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谐剧(諧劇)  拼音:xié jù
滑稽而令人发笑的戏剧。
《漢語大詞典》:坐唱
曲艺的一种表演形式。演员坐着说唱,如各种弹词、琴书等。有些只说不唱的曲种,如 苏州 评话、 扬州 评话等,因其坐着说讲,习惯上也称“坐唱”。取坐唱形式的曲种,大多为演员自弹乐器自唱或自己弹奏主要的伴奏乐器。
《國語辭典》:鼓儿词(鼓兒詞)  拼音:gǔ ér cí
一种说唱艺术。参见「打鼓说书」条。
《國語辭典》:评弹(評彈)  拼音:píng tán
一种曲艺。参见「苏州评弹」条。
《國語辭典》:双簧(雙簧)  拼音:shuāng huáng
由一个人坐在前面,不说不唱的表演各种动作,另一个人则躲在其身后说说唱唱,互相配合以逗引观众的表演方式。
《國語辭典》:书场(書場)  拼音:shū cháng
旧时说书的场所。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九。小秦淮录》:「大东门书场在董子祠坡儿下厕房旁。四面团座,中设书台,门悬书招,上三字横写,为评话人姓名,下四字直写日开讲书词。」
《國語辭典》:卖艺(賣藝)  拼音:mài yì
靠表演技艺以赚钱过活。如:「这位卖艺的街头艺人,演奏的水准相当高。」
《國語辭典》:竹琴  拼音:zhú qín
一种曲艺。为渔鼓传入四川后发展而成。多为一人用渔鼓、简板自打自唱,也有四、五人一组坐唱,唱词由韵文散文交错组成,内容以劝忠劝孝为主。唱腔有一字板、二流板、三板等类。
《国语辞典》:粤曲(粤曲)  拼音:yuè qǔ
流行于粤语地区的曲艺。以广东方言演唱,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曲调以梆子、二黄为主,表演形式除清唱外,尚有粤曲说唱、粤曲弹唱等。粤曲与粤剧关系密切,在板式、曲调等方面基本相同,二者互相吸收融化,但粤曲特别讲究唱工,突出声腔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
《國語辭典》:档子(檔子)  拼音:dǎng zi
1.一件事。如:「昨天在大庭广众出丑的那一档子事,至今他还耿耿于怀。」
2.一单位团体。《红楼梦》第一一回:「现叫奴才们找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都在园子里戏台上预备著呢。」
3.簿册、卷宗。《红楼梦》第一一回:「礼单都上上档子了,老爷的领谢的名帖都交给各来人了。」也称为「档案」。
《國語辭典》:唱本  拼音:chàng běn
戏本、曲本的小册子。
《國語辭典》:评话(評話)  拼音:píng huà
一种讲唱文学。参见「平话」条。《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过了两个月,却是韩夫人设酒还席。叫下一名说评话的先生,说了几回书。」
《國語辭典》:宣卷  拼音:xuān juàn
宣讲佛经上的事迹。流行于元、明、清时。至清代则发展为讲唱各种民间传说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随即到了莲华庵中,恰好白姑子不在家里,往杨乡宦宅里宣卷去了。」《海上花列传》第二五回:「划一!倪念三也宣卷呀,耐也来吃酒哉啘!」
《漢語大詞典》:顽意(頑意)
(1).顽,通“ 玩 ”。玩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这不过一个顽意罢了,谁拿成百银子去买他!”
(2).顽,通“ 玩 ”。指曲艺、杂技等娱乐活动。《老残游记》第二回:“你们此地説鼓书是个什么顽意儿?何以惊动这们许多的人?”
(3).顽,通“ 玩 ”。指东西;物事。多含轻蔑之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这个人只赚得四吊钱一月,却拿两吊钱去买这不相干的顽意儿,真是嗜好太深了。” 朱自清 《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 中国 文学里,小说和戏剧一直不曾登大雅之堂,士大夫始终只当它们是消遣的顽意儿。”
(4).顽,通“ 玩 ”。指事情。多含轻蔑之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末末了,却闹出这个顽意来。” 鲁迅 《华盖集·补白二》:“化数百元钱,请一回酒,许多人立刻变了色彩,也还是这顽意儿。”
《國語辭典》:子弟书(子弟書)  拼音:zǐ dì shū
一种流行于清代的曲艺。是乾隆期间满族八旗子弟所创。说唱体材多取明、清小说、戏曲和当时社会故事。其兴盛期间不长,清末时已衰落,但对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等曲种,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