钞一。
(术语)胎藏界之曼陀罗也。是对于金刚界之曼陀罗而言。金刚界者,为显修得之智之法门,故配于果。胎藏界者为示本有之理之法门,故属于因。因而复配之于东西,胎藏界之方,谓之东曼陀罗,金刚界之方,谓之西曼陀罗。见金刚曼陀罗大钞一。
合行曼陀罗供
【佛学大辞典】
(修法)合胎藏界与金刚界之曼陀罗而供养之之法会也。
(修法)合胎藏界与金刚界之曼陀罗而供养之之法会也。
佛眼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图像)瑜祇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曰:「大金刚吉祥佛母复说画像曼拿罗法:取白净素罥等于自身量图画之,凡一切瑜伽中像皆自坐等量画之;于中应画三层八叶莲华,中画我身;当我前一莲华上画一切佛顶轮王,手持八轮金刚宝轮;于此次右旋布七曜使者;次于第二华院当顶轮王前画金刚萨埵;次于右旋画八大菩萨,各执本标帜;次于第三华院右旋画各八大金刚明王;又于华院外四方面画八大供养及四摄等使者,皆戴师子冠。是名画像法,曼拿罗亦如是。」
(图像)瑜祇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曰:「大金刚吉祥佛母复说画像曼拿罗法:取白净素罥等于自身量图画之,凡一切瑜伽中像皆自坐等量画之;于中应画三层八叶莲华,中画我身;当我前一莲华上画一切佛顶轮王,手持八轮金刚宝轮;于此次右旋布七曜使者;次于第二华院当顶轮王前画金刚萨埵;次于右旋画八大菩萨,各执本标帜;次于第三华院右旋画各八大金刚明王;又于华院外四方面画八大供养及四摄等使者,皆戴师子冠。是名画像法,曼拿罗亦如是。」
那鞞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杂名)Na%bhi-man!d!ala,译曰脐轮。见华严疏钞六十三。
(杂名)Na%bhi-man!d!ala,译曰脐轮。见华严疏钞六十三。
别坛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诸尊曼荼罗。一门之尊为中胎,以自部眷属为第二重第三重之法也。演奥钞十曰:「诸尊别坛曼陀罗者,一门尊为中胎,以自部眷属为第二重第三重也。」
(术语)又曰诸尊曼荼罗。一门之尊为中胎,以自部眷属为第二重第三重之法也。演奥钞十曰:「诸尊别坛曼陀罗者,一门尊为中胎,以自部眷属为第二重第三重也。」
东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界之曼陀罗也。胎藏界为示本有之理性者,金刚界为示修證之果相者,故二界相望。而胎为因,金为果,有因曼陀罗果曼陀罗之名。因而配之于方位,则胎为东位,金为西位。以万物发于东而成于西,东具因相,西具果相故也。
(术语)胎藏界之曼陀罗也。胎藏界为示本有之理性者,金刚界为示修證之果相者,故二界相望。而胎为因,金为果,有因曼陀罗果曼陀罗之名。因而配之于方位,则胎为东位,金为西位。以万物发于东而成于西,东具因相,西具果相故也。
雨曼陀罗华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之奇瑞。自天降曼陀罗华也。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无量百千万亿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佛说阿弥陀经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佛学常见辞汇】
由天降下曼陀罗华。
(杂语)法之奇瑞。自天降曼陀罗华也。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无量百千万亿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佛说阿弥陀经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佛学常见辞汇】
由天降下曼陀罗华。
两界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毗卢遮那佛集法界眷属,成自利利他大佛事之坛场,谓为曼陀罗。密教中此曼陀罗有二大宗:一为金刚界,一为胎藏界。胎藏界由于众生本具之理德,金刚界依于如来始成之智德。各以大日为中心,恒沙之诸尊集于此,依自己之本誓而垂化用也。以此坛场之状。图于两轴,亦曰曼陀罗。(参见:曼陀罗)

(术语)毗卢遮那佛集法界眷属,成自利利他大佛事之坛场,谓为曼陀罗。密教中此曼陀罗有二大宗:一为金刚界,一为胎藏界。胎藏界由于众生本具之理德,金刚界依于如来始成之智德。各以大日为中心,恒沙之诸尊集于此,依自己之本誓而垂化用也。以此坛场之状。图于两轴,亦曰曼陀罗。(参见:曼陀罗)
金刚九会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金刚界所立之曼陀罗有九样,故曰九会曼陀罗。(参见:九会曼荼罗)
(术语)金刚界所立之曼陀罗有九样,故曰九会曼陀罗。(参见:九会曼荼罗)
金刚界大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金刚界所立之曼陀罗有九会,是曰金刚界大曼陀罗。(参见:九会曼荼罗)
