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7,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40 41 42 下一页
宋之普(字 则甫 号 今础 )
释性静(字 普缘 )
释普行(字 非相 孙 )
夏供佑(字 普生 )
释普璠(字 鲁玉 赵 )
李焞( 僖顺 字 明普 庙号 肃宗 )
释普悦(字 敷和 赵 号 一时龙象 )
赵普阳(字 仁卿 号 八友轩 )
普尔普
胥绳武(字 燕亭 号 晋普山房 )
颜时普(字 谷田 号 雨亭 )
恩普(字 梦符 号 雨堂、雨园 )
何元普(字 麓生 )
僧普泽(号 昙润 )
其它辞典(续上)
僧普荷( 唐泰 别称 通荷 唐 泰、普荷 字 大耒、大来 号 担当 )宋之普(字 则甫 号 今础 )
释性静(字 普缘 )
释普行(字 非相 孙 )
夏供佑(字 普生 )
释普璠(字 鲁玉 赵 )
李焞( 僖顺 字 明普 庙号 肃宗 )
释普悦(字 敷和 赵 号 一时龙象 )
赵普阳(字 仁卿 号 八友轩 )
普尔普
胥绳武(字 燕亭 号 晋普山房 )
颜时普(字 谷田 号 雨亭 )
恩普(字 梦符 号 雨堂、雨园 )
何元普(字 麓生 )
僧普泽(号 昙润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3—1673 【介绍】: 一作通荷。明末清初僧人。云南晋宁人,俗姓唐,名泰,字大耒,号担当。明天启诸生。曾师事董其昌。明亡后削发为僧,隐居鸡足山。工诗。书法学董其昌,山水画学倪瓒,风格荒率纵放。有《修园集》、《橛庵草》。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三
释通荷,字担当,原名普荷。《自题橛庵草》云:“前名普荷,从戒师无住,遵戒而不嗣法。今名通荷,从先师云门,嗣法而遵正眼。”荷本诸生,姓唐名泰,字大来,云南晋宁人。以明经谒选不赴,避游吴越,环观山水,寄心空寂。故归滇礼无住祝发。复参云门湛然,多所启悟,竟授传衣。复往来鸡足点苍水目宝台间,随地吟赏,发诸禅悦,视斤斤自喜者殊不为意。康熙癸丑冬示疾,跌坐书偈曰:“天也破,地也破,认著担当便错过,舌头已断谁敢坐?”以示二众,寂然顺化,寿八十有一。所著有《翛园橛庵草二集》及《拈花颂百韵》。
人物简介
维基
宋之普(1601年—1669年),字则甫,号今础,山东沂州珩头(今苍山县向城镇杭头村)人,进士出身。崇祯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进士。历任给事中、户部右侍郎。顺治二年(1645年)南明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监国,七月,任命宋之普以户部右侍郎兼任东阁大学士,九月,宋之普免官。降清后,担任常州府知府。《聊斋志异·堪舆》中的宋侍郎即宋之普。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性静,字普缘,武林人也。初净发于西湖,久之弗怡。携所贮手掣茶策杖,天台千丈瀑下及五泄龙湫,遍试之。至永嘉,闻西岑紫芝峰下有鉴泉,为张又新守郡时烹茶水,亟荷瓶往。至则一泓冰冽出,旗鎗瀹斗,不在中棂(濡)、惠山下,逌然曰:“吾老是山矣。”遂卓庵其旁。谷雨,圃黄竞芽,走大罗诸绝巘摘,盈簏肩归,以意制之,越宿茶成,注诸瓯,令雪黑浮香扑案,啜之,一时遐迩噪紫。紫芝峰下,僧茶特异,凡高人墨客,名缁胜羽及荐绅先生,赴如奔泉。静不殊彼我,操单持涤铛注缶,人人自以新遘卢玉川癖,归而吸他茶便不尔,或诗渴酒醒,亟诣双杵茶烟,下乞一杯,如醍醐灌顶。性简率,冬夏一方布袍,修干鹤𦡱,留髭伐发,或兼旬懒薙,毵毵被两耳,晨昏无恒课,而鱼磬自若。不轻度弟子,而道侣日相问訉。所居不过茅茨,而盛饰一无量寿佛像,穷极庄严。客至伺陆灶水沸,开云脚,浮乳花,引满别去,不讲道说偈,而禅味醰醰,直从舌根證入。林殿阁任先,刘方伯元受,邵水部金门,周雪朗、陈三有两孝廉咸与之游,皆深彻佛旨,谓:“静乃透悟如赵州唤吃茶者,不是过也。”而自起炉灶,独辟心传热,铛炽炭煆,十指如舌,锥其馈远,则署曰:“普缘茶”。得之者珍异,如摩尼珠、优昙花,不必曹溪一花五叶,而后侈盛也。静以明万历庚申住此山,至己丑十月十有一日,示寂郭仙庵,荼毗葬紫芝峰下,李象坤为作《茶祖禅师塔铭》,文词清丽,自载《别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普行,字非相,姓孙氏,景东长摩人也。父尚志,母章氏,夜梦老僧投寄,寤而诞生,知为再来。五岁而孤,随母往田,遥望水目山脊 ,白云垂覆,绿树参天,因指问此何处,母告之曰佛寺也。若触所感,即请偕往,其母难之,然聆其语意,已符夙兆。年十五,母没,乃投鸡足,从德周削发,戒德日进。后谒无住,示以参究即有悟入。年五十五始受具无住,继席宝华,既弘戒法,复鬯宗乘,道声所施,缁白皈依,宰官敬护。其最著者降毒龙于洱海,导幽魄于楪榆,感通所及,非常情可测。康熙庚午秋,预知期至,拈香沐浴,竟自入龛,一偈寂然,寿八十七,腊七十三。
