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8,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普光
普施
普化
普及
普恩
普洽
普请
普度
普通
普率
普同
周普
泽普
普加
普遍
《国语辞典》:普光  拼音:pǔ guāng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玄奘弟子。担任玄奘译经的笔受。著有《俱舍论记》三十卷、《俱舍论法宝宗原》一卷。也称为「大乘光」。
《漢語大詞典》:普施
普遍施与。晏子春秋·问上七:“不以宫室之侈,劳人之力,节取於民而普施之。”史记·五帝本纪:“ 高辛 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晋书·礼志上》:“地德普施,惠存无疆,乃建太社,保佑万邦。” 唐 吕令则 《义井赋》:“饮之则长鸣而忘其苦辛,酌之则充量而欣其普施。”
《漢語大詞典》:普化
广施化育。 唐 吕岩 《百字碑》诗:“阴阳生復返,普化一声雷。”
分類:广施化育
《國語辭典》:普及  拼音:pǔ jí
遍布,遍及于一般。如:「教育普及」。
《漢語大詞典》:普恩
普施的恩泽。指皇恩。 唐 白居易 《神策军及诸道将士某等一千九百人各赐上柱国勋制》:“念天下材力之将,勇敢之士,进有征讨之苦,退有守捍之勤,藏之中心,何尝暂忘?而亟因大庆,思洽普恩。” 唐 薛逢 《元日楼前观仗》诗:“欲识普恩无远近,万方欢忭一声雷。”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知己恶及第:“ 咸康 末, 小魏公 沆 自闕下黜 循州 佐……未几, 沆 以普恩还京,命 隐 ( 郑隐 )偕行。”
《漢語大詞典》:普洽
犹遍及;普施。《后汉书·和帝纪》:“ 孝章皇帝 崇弘鸿业,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稼穡。”三国志·吴志·贺邵传:“海内乐业,大化普洽。”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德礼既普洽,川岳徧怀柔。”《宋史·乐志十三》:“鸿霈普洽,言归端门。”
分類:遍及普施
《國語辭典》:普请(普請)  拼音:pǔ qǐng
中国禅宗集结僧众一起劳动,称为「普请」。
《國語辭典》:普度  拼音:pǔ dù
1.广施法力以度化众生。《三洞奉道科戒》卷六:「道以斋为先,勤行登金阙。故设大法桥,普度诸人物。」《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四。观经正宗分散善义》:「菩萨大悲愿行,还入生死,普度众生,故名发菩提心也。」也作「普渡」。
2.广行剃度。《宋史。卷二七六。列传。孔承恭》:「尝劝上不杀人,又请征战地修寺及普度僧尼,人多言其迂阔云。」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九。真宗乾兴元年》:「先朝普度天下僧道,尝令三司使林特总其事。」
3.佛教徒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会,民间施放水灯的民俗。参见「放水灯」条。也作「普渡」。
《國語辭典》:普通  拼音:pǔ tōng
1.通常、一般。相对于特别或专门而言。如:「普通教育」、「普通知识」。
2.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年号(西元520~526)。
《漢語大詞典》:普率
见“ 普天率土 ”。
《國語辭典》:普天率土  拼音:pǔ tiān shuài tǔ
语本《左传。昭公七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形容全天下、四海之内。《文选。班固。东都赋。明堂诗》:「普天率土,各以其职。」
《漢語大詞典》:普同
犹普通。一般。意谓不分彼此。红楼梦第三七回:“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普同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做不得的?”
分類:普通
《漢語大詞典》:周普
完备;普遍。 汉 郑玄 《易解附录·易赞易论》:“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注序世统,事资周普。” 唐 王起 《五色露赋》:“始曖空而杂揉,俄泫草而周普。”宋史·乐志八:“县象著明,照临下土,降福穰穰,德施周普。”
分類:完备普遍
《骈字类编》:泽普(泽普)
梁简文帝大法颂:泽普三界,恩均八方。
分类:泽普
《漢語大詞典》:普加
(1).普遍赐与;普遍施与。南史·宋纪中·孝武帝:“二月癸巳,閲武,军幢以下,普加班锡,多所原宥。” 宋 苏辙 《谢雨祝文》:“神明昭答,膏泽普加。”
(2).普遍增加。如:今年普加一级工资。
《國語辭典》:普遍  拼音:pǔ biàn
普及、周遍。如:「我国人民生活的水准已普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