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49,分90页显示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6  47  48  4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挠曲
讼曲
睢阳曲
瑞曲
昆山曲
昆曲
慢曲
淩波曲
凌波曲
谣曲
险曲
序曲
曲阜县
俗曲
文曲星
《漢語大詞典》:挠曲(撓曲)
屈曲。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分類:屈曲
《漢語大詞典》:讼曲(訟曲)
争曲直。 三国 魏 曹操 《度关山》诗:“ 许由 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分類:曲直
《漢語大詞典》:睢阳曲(睢陽曲)
歌曲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广 睢阳城 七十里,大治宫观臺苑屏榭,势并皇居,其所经构也。役夫流唱,必曰《睢阳曲》,创传由此始也。”宋书·乐志一:“ 孝王 筑 睢阳城 ,方十二里,造倡声,以小鼓为节,筑者下杵以和之,后世谓此声为《睢阳曲》,至今传之。”
《漢語大詞典》:瑞曲
歌颂吉祥事物的乐曲。如《祥麟》《甘露》《沧海澄清》《瑞粟呈祥》等。宋史·乐志五:“﹝ 元丰 朝会乐﹞第二爵,笙入,乃奏瑞曲,惟吹笙而餘乐不作。第三爵,奏瑞曲,堂上歌,堂下笙,一歌一吹相间。”
《漢語大詞典》:昆山曲(崑山曲)
见“ 崑曲 ”。
《國語辭典》:昆曲(崑曲)  拼音:kūn qǔ
流行于江浙一带的剧种。参见「昆腔」条。
《國語辭典》:昆曲(崑曲)  拼音:kūn qǔ
流行于江浙一带的剧种。参见「昆腔」条。
《國語辭典》:昆腔(崑腔)  拼音:kūn qiāng
流行于江浙一带的剧种。始于元代,最初是江苏昆山一带民间所流行的清唱腔调,故称为「昆山腔」。明嘉靖年间,魏良辅以昆山腔为基础,综合我国各地方腔调,揉合南北曲,以笛、管、笙、琵琶、锣鼓等为乐器,旋律婉转细致,擅长抒情,有「水磨调」之称,为集南北曲大成的时曲,是明代到清中叶以前我国主要的戏曲腔调。由于所唱的是曲牌,故称为「昆曲」;因以江南苏州昆山一带的语言演出,故也称为「昆剧」。
《國語辭典》:慢曲  拼音:màn qǔ
1.戏曲音乐中,一板三眼加赠板的曲子。如仙吕宫〈八声甘州〉、商调〈山坡羊〉等。
2.南曲中缠绵徐缓的套曲,结构较长,节奏缓慢,适合抒情之场用。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五。演习部。授曲。调熟字音》:「字头字尾及馀音,皆为慢曲而设。」也称为「细曲」。
《漢語大詞典》:淩波曲
1. 唐 乐曲名。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四:“帝在东都梦一女子高髻广裳拜而言曰:‘妾 凌波池 中龙女,久护宫苑,陛下知音,乞赐一曲。’帝为作《凌波曲》奏之池上,神出波间。”
2.词牌名。又名《醉太平》《四字令》《醉思凡》等。双调三十八字,平韵。又一体四十五字,仄韵。
《漢語大詞典》:凌波曲(淩波曲)
唐 天宝 时乐曲名。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 玄宗 在东都,梦一女,容貌艷异,梳交心髻,大袖宽衣,拜於床前。上问:‘汝何人?’曰:‘妾是陛下 凌波池 中龙女,卫宫护驾,妾实有功,今陛下洞晓钧天之音,乞赐一曲以光族类。’上於梦中为鼓胡琴,拾新旧之曲声,为凌波曲。龙女再拜而去。及觉,尽记之。会禁乐,自御琵琶,习而翻之,与文武臣僚,于 凌波宫 临池奏新曲,池中波涛涌起。”参阅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四。
淩波曲:1. 唐 乐曲名。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四:“帝在东都梦一女子高髻广裳拜而言曰:‘妾 凌波池 中龙女,久护宫苑,陛下知音,乞赐一曲。’帝为作《凌波曲》奏之池上,神出波间。”
(2).词牌名。又名《醉太平》《四字令》《醉思凡》等。双调三十八字,平韵。又一体四十五字,仄韵。
《漢語大詞典》:谣曲
没有伴奏的歌曲。 巴金 《鬼》:“于是风起来了,一吹便吹散了谣曲。”
分類:伴奏歌曲
《漢語大詞典》:险曲(險曲)
(1).崎岖曲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 夷城 石岸险曲,其水亦曲。”
