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46,分90页显示 上一页 78 79 80 81 82 84 85 86 87 下一页
曲录
曲齿
佛曲
苦空曲
梵曲
云门一曲
谄曲
屈曲教
其心谄曲
在曲女城
曲沃桓叔( 成师 )
曲沃庄伯( 鳝 )
晋武公(别称 曲沃武公 称 )
佛类词典(续上)
曲法门曲录
曲齿
佛曲
苦空曲
梵曲
云门一曲
谄曲
屈曲教
其心谄曲
在曲女城
其它辞典
晋昭侯( 伯 号 曲沃桓叔 )曲沃桓叔( 成师 )
曲沃庄伯( 鳝 )
晋武公(别称 曲沃武公 称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739 【介绍】: 西周晋国国君,名伯。文侯子。封叔成师于曲沃,号曲沃桓叔。立七年,为大臣潘父所杀,而迎曲沃桓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732 【介绍】: 西周晋人。名成师。穆侯子,文侯弟。昭侯封叔成师于曲沃,是为曲沃桓叔。曲沃地大于晋都,桓叔好德,国人附之。晋臣潘父杀昭侯而迎桓叔。晋人拒之,败还曲沃。数年后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716 【介绍】: 春秋时晋公族,名鳝。曲沃桓叔子。周平王四十七年,杀晋孝侯于翼,晋人立孝侯子郤为鄂侯。鄂侯卒,庄伯再攻晋。周桓王使虢公率兵伐庄伯,庄伯退保曲沃。寻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77 【介绍】: 即曲沃武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名称。曲沃庄伯子。曲沃为晋国支庶封地,长期与晋争君位。武公七年,伐晋,杀哀侯。后四年又杀晋小子侯。三十七年伐灭晋侯缗,以宝器赂周僖王,得僖王命为晋君。尽并晋地,更号曰晋武公。两年,卒。
曲法门
【佛学大辞典】
(杂语)邪曲之法义使世人迷惑之法也。
(杂语)邪曲之法义使世人迷惑之法也。
曲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作曲录,曲禄,曲。僧家所用之椅子也。刻木而造,其形屈曲,故云曲录。正字通曰:「刻木曲录也。」然则录为本字,他皆假用也。象器笺十九曰:「曲录,盖刻木屈曲貌。今交椅曲录然,故略名曲录木,遂省木单称曲录也。」五祖演录曰:「曲录木头上,不免将错就错。」圆悟录五曰:「三万三千师子座,争及此个曲录木。」明高僧传六(昙华传)曰:「随分著衣吃饭,二十年来,坐曲录床。」
(术语)又作曲录,曲禄,曲。僧家所用之椅子也。刻木而造,其形屈曲,故云曲录。正字通曰:「刻木曲录也。」然则录为本字,他皆假用也。象器笺十九曰:「曲录,盖刻木屈曲貌。今交椅曲录然,故略名曲录木,遂省木单称曲录也。」五祖演录曰:「曲录木头上,不免将错就错。」圆悟录五曰:「三万三千师子座,争及此个曲录木。」明高僧传六(昙华传)曰:「随分著衣吃饭,二十年来,坐曲录床。」
曲齿
【佛学大辞典】
(异类)梵名矩吒檀底之译意。又云施积。十罗刹女之一。形像如天女仙,衣色青,面低伏,前捧香花,长跪而居。为半跏坐。密家以之为西方阿弥陀佛之化身。
(异类)梵名矩吒檀底之译意。又云施积。十罗刹女之一。形像如天女仙,衣色青,面低伏,前捧香花,长跪而居。为半跏坐。密家以之为西方阿弥陀佛之化身。
佛曲
【佛学大辞典】
(杂名)西河诗话曰:「佛曲在隋唐有之,不始金元。如唐乐府有普光佛曲,日光明佛曲等八曲,入婆陀调。释迦文佛曲,妙华佛曲等九曲,入乞食调。大妙至极曲,解曲,入越调。摩尼佛曲,入双调。苏蜜七俱佛曲,日腾光佛曲,入商调。邪勒佛曲,入徵调,婆罗树佛曲等四曲,入羽调。迁星佛曲,入般涉调。提梵入移风调。今吴门佛寺,犹能作梵乐。每唱佛曲,以笙笛逐之,名清乐,即其遗意。」按,晋书鸠摩罗什傅,天竺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管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经中偈颂,皆其式也。是佛曲可逐笙管,自其未入中国,原有然矣。乐府杂录,长庆中讲僧文叙,善吟经,其声宛畅,感动里人。乐工状其念四声观世音菩萨,乃撰文叙子曲。至是而佛经无不可吟,不独偈颂然矣。南唐书浮屠傅,僧应之,喜音律,尝以赞礼之文寓诸乐谱。其声少下,而终归于梵音。赞念协律,自应之始。
【俗语佛源】
