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暗地  拼音:àn dì
偷偷的、私下。《三国演义》第一回:「遂令军士,每人束草一把,暗地埋伏。」《文明小史》第六回:「说罢,便命差人暗地查访,不要被他们逃走了。」也作「暗里」、「暗中」。
《國語辭典》:昏天暗地  拼音:hūn tiān àn dì
1.光线昏暗,分不清方向。如:「龙捲风来时,一时间飞砂走石,昏天暗地,十分骇人。」《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真人又变成大鹏金翅鸟,张开巨喙,欲啄龙睛。鬼帅再变五色云雾,昏天暗地。」
2.形容忙乱的情况。如:「最近忙得昏天暗地,连觉都没得睡。」
《國語辭典》:昏天黑地  拼音:hūn tiān hēi dì
1.光线昏暗,无法辨别方向。《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鬼帅再变五色云雾,昏天黑地。真人变化一轮红日,升于九霄。」《东欧女豪杰》第五回:「忽然街上的电灯不知为著什么原故,霎时间全行熄灭,变了一个昏天黑地的世界。」
2.神智迷乱。《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郑蕊珠昏天黑地,不认得这条路是那里?离家是近是远?」《文明小史》第五二回:「翻译说完了,饶鸿生气得昏天黑地。」
3.形容人行为放荡,生活靡烂。《歧路灯》第一○○回:「亲戚除了你家,别哩俱是昏天黑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他倘是有点出息的,就应该出来张罗打点了;他却还是昏天黑地的,一天到晚,躲在赌场妓馆里胡闹。」
4.形容秩序混乱。《糊涂世界》卷二:「接著摆桌子开席,猜拳行令,闹了个昏天黑地。」
5.形容社会黑暗。如:「腐败的官员把社会搞得昏天黑地。」
《漢語大詞典》:黑暗地狱(黑暗地獄)
(1).即地狱。《水浒传》第八七回:“又见黑气遮天,乌云蔽日,伸手不见掌,如黑暗地狱相似。”亦省称“ 黑暗狱 ”。参见“ 地狱 ”。 唐 寒山 《诗》之二三二:“不如早觉悟,莫作黑暗狱。”
(2).指密室;暗室。《西湖二集·天台匠误招乐趣》:“话説这 张漆匠 跟了老嫗走入黑暗地狱之中,不知东西南北。”
《漢語大詞典》:暗地里(暗地裏)
私下里;背地里。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我如今暗地里央着人去与他説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少奶奶一看病情凶险,便暗地里哀求姨妈,求他在婆婆跟前再求一个天高地厚之恩,准他昼夜侍疾。” 冰心 《往事二》五:“我--更有无名的喜悦,暗地里从容的笑着。”
《國語辭典》:默默  拼音:mò mò
1.沉静不说话。《楚辞。屈原。卜居》:「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不得意的样子。《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
3.暗地里。《红楼梦》第五六回:「(宝玉)心中闷闷,回至房中榻上,默默盘算,不觉就忽忽的睡去。」
《國語辭典》:阴消(陰消)  拼音:yīn xiāo
暗中消除。如:「他们打算下毒手,把他阴消灭口。」
《國語辭典》:偷声(偷聲)  拼音:tōu shēng
1.唐代绝句配乐歌唱时,为调节声调所用的方法。即在一句内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青蒻笠,绿蓑衣」,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
2.古人依谱填词,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作者有时仍可自由伸缩更换,因其声韵的变换就像别处偷来一样,故称为「偷声」。如木兰花上下阙原来各押三个仄韵,后来的填词者不但把上下阙的第三句各减去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因此这个新调的木兰花称为「偷声木兰花」。
《漢語大詞典》:暗虫(暗蟲)
指生活在阴暗地方的蟋蟀之类昆虫。 唐 张仲素 《秋夜曲》:“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唐 白居易 《闻虫》诗:“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國語辭典》:潜流(潛流)  拼音:qián liú
在地面下土壤或岩石中流动之水。北齐。刘昼《刘子。卷二。慎独》:「荃荪孤植,不以岩隐而歇其芳;石泉潜流,不以涧幽而不清。」唐。杨涛〈狐听冰赋〉:「究阴冰之厚薄,听潜流之微细。」
《漢語大詞典》:隐占(隱占)
(1).私占。暗地占有。 宋 叶适 《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上令 建康 都统 郭纲 及 淮西 帅漕实官田,括隐占,使兵为耕。”宋史·蔡挺传:“举籍禁兵悉还府,不使有隐占。” 清 曾国藩 《翰林院庶吉士遵义府学教授莫君墓表》:“君按籍责赋富人,而貰其隐占之罪。”
(2).隐藏;潜伏。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访得 潘自业 即 潘三 ,本市井奸棍,借藩司衙门隐占身体,把持官府,包揽词讼。”
《漢語大詞典》:阴隐(陰隱)
暗地,暗中。《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 清 洪亮吉 诂:“阴慝,谓阴隐为恶也。”
分類:暗地暗中
《國語辭典》:跳动(跳動)  拼音:tiào dòng
振动。如:「内心跳动」、「跳动路面」。
《漢語大詞典》:隐害(隱害)
(1).暗地加害于人。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荆 性刻急隐害,有才能而喜文法。” 李贤 注:“隐害,谓阴害於人也。”
(2).隐患。 明 李东阳 《南隐楼记》:“苟无外慕,则虽繁丽喧鬨如 閶门 者,亦不为隐害。”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七节:“ 河北 叛镇一时归顺,无消除隐害的措施。”参见“ 隐患 ”。
《國語辭典》:隐患(隱患)  拼音:yǐn huàn
暗藏而不易察觉的祸患。如:「切莫大意,此去隐患丛生。」
《漢語大詞典》:密彀
暗暗地张弓。文选·潘岳〈射雉赋〉:“捧黄间以密彀,属刚罫以潜拟。” 李善 注:“《説文》曰:‘彀,张弓弩也。’” 唐 刘禹锡 《泽宫》诗序:“以信谊为良弓,文学为菆矢,规爵禄犹众禽。密彀持满,遡风蜚缴者数矣。”
《漢語大詞典》:私私
私自地;暗暗地。 明 王廷相 慎言·五行:“‘然则圣人不贵生乎?’曰:‘圣人心乎无欲,政乎简易,德乎俭素,全生之术若揭诸日月矣。此 尧 舜 所以无为而难老也,曾何私私然离人而自全之?’” 柔石 《二月》五:“开始是那班邻里的大人们私私议论,--惊骇挟讥笑的,继之,有几位妇人竟来到寡妇底面前,问长问短,关于 萧涧秋 底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