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圣(大聖)  拼音:dà shèng
1.出类拔萃,道全德备的人。《荀子。哀公》:「所谓大圣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
2.佛的尊号。
3.孙悟空。明吴承恩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因其号为齐天大圣,故简称为「大圣」。《聊斋志异。卷一一。齐天大圣》:「入殿瞻仰,神猴首人身,盖齐天大圣孙悟空云。」
《國語辭典》:才能  拼音:cái néng
才智与能力。《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乐安、廉昭以才能拔擢,颇好言事。」《三国演义》第七回:「吾乃袁氏之故吏,才能又不如本初。」也作「材能」。
《國語辭典》:至圣(至聖)  拼音:zhì shèng
1.至高无上的圣人、圣人的极致。《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文选。扬雄。剧秦美新》:「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
2.对孔子的尊称。明世宗嘉靖九年(西元1530),定孔子之称为「至圣先师」。见《续文献通考。卷四八。祠祭褒赠先圣先师录后》。
《國語辭典》:至圣先师(至聖先師)  拼音:zhì shèng xiān shī
孔子。明世宗嘉靖九年(西元1530)谥孔子为「至圣先师孔子」,故后世尊称孔子为「至圣先师」。也称为「先师」。
《國語辭典》:幼稚  拼音:yòu zhì
1.幼孩。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序〉:「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唐。元稹《莺莺传》:「姨之孤嫠未亡,提携幼稚。」也作「幼稚」。
2.知识浅薄或思想未成熟。《汉书。卷九七。外戚传。孝成许皇后传》:「妾誇布服粝食,加以幼稚愚惑,不明义理,幸得免离茅屋之下,备后宫埽除。」也作「幼稚」。
《國語辭典》:幼稚(幼穉)  拼音:yòu zhì
1.幼孩。元。耶律楚材 又索六经诗:「莫教幼稚空相忆,日日求书到鲤庭。」也作「幼稚」。
2.缺乏经验,智力不足。《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他是小人的女婿,文书上原有小人的花押,怜他幼稚含冤,故此与他申诉。」也作「幼稚」。
《漢語大詞典》:英伟(英偉)
(1).英俊奇伟。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故中书郎 周生 恭远 ,英伟名儒也。” 宋 司马光 《送崔尉之官巢县》诗:“君为太学生,气格已英伟。”《东周列国志》第一○四回:“是时 秦王 政 年已长成,生得身长八尺五寸,英伟非常。”
(2).指智能卓越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徒闻振翅竦身,不能凌厉九霄,腾跚玄极,攸叙彝伦者,非英伟也。”能改斋漫录·辨误三引 宋 蔡絛 西清诗话:“ 欧阳公 一代英伟,何斯人而斯误也?”
(3).宏伟卓越(指规模,气势)。 宋 曾巩 《请减五路城堡札子》:“臣歷观世主,知人善任使,未有如 宋 兴 太祖 之用将英伟特出者也。” 宋 苏轼 《凤翔太白山祈雨文》:“维西方挺特英伟之气,结而为此山。” 鲁迅 《坟·未有天才之前》:“有一回 拿破仓 过 Alps山 ,说:‘我比 Alps山 还要高!’这何等英伟!” 铁郎 《二十世纪之湖南》:“如斯之光荣歷史,如斯之开化民俗,如斯之大好人物,如斯之英伟事业。”
《漢語大詞典》:知力
才智能力。墨子·尚同下:“天子以其知力,为未足独治天下,是以选择其次,立为三公。”庄子·则阳:“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 宋 王安石 《四皓》诗:“ 秦 敺九州逃,知力起经纶。” 王国维 《论教育之宗旨》:“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
《漢語大詞典》:独智(獨智)
(1).过人的智能;独特的智慧。史记·赵世家:“夫有高世之功者,负遗俗之累;有独智之虑者,任驁民之怨。” 张守节 正义:“言世有独计智之思虑者,必任隐逸敖慢之民怨望也。” 汉 荀悦 《王商论》:“独智不容于世,独行不畜于时。” 汉 扬雄 《法言·修身》:“天下有三门:由於情欲,入自禽门;由於礼义,入自人门;由於独智,入自圣门。” 汪荣宝 义疏:“独智者,神明之域。荀子·劝学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此‘由於独智,入自圣门’之义。”
(2).自以为聪明。史记·蒙恬列传:“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
(3).指一己的智慧。明史·熊廷弼传:“﹝ 姚宗文 ﹞疏陈 辽 土日蹙,詆 廷弼 废羣策而雄独智。”
《漢語大詞典》:智效
亦作“ 智效 ”。 智能足以担当;以智能效力。语出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八:“虽智効一官,功覆一簣,亦才力之所会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徒愧微冥,终谢智效。”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恪居官次,智效惟穆。” 李善 注:“庄子曰:‘智效一官。’”效,一本作“ 効 ”。
《漢語大詞典》:本知
谓自身固有的智能。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心:“尽其心者,尽心之本知。”
《漢語大詞典》:圣臣(聖臣)
指德行智能超群出众之臣。荀子·臣道:“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政令教化,刑下如影;应卒遇变,齐给如响;推类接誉,以待无方,曲成制象,是圣臣者也。” 杨倞 注:“圣者,无所不通之谓也。” 汉 刘向 说苑·臣术:“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几,得失之要,预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天下称孝焉。如此者,圣臣也。” 宋 秦观 《书王蠋后事文》:“古之世,有不去 商紂 之虐君以从 周武 之圣臣而守死 西山 者,其人曰 伯夷 。”
《漢語大詞典》:灵觉(靈覺)
(1).谓神灵对事物变化的察觉。 汉 扬雄 《太玄·迎》:“精微往来,妖先灵觉。” 范望 注:“灵,神也。神之所感,妙物为言,虽之妖祥,神所先觉。” 司马光 集注:“人失其道,妖灵先觉。”
(2).佛教语。谓众生本具的灵明觉悟之性。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慈照无碍,化湛灵觉,散漓弘淳,拯浇敦朴。” 唐 王勃 《释迦佛赋》:“是知灵觉无尽,神理莫闻。”《景德传灯录·道吾和尚一钵歌》:“亦无药,亦无病,正是真如灵觉性。”
(3).谓人对事物领悟理解的智能。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五》:“夫岂离人人灵觉之本明而别有光明也哉?” 梁启超 《国民十大元气论》:“若夫以有灵觉之人类,以有血性之男子,而其实乃不免为畜犬游妓之所为。举国如是,犹谓之有人焉,不可得也。”
(4).指人对事物的领悟和理解。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试稽自有文字以至今日,凡诗宗词客,能宣彼妙音,传其灵觉,以美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理者,果几何人?”
《国语辞典》:高职(高职)  拼音:gāo zhí
1.高级职业学校的简称。以教授青年职业智能,培养职业道德,养成健全的基层技术人员为宗旨。
2.高薪的职位。如:「荣任高职,使他神采焕发。」
《漢語大詞典》:凡智
平庸的智能。 唐 无名氏 《象樽赋》:“可以等上下之列,可以参阴阳之位。岂齐夫斗筲之外役,寧假乎挈瓶之凡智。”
分類:平庸智能
《漢語大詞典》:上上人
指德行、智能或身分最高的人。《坛经·行由》:“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盖老丈专为上上人説,恐其过高,或有遗弃之病;弟则真为下下人説,恐其沉溺而不能出,如今之所谓出家儿者,祇知有持鉢餬口事耳。”
《国语辞典》:禀能(禀能)  拼音:bǐng néng
天生所具有的智能。如:「这孩子禀能优异,能有计划的加以栽培,必成大器。」
分类:天生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