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炎光  拼音:yán guāng
1.日光。《文选。扬雄。剧秦美新》:「震声日景,炎光飞响。」南朝齐。谢朓夏始和刘潺陵〉诗:「春色卷遥甸,炎光丽近邑。」
2.暑气。宋。柳永二郎神。炎光谢〉词:「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3.汉朝。《文选。曹植。王仲宣诔》:「会遭阳九,炎光中矇。」
《國語辭典》:炎汉(炎漢)  拼音:yán hàn
1.因汉代以火德王,故称为「炎汉」。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自炎汉中叶,厥突渐异。」唐。李白〈天长节度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噫大块之气,歌炎汉之风。」
2.传说炎帝为汉族祖先,故称中国或汉民族为「炎汉」。唐。元宗〈封东光公主制〉:「炎汉盛礼,蕃国是和。」
《漢語大詞典》:朱火
(1).红色的火焰。 晋 傅玄 《天郊飨神歌》:“藴朱火,燎芳薪。紫烟游,冠青云。” 元 钱惟善 《题广微天师升龙图》诗:“朱火腾空超碧落,翠鳞垂水捲沧溟。”
(2).特指烛火,灯火。文选·傅毅〈舞赋〉:“朱火曄其延起兮,燿华屋而熺洞房。” 吕向 注:“朱火,烛也。”《文选·王微〈杂诗〉》:“孟冬寒风起,东壁正中昏。朱火独照人,抱景自愁怨。” 吕延济 注:“朱火,灯也。” 宋 钱惟演 《南朝》诗:“舴艋凌波朱火度,觚稜拂汉紫烟微。”
(3).指夏天;暑气。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三:“闲卧观物化,悠悠念群生。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五:“五月炎光朱火盛,阳焰烧阴幽响絶。”
(4).传说神仙居住的地方。汉武帝内传:“后造 朱火 丹陵 ,食灵瓜,味甚好。”
《漢語大詞典》:炎氛
热气;暑气。 汉 张衡 《七辨》:“桴 弱水 ,越炎氛。” 唐 储光羲 《行次田家隩梁作》诗:“田家俯长道,邀我避炎氛,当暑日方昼,高天无片云。” 宋 朱熹 《对雨》诗:“凉气袭轻裾,炎氛起秋思。”
分類:热气暑气
《漢語大詞典》:毒热(毒熱)
(1).酷热。 晋 王羲之 《问慰诸帖下》:“晚復毒热,想足下所苦并以佳,犹耿耿。” 宋 杨万里 《入郡城泊文家宅子夜热不寐》诗:“毒热通宵不得眠,起来弄水绕庭前。” 王统照 《司令》:“大而圆的花萼,躺在土地上被毒热的阳光晒着,渐渐变了颜色。”
(2).指酷烈的暑气。 元 杨载 《太古雪》诗:“ 回中 避暑时,持用消毒热。” 清 陈维嵩 《击梧桐·夏日同友人过竹逸斋头小饮赋此纪事》词:“毒热鎔金,火云焦釜。”
《漢語大詞典》:炎气(炎氣)
暑气。后汉书·马援传:“会暑甚,士卒多疫死, 援 亦中病,遂困。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 南朝 陈后主 《七夕》诗:“殿深炎气少,日落夜风清。” 唐 韩愈 《丰陵行》:“是时新秋七月初,金神按节炎气除。”
火焰与火气。炎,通“ 燄 ”。《楚辞·九章·悲回风》:“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姜亮夫 校注:“炎、气当为二物,故曰‘相仍’。炎,即今俗燄字。”
《國語辭典》:泼火(潑火)  拼音:pō huǒ
开火、射击。如:「排长下令,一占住高地,就朝敌人泼火。」
分類:暑气朔方
《漢語大詞典》:泼火雨(潑火雨)