(术语)金刚界所立之曼陀罗有九会,是曰金刚界大曼陀罗。(参见:九会曼荼罗)
迎接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图像)为净土变相之一种,即念佛行者蒙阿弥陀如来来迎引接之图像也。
(图像)为净土变相之一种,即念佛行者蒙阿弥陀如来来迎引接之图像也。
法华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形法华会座之画像也。颂曰:「右释迦佛左多宝,八大菩萨四声闻,次八菩萨八供养,五大明王四天王,梵释二天五部众。」八大菩萨者:东方文殊,东南药王,南方妙音,西南精进,西无尽意,西北观音,北方普贤,东北弥勒也。四大声闻者:东北迦叶,东南善吉,西南身子,西北目连也(已上内院)。次八菩萨者:东方势至,东南宝手,南方宝幢,西南星宿,西方宝月,西北满月,北方勇施,东北一切义成就等也。八供养菩萨者:东锁,巽灯,南铃,坤涂,西钩,乾香,北索,艮华也(已上次院)。次五大明王者:艮乌瑟沙,巽军荼利,坤不动尊,乾降三世也(仅有四大明王)。四大天王者:东方持国,南方勒叉,西方广目,北方多闻也。二天五部者:寅梵天王,辰帝释,未难陀龙,申紧那罗,戍乐乾闼婆,亥罗睺罗,丑如意迦楼罗王也(己上外一院)。见二中历第三。
(术语)形法华会座之画像也。颂曰:「右释迦佛左多宝,八大菩萨四声闻,次八菩萨八供养,五大明王四天王,梵释二天五部众。」八大菩萨者:东方文殊,东南药王,南方妙音,西南精进,西无尽意,西北观音,北方普贤,东北弥勒也。四大声闻者:东北迦叶,东南善吉,西南身子,西北目连也(已上内院)。次八菩萨者:东方势至,东南宝手,南方宝幢,西南星宿,西方宝月,西北满月,北方勇施,东北一切义成就等也。八供养菩萨者:东锁,巽灯,南铃,坤涂,西钩,乾香,北索,艮华也(已上次院)。次五大明王者:艮乌瑟沙,巽军荼利,坤不动尊,乾降三世也(仅有四大明王)。四大天王者:东方持国,南方勒叉,西方广目,北方多闻也。二天五部者:寅梵天王,辰帝释,未难陀龙,申紧那罗,戍乐乾闼婆,亥罗睺罗,丑如意迦楼罗王也(己上外一院)。见二中历第三。
胎藏界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界之诸尊如其位安置于坛场者,曼陀罗为坛场之义,轮圆之义,坛中安置十三大院四百十四尊,一切之功德轮圆具足者,是胎藏界之曼陀罗也,此曼陀罗乃显众生本具之理性者,故又名因曼陀罗,理曼陀罗,以东方为发因之位,故亦名东曼陀罗,其理性清净无垢之德,喻之莲华,故亦名莲华曼陀罗。又此曼陀罗有现图曼陀罗与阿阇梨所传曼陀罗之二种,现图曼陀罗为图画,善无畏三藏祈请虚空炳现之坛形,即现今流布于世者是也。阿阇梨所传曼陀罗为大日经及仪轨所说不载之于图画,由一一阿阇梨,传其作法及义理,二者相违之点不少,盖现图为结缘,阿阇梨所传为传法也。(参见:现图曼荼罗)
(术语)胎藏界之诸尊如其位安置于坛场者,曼陀罗为坛场之义,轮圆之义,坛中安置十三大院四百十四尊,一切之功德轮圆具足者,是胎藏界之曼陀罗也,此曼陀罗乃显众生本具之理性者,故又名因曼陀罗,理曼陀罗,以东方为发因之位,故亦名东曼陀罗,其理性清净无垢之德,喻之莲华,故亦名莲华曼陀罗。又此曼陀罗有现图曼陀罗与阿阇梨所传曼陀罗之二种,现图曼陀罗为图画,善无畏三藏祈请虚空炳现之坛形,即现今流布于世者是也。阿阇梨所传曼陀罗为大日经及仪轨所说不载之于图画,由一一阿阇梨,传其作法及义理,二者相违之点不少,盖现图为结缘,阿阇梨所传为传法也。(参见:现图曼荼罗)
涅槃像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图像)画释尊横卧宝床,五十二类异众围绕之而哀恸之相也。画虚空云中有一僧,携锡杖立于前,无数天人从于后而降临之相者,是尊者阿那律(又曰阿泥楼驮),于如来身入棺后,升忉利天,以世尊入灭之事,告摩耶夫人,摩耶闻之哀慕,自天下趣于双树间也。见摩诃摩耶经下。佛北首下娑罗树之枝,遥悬锦囊及锡杖者,是为佛之钵盂及锡杖。佛入灭时手付阿难者也。见菩萨处胎经一。佛之足下有二老婆抚如来之足而涕泣者,悲身贫不能如馀人为前后之供养也。见小乘大般涅槃经下。佛前一比丘迷倒,馀僧垂手而慰之者,阿难深没忧海,投如来前如死人,阿那律安慰之,使于如来致四问之状也。见智度论二。大力士之悲哽鸣咽相,是金刚力士也。见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图像)画释尊横卧宝床,五十二类异众围绕之而哀恸之相也。画虚空云中有一僧,携锡杖立于前,无数天人从于后而降临之相者,是尊者阿那律(又曰阿泥楼驮),于如来身入棺后,升忉利天,以世尊入灭之事,告摩耶夫人,摩耶闻之哀慕,自天下趣于双树间也。见摩诃摩耶经下。佛北首下娑罗树之枝,遥悬锦囊及锡杖者,是为佛之钵盂及锡杖。佛入灭时手付阿难者也。见菩萨处胎经一。佛之足下有二老婆抚如来之足而涕泣者,悲身贫不能如馀人为前后之供养也。见小乘大般涅槃经下。佛前一比丘迷倒,馀僧垂手而慰之者,阿难深没忧海,投如来前如死人,阿那律安慰之,使于如来致四问之状也。见智度论二。大力士之悲哽鸣咽相,是金刚力士也。见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