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617
典故
7
词典
197
佛典
177
其它
236
共197,分14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普度
普通
普率
普同
周普
泽普
普加
普遍
普救
普告
普存
普淖
普教
普覆
普渡
《國語辭典》:
普度
拼音:
pǔ dù
1.广施法力以度化众生。《三洞奉道科戒》卷六:「道以斋为先,勤行登金阙。故设大法桥,普度诸人物。」《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四。观经正宗分散善义》:「菩萨大悲愿行,还入生死,普度众生,故名发菩提心也。」也作「普渡」。
2.广行剃度。《宋史。卷二七六。列传。孔承恭》:「尝劝上不杀人,又请征战地修寺及普度僧尼,人多言其迂阔云。」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九。真宗乾兴元年》:「先朝普度天下僧道,尝令三司使林特总其事。」
3.佛教徒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会,民间施放水灯的民俗。参见「放水灯」条。也作「普渡」。
分類:
普度
佛教语
广施
剃度
施法
法力
众生
普遍
解脱
《國語辭典》:
普通
拼音:
pǔ tōng
1.通常、一般。相对于特别或专门而言。如:「普通教育」、「普通知识」。
2.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年号(西元520~526)。
分類:
普通
平常
普遍
《漢語大詞典》:
普率
见“ 普天率土 ”。
《國語辭典》:
普天率土
拼音:
pǔ tiān shuài tǔ
语本《左传。昭公七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形容全天下、四海之内。《文选。班固。东都赋。明堂诗》:「普天率土,各以其职。」
分類:
天下
四海
全国
《漢語大詞典》:
普同
犹普通。一般。意谓不分彼此。
《
红楼梦
》
第三七回:“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普同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做不得的?”
分類:
普通
《漢語大詞典》:
周普
完备;普遍。 汉
郑玄
《易解附录·易赞易论》
:“
《
周易
》
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书记
》
:“注序世统,事资周普。” 唐
王起
《五色露赋》
:“始曖空而杂揉,俄泫草而周普。”
《
宋史·乐志八
》
:“县象著明,照临下土,降福穰穰,德施周普。”
分類:
完备
普遍
《骈字类编》:
泽普(泽普)
梁简文帝大法颂:泽普三界,恩均八方。
分类:
泽普
《漢語大詞典》:
普加
(1).普遍赐与;普遍施与。
《
南史·宋纪中·孝武帝
》
:“二月癸巳,閲武,军幢以下,普加班锡,多所原宥。” 宋
苏辙
《谢雨祝文》
:“神明昭答,膏泽普加。”
(2).普遍增加。如:今年普加一级工资。
分類:
普遍
增加
赐与
遍施
施与
《國語辭典》:
普遍
拼音:
pǔ biàn
普及、周遍。如:「我国人民生活的水准已普遍提高。」
分類:
普遍
全面
广泛
共同
同性
《国语辞典》:
普救
拼音:
pǔ jiù
救助众生。《三国演义》第一回:「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我儿这话一些不错,如来佛一粒米能普救天下的荒年,我们就靠著他吃饭哩,替他修修大殿,还不应该么!」
分类:
救助
众生
《國語辭典》:
普告
拼音:
pǔ gào
遍告、布告。如:「县政府的命令已于前日普告全县县民。」
分類:
告示
《漢語大詞典》:
普存
普遍富足。
《
左传·桓公六年
》
:“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 晋
潘岳
《藉田赋》
:“人力普存,祝史正辞。”
分類:
普遍
富足
《漢語大詞典》:
普淖
指黍稷。
《
仪礼·士虞礼
》
:“嘉荐普淖,明齐溲酒。” 郑玄 注:“普淖,黍稷也。普,大也;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故以为号云。” 晋
潘岳
《藉田赋》
:“簠簋普淖,则此之自实。”一说,为铏羹,和以五味的羹汤。见 清 王引之
《
经义述闻·仪礼
》
。
分類:
黍稷
五味
羹汤
《漢語大詞典》:
普教
普通教育。
《人民日报》
1983.3.19:“全国普教工作会议在 京 召开。”
《人民日报》
1983.7.15:“ 安徽省 决定增加普教经费。”
分類:
普通教育
《漢語大詞典》:
普覆
(1).普遍覆盖,包容。
《
艺文类聚
》
卷六八引 晋 孙楚
《相风赋》
:“兼乾坤之普覆,齐三光之朗明。” 鲁迅
《准风月谈·夜颂》
:“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
(2).谓普施恩惠。
《
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
》
:“天子普覆,德布於朝。”
(3).指天。 南朝 梁简文帝
《菩提树颂》
序:“四布垂阴,五面益物,名高满月,德踰普覆。”
分類:
普遍
天
普施
遍覆
覆盖
施恩
恩惠
包容
《國語辭典》:
普渡
拼音:
pǔ dù
1.佛教、道教上指广行佛法,以救众生。如:「普渡众生」。明。汪廷讷《狮吼记》第四出:「飞锡入红尘,谁识根因。金绳觉路去来身,日把慈航浮法海,普渡迷人。」明。张萱《西园闻见录。卷一○五。佛》:「盖能普渡众生,乃佛菩萨之行;若修斋供佛,则沙门之职也。」也作「普度」。
2.民俗称于中元节举行的盂兰盆会。如:「中元普渡」。也作「普度」。
《國語辭典》:
普度
拼音:
pǔ dù
1.广施法力以度化众生。《三洞奉道科戒》卷六:「道以斋为先,勤行登金阙。故设大法桥,普度诸人物。」《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四。观经正宗分散善义》:「菩萨大悲愿行,还入生死,普度众生,故名发菩提心也。」也作「普渡」。
2.广行剃度。《宋史。卷二七六。列传。孔承恭》:「尝劝上不杀人,又请征战地修寺及普度僧尼,人多言其迂阔云。」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九。真宗乾兴元年》:「先朝普度天下僧道,尝令三司使林特总其事。」
3.佛教徒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会,民间施放水灯的民俗。参见「放水灯」条。也作「普渡」。
分類:
普度
佛教语
广施
剃度
施法
法力
众生
普遍
解脱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