旧俗寒食节禁火,其时所下的雨叫“泼火雨”,也叫“清明雨”。 唐 唐彦谦 《上巳》诗:“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长文紫微春雨》之一:“年年泼火雨,苦作清明寒。”说郛卷四八引 宋 侯延庆 《退斋雅闻录》:“ 河朔 人谓清明雨为泼火雨,立夏为隔辙雨。”亦省作“ 泼火 ”。 宋 毛幵 《满江红》词:“泼火初收,鞦韆外,轻烟漠漠。”
《漢語大詞典》:暄气(暄氣)
(1).暑气。 晋 张协 《七命》:“龙火西頽,暄气初收,飞霜迎节,高风送秋。” 晋 张协 《杂诗》之二:“龙蛰暄气凝,天高万物肃。”
(2).指和暖之气。 唐 牛肃 《纪闻·牛应贞》:“节变岁移,腊终春首,照晴光於郊甸,动暄气於梅柳,水解冻而绕轩,风扇和而入牖。”
分類:暑气和暖
《漢語大詞典》:炎雾(炎霧)
暑气。 明 高启 《送家兄西迁》诗:“殊方气候异,炎雾秋未息。” 明 何景明 《九咏》:“瞰朱海兮炎雾浊,胡轩軿兮不我復。”
分類:暑气
《漢語大詞典》:炎霭(炎靄)
犹暑气。 元 刘诜 《和张尚德宪郎》:“文奎动遐极,爽气破炎靄;九月霜露严,整驾俶高迈。”
分類:暑气
《漢語大詞典》:炎雰
暑气。 晋 郭璞 《育隧谷赞》:“ 育隧 之谷,爰含凯风。青阳既谢,气应 祝融 。炎雰是扇,以散鬱隆。”
分類:暑气
《國語辭典》:寒暑  拼音:hán shǔ
1.天气的冷热。《礼记。乐记》:「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唐。韦应物〈相逢行〉:「邂逅两相逢,别来问寒暑。」
2.冬、夏两个季节。泛指岁月。《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3.终始。《汉书。卷二二。礼乐志》:「长丽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况皇章。」
《國語辭典》:残暑(殘暑)  拼音:cán shǔ
1.尚未散尽的暑气。唐。白居易曲江早秋〉诗:「早凉晴后至,残暑暝来散。」宋。陆游〈风雨〉诗:「残暑时尝尽,清风势自回。」
2.暮夏。唐。白居易 秋凉閒卧诗:「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嫩。」宋。范成大 西楼秋晚诗:「残暑已随梁燕去,小春应为海棠来。」
分類:暑气时节
《漢語大詞典》:郁陶(欝陶)
(1).忧郁貌。 清 李渔 《慎鸾交·庵遇》:“喜同儕慰人寂寥,怪同儕增人欝陶。”
(2).酣畅貌;欣悦貌。 宋 沈遘 《七言西太乙宫致斋遣兴》之一:“城中暑雨方欝陶,城外秋风已萧瑟。” 宋 沈辽 《答金山禅师》诗:“ 远公 手扎远相招, 陶令 怀归正欝陶。”
《漢語大詞典》:蕴隆
(1).暑气郁结而隆盛。《诗·大雅·云汉》:“旱既大甚,藴隆虫虫。” 朱熹 集传:“藴,蓄;隆,盛也。” 马瑞辰 通释:“藴隆谓暑气鬱积而隆盛。虫虫则热气熏蒸之状也。” 宋 朱淑真 《夏雨生凉》诗:“烈日如焚正藴隆,黑云带雨泻长空。” 清 戴名世 《讨夏二子檄》:“擒捕无方,嘬噆之威已酷;藴隆既去,飞鸣之势何存。”
(2).引申为炽盛;显赫。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府君墓志铭》:“尚书累叶,厥声藴隆。”
(3).积累。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下:“夫才者,诸法之藴隆发现处也。”
《漢語大詞典》:销暑(銷暑)
犹销夏。消解暑气。 唐 白居易 《江楼夕望招客》诗:“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唐 朱庆余 《林下招胡长官》诗:“销暑近来无别物,桂阴当户满绳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