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韬晦之计(韜晦之計)
谓收敛锋芒,隐蔽才华意图,待时而起的计谋。《三国演义》第二一回:“ 玄德 也防 曹操 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韜晦之计。”
《國語辭典》:韬光晦迹(韜光晦跡)  拼音:tāo guāng huì jī
比喻隐藏才能,不露于外。《醒世恒言。卷四○。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单说著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怀才抱德,韬光晦迹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异宝、良金美玉,藏于泥土之中。」也作「晦迹韬光」。
《國語辭典》:韬光养晦(韜光養晦)  拼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
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
《漢語大詞典》:韬光隐晦(韜光隱晦)
同“ 韜光养晦 ”。 郭沫若 《〈虎符〉附录·写作缘起》:“这也与其说是由于 信陵君 的悲观、失望而至于消极,倒宁可说是由于 魏王 的猜忌、残忍,而使他不得不韬光隐晦的。”
《漢語大詞典》:韬光用晦(韜光用晦)
同“ 韜光养晦 ”。 唐 黄滔 《知白守黑赋》:“圣人所以立言於彼,垂训於后,将令学者得韜光用晦之机,不使来人有衒实矜华之丑。”
《國語辭典》:韬晦待时(韜晦待時)  拼音:tāo huì dài shí
掩藏才华,隐匿行迹,等待时机而有所作为。如:「明哲保身,韬晦待时,是古人处乱世之道。」
《漢語大詞典》:韬晦奇才(韜晦奇才)
指怀抱非常之才而隐匿不仕的人。 唐 朝征召贤士有“韜晦奇才”科。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朱放:“ 贞元 二年,詔举韜晦奇才。詔下聘礼,拜左拾遗,不就。” 傅璇琮 校笺引 徐松 登科记考卷十二:“诸科一人。韜晦奇才科。 朱放 。”
《分类字锦》:扬砂昼晦(扬砂昼晦)
汉书高帝纪:项羽自以精兵三万人,从鲁出胡陵,至萧,晨击汉军,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砂石,昼晦,楚军大乱,而汉王得与数十骑遁去。
分类:
《漢語大詞典》:熏晦
发黄变暗。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三:“乡人 上官极 ……游 相国寺 ,买诗一册,纸已熏晦。”
分類:发黄
《漢語大詞典》:曛晦
昏暗。 后蜀 阎选 《再生记·张汶》:“ 汶 谢而出,遂独行,以道路曛晦,惶惑且甚。”
分類:昏暗
《漢語大詞典》:养晦韬光(養晦韜光)
谓隐藏行迹和才能,不露锋芒。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罗浮幻迹》:“苟能养晦韜光,始许了却前缘,重联仙侣。”
《漢語大詞典》:一晦一明
一暗一明。常指昼夜循环。庄子·田子方:“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淮南子·兵畧训》:“一晦一明,孰知其端绪。”
分類:昼夜循环
《分类字锦》:弦望晦朔
后汉书律历志:须以弦望晦朔、光魄亏满可得而见者,考其符验。
分类:偶字
《国语辞典》:青白晦气(青白晦气)  拼音:qīng bái huì qì
青白,清白、平白。青白晦气指没有原因或理由的碰到倒楣、不吉利的事。《警世通言。卷十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著甚来由,用了这主屈财,却不是青白晦气。」
《国语辞典》:肉眼愚晦  拼音:ròu yǎn yú huì
形容人眼光浅陋,辨析不明。《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匹夫肉眼愚晦,且伏望尊官宽恕。」也作「愚眉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