佛教寺院中的音乐,古称梵呗。在寺院中,僧人讲经前后,都要吟唱乐曲。所唱内容,是咒、偈、吟、赞等。据清·翟灏《通俗编》卷二十说:「佛经无不可吟,不独偈颂然矣。」这就是说佛经的文字,不仅偈、颂可以吟唱,长行亦可吟唱。在唱的时候,配以管、笙吹奏,是很动听的。佛曲由印度传来,在中国始自隋唐。清·毛奇龄《西河诗话》说:「佛曲佛舞,在隋唐已有之,不始金元。」如李唐《乐府》有《普光佛曲》、《日月明佛曲》等。吟唱这些佛曲的主要是僧人。如《乐府杂录》中讲「僧文叙善吟经,其声宛转,感动里人,乐工状其念四声观音菩萨,乃撰《文叙子曲》。」《南唐书·浮屠传》中说僧应之欢喜音律,尝以赞礼之文寓诸乐谱。这里说明僧应之不仅会吟唱,也会作乐谱。这些寺院中的乐曲,后来演变为讲唱文学。唐以后盛行一时的变文,也被称为佛曲。现在寺院中,僧人仍吟唱佛曲。如他们每天早晚功课(上殿),除念诵经、咒外,就是吟唱赞、偈。不过现在不配备管、笙吹奏了,而是配以钟鼓鱼磬,听起来清净优雅,也确实别有一番趣味。(无名氏)
(杂名)西河诗话曰:「佛曲在隋唐有之,不始金元。如唐乐府有普光佛曲,日光明佛曲等八曲,入婆陀调。释迦文佛曲,妙华佛曲等九曲,入乞食调。大妙至极曲,解曲,入越调。摩尼佛曲,入双调。苏蜜七俱佛曲,日腾光佛曲,入商调。邪勒佛曲,入徵调,婆罗树佛曲等四曲,入羽调。迁星佛曲,入般涉调。提梵入移风调。今吴门佛寺,犹能作梵乐。每唱佛曲,以笙笛逐之,名清乐,即其遗意。」按,晋书鸠摩罗什傅,天竺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管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经中偈颂,皆其式也。是佛曲可逐笙管,自其未入中国,原有然矣。乐府杂录,长庆中讲僧文叙,善吟经,其声宛畅,感动里人。乐工状其念四声观世音菩萨,乃撰文叙子曲。至是而佛经无不可吟,不独偈颂然矣。南唐书浮屠傅,僧应之,喜音律,尝以赞礼之文寓诸乐谱。其声少下,而终归于梵音。赞念协律,自应之始。
【俗语佛源】
佛教寺院中的音乐,古称梵呗。在寺院中,僧人讲经前后,都要吟唱乐曲。所唱内容,是咒、偈、吟、赞等。据清·翟灏《通俗编》卷二十说:「佛经无不可吟,不独偈颂然矣。」这就是说佛经的文字,不仅偈、颂可以吟唱,长行亦可吟唱。在唱的时候,配以管、笙吹奏,是很动听的。佛曲由印度传来,在中国始自隋唐。清·毛奇龄《西河诗话》说:「佛曲佛舞,在隋唐已有之,不始金元。」如李唐《乐府》有《普光佛曲》、《日月明佛曲》等。吟唱这些佛曲的主要是僧人。如《乐府杂录》中讲「僧文叙善吟经,其声宛转,感动里人,乐工状其念四声观音菩萨,乃撰《文叙子曲》。」《南唐书·浮屠传》中说僧应之欢喜音律,尝以赞礼之文寓诸乐谱。这里说明僧应之不仅会吟唱,也会作乐谱。这些寺院中的乐曲,后来演变为讲唱文学。唐以后盛行一时的变文,也被称为佛曲。现在寺院中,僧人仍吟唱佛曲。如他们每天早晚功课(上殿),除念诵经、咒外,就是吟唱赞、偈。不过现在不配备管、笙吹奏了,而是配以钟鼓鱼磬,听起来清净优雅,也确实别有一番趣味。(无名氏)
苦空曲
【佛学大辞典】
(杂语)印度马鸣菩萨善歌咏,常诠苦空无常之理,奏曲而化人。曲名赖陀和罗。见赖吒啝罗条。
(杂语)印度马鸣菩萨善歌咏,常诠苦空无常之理,奏曲而化人。曲名赖陀和罗。见赖吒啝罗条。
梵曲
【佛学大辞典】
(杂名)梵呗也。性灵集六曰:「梵曲鱼山,锦华龙渊。」
(杂名)梵呗也。性灵集六曰:「梵曲鱼山,锦华龙渊。」
云门一曲
【佛学大辞典】
(公案)「僧问如何是云门一曲?门云:腊月二十五。」见会元十五云门章。
(公案)「僧问如何是云门一曲?门云:腊月二十五。」见会元十五云门章。
谄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为欺他而作娇态,曲顺人情也。无量寿经上曰:「谄曲之心,和颜爱语。」法华经曰:「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
(术语)为欺他而作娇态,曲顺人情也。无量寿经上曰:「谄曲之心,和颜爱语。」法华经曰:「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
屈曲教
【三藏法数】
谓释迦如来所说之经,逐其机性,随计破著,方便委曲,令物生解。如涅槃经,虽说圆通一极之理,或对权显实,或会异归同之类,是名屈曲教。(对权显实者,对藏通别三教之权,以显圆教一乘之实也。会异归同者,会三教之异,归圆教之同也。)
谓释迦如来所说之经,逐其机性,随计破著,方便委曲,令物生解。如涅槃经,虽说圆通一极之理,或对权显实,或会异归同之类,是名屈曲教。(对权显实者,对藏通别三教之权,以显圆教一乘之实也。会异归同者,会三教之异,归圆教之同也。)
其心谄曲
【三藏法数】
其心谄曲者,谓因前世邪见,心不正直,故感今生心常谄曲也。
其心谄曲者,谓因前世邪见,心不正直,故感今生心常谄曲也。
在曲女城
【三藏法数】
此城由往昔大树仙人,咒九十九女一时腰曲,故名曲女。佛从忉利天说法,下降于此,故建塔以供养焉。(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
此城由往昔大树仙人,咒九十九女一时腰曲,故名曲女。佛从忉利天说法,下降于此,故建塔以供养焉。(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