(2).邪恶不正。《坛经·付嘱品》:“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
《國語辭典》:序曲  拼音:xù qǔ
1.于歌剧开幕前所奏的管弦乐,用以准备开幕或暗示剧情者。十九世纪后形成单乐章的管弦乐曲,可以独立演奏,通常为标题音乐。overture中译名。
2.比喻事件的开端。如:「在主席宣布大会开始后,今年的运动会立即拉开序曲。」
《国语辞典》:曲阜县(曲阜县)  拼音:qū fù xiàn
县名。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之南,尼山之北,泗水之南,津浦铁路经此。孔子生于此,城中有孔庙,庙中有杏坛,为孔子讲授处,城北有孔林,为孔子墓地,又有颜林、颜庙及周公泮池等古迹。
《漢語大詞典》:俗曲
通俗的歌曲。原出于民间,也有文人仿作者。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三章二:“上文已说到 敦煌 所发现的民间俗曲及词调。此外尚有更重要的民间叙事歌曲及‘变文’。” 敦煌 变文初发现时,亦曾称为俗曲。
《國語辭典》:文曲星  拼音:wén qū xīng
星名。传说为主掌文运的星宿。《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只道嫁个老人星,谁知却嫁了个文曲星。」《儒林外史》第三回:「如今痴心就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也称为「文星」。
《漢語大詞典》:文昌
(1).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状。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南史·宋纪中·文帝:“﹝ 元嘉 十九年﹞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为彗,入文昌,贯五车。”
(2).指星神。《楚辞·远游》:“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轂。”
(3).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旧时传说主文运,故俗又称文曲星或文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俗言,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故以北斗为司命。而文昌者,斗魁戴匡六星之一也。俗以魁故祠文星以祈科第,因其近斗也,故亦称文昌司命云。傅会甚矣。至以 蜀 梓潼神 为文昌化身者,又可笑也。”《平山冷燕》第一回:“前钦天监臣奏文昌光亮。主有翰苑鸿儒为文明之助。”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故自戊辰至于丑五科状元……珠联璧合,名应文昌,非偶然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幼学》:“今之学塾于 孔子 之外,乃兼祀文昌魁星等……夫文昌者,槱燎司命,或称为天神。”参见“ 文曲星 ”、“ 文星 ”。
(4).即 文昌帝君 。 清 袁枚 续新齐谐·牟尼泥:“生死隶东岳,功名隶 文昌 。”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三四:“秀孝都居弟子行,人人阴騭诵 文昌 。”参见“ 文昌帝君 ”。
(5).指文昌省。 唐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礼闈通政本,文昌总国钧。” 唐 韩愈 《举韦顗自代状》:“文昌政本,侍郎官重,尚德之举, 顗 宜当之。” 前蜀 韦庄 《南省伴直》诗:“文昌二十四仙曹,尽倚红簷种露桃。” 宋 苏辙 《生日谢表》之二:“时当生育,情方切以怀亲;职贰文昌,恩忽惊於捧詔。”参见“文昌省”。
(6).宫殿名。文选·左思〈魏都赋〉:“造 文昌 之广殿,极栋宇之弘观。” 张载 注:“ 文昌 ,正殿名也。” 南朝 梁 沈约 《八咏诗·解佩去朝市》:“讲 金华 兮议 宣室 ,昼武帐兮夕 文昌 。” 唐 骆宾王 《畴昔篇》:“挥戈出武帐,荷笔入 文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