人物简介
维基
夏供佑(1623年12月24日—?),字普生,南直隶寿州人。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第九十六名举人,榜名夏人伯,崇祯十六年(1643年)登三甲281名进士,户部观政,次年十二月授中书。弘光时任行人颁诏,转刑部浙江司员外郎,南京失陷后为母亲庐墓三年。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
释普璠,字鲁玉。姓赵氏,黄梅人也。赋性孤高,不偕流俗。早岁薙染,受具后,务绝世缘,独精戒法,而心思敏达,每读经论,别有悟入,故于宗律二门,融会贯通,独标玄旨。缁素之士,奉为津梁。清雍正九年,有富人闵君仰其清望,咨访要妙,既聆法语,便尔心折。因请易青石戒坛,筑矾成之,雕刻精工,时世罕匹,其善气感物类如此。主席十三年,虽就衰老,犹勤焚修。以清乾隆元年二月二日示寂,世寿七十有七,戒腊四十二,塔于山后。
人物简介
简介
李焞(1661年—1720年),即朝鲜肃宗(조선 숙종),朝鲜王朝第19任君主(1674年—1720年在位)。幼名龙祥,字明普,是朝鲜显宗李棩与明圣王后金氏的独子。李焞于康熙六年(1667年)被立为王世子。康熙十三年(1674年)继承王位。任内西人党和南人党之间的朋党之争达到高潮,加之仁显王后与张禧嫔的后宫斗争,导致朝廷先后发生了三次被称为“换局”的大规模人事更迭(庚申换局、己巳换局、甲戌换局)。在社会经济上,进一步推广大同法,展开对良役制度的改革,发行金属货币常平通宝。在思想文化上,儒学书院盛行,并通过建立大报坛来强化“尊周思明”的意识形态。在对外关系上,与清朝、日本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友好关系,但与两国都发生了边界人员纠纷。为此朝鲜与清朝勘测边界,立长白山定界碑,同时加强了对郁陵岛的管辖。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焞薨逝,享年六十岁。庙号肃宗,谥号章文宪武敬明元孝大王(清朝赐谥“僖顺”),葬于明陵。世子李昀继位,是为景宗。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六
释普悦,字敷和。姓赵氏,江宁人也。幼习儒术,颇擅文词。应童子试,已铮铮有声。乃志切超尘,自行薙染。得戒后,即依隆觉冶牧。精研律部,操行笃谨,不踰矩矱。每当春雷冬雪,馥㦽戒香。调护苾刍,为引礼导师之冠。冶牧迁化,乃就主席。愿力弥宏,躬行愈励。尝谓“毗尼一门,为入道之始。非踵其形迹,奉其圆具,即诩南山正宗也。”必于教授导引之旨,悉心研求,夙夜罔懈,精实猛进,乃能讨覈律义,庶几不误。否则捍格难通,无有是处。是以规仪严肃,不教而成。十方学子,群仰陶铸。大江南北,声誉流闻。与千岁戒法,两相辉映。得法弟子若岫雯清者,号为一时龙象。以乾隆三十一年九月十日示寂,寿七十有三,腊五十三。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汉阳人。字仁卿。号八友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0 【介绍】: 清蒙古正黄旗人,额尔特肯氏。乾隆二十九年,由闲散授兰翎侍卫。从征金川,授正红旗护军统领,兼正白旗满洲副都统。以从福康安镇压台湾林爽文,封二等男。
人物简介
简介
字燕亭,别号晋普山房,山西凤台(今晋城)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贡,乾隆四十五年至四十九年间任萍乡县知县。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
颜时普,字谷田,号雨亭,南海人。乾隆己酉举人,官太常寺博士。有《观心》、《贞元》诸集。
人物简介
维基
恩普(?—1806年),字梦符,号雨堂、雨园,巴岳特氏,蒙古镶蓝旗人。进士出身。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科三甲进士。嘉庆六年(1801年)提督福建学政。历官詹事府詹事、大理寺卿、左副都御史、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著有《诫士诗》。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八
何元普,字麓生,金堂人。诸生,历官甘肃安肃道。有《静斋新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僧。号昙润,一作昙上人。住上海铎庵。工书,宗东晋;画法宋元。与人谈禅,意旨微远,时以为书画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