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5,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晦密
蔽晦
蒙晦
迷晦
宵晦
心晦
野晦
外晦
浊晦
代晦
晦往
晦韬
晦芒
艰晦
晓晦
《漢語大詞典》:晦密
秘藏不露。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为乡人轻视而得者:“乡人 汪遵 者,幼为小吏……然善为歌诗,而深晦密。”
分類:秘藏不露
《漢語大詞典》:蔽晦
(1).犹蒙蔽。战国策·赵策二:“ 奉阳君 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制官事。”《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2).谓受蒙蔽而昏暗。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管仲 既死, 桓 德日衰,天戒若曰,伯道将废…… 桓公 不寤,天子蔽晦。” 颜师古 注:“被掩蔽而暗也。”
(3).隐覆晦涩。 清 方苞 《书〈陈氏集说补正〉后》:“余少治《戴记》,见 陈氏 《集説》,於《记》之本指,时有未达而反以蔽晦之者,及得 徐司寇 所刻《集説补正》,而惑之解者过半。” 清 邵懿辰 《赠陈艺叔序》:“方 乾隆 中,俗学横流,其聪明杰魁之士,相劘而为考证行末之务,名治经而经日以蔽晦。”
《漢語大詞典》:蒙晦(濛晦)
迷茫昏暗貌。 宋 苏轼《答程天侔书》之二:“新居在 军城 南,极湫隘,粗有竹树,烟雨濛晦,真蜑坞獠洞也。”
分類:迷茫昏暗
《漢語大詞典》:迷晦
(1).迷茫晦暗。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雅思山》:“园之南有 雅思山 ,迷晦多雾,富有果蓏。”
(2).迷惑;糊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不料迷晦已深,梦梦不可提悟。”
《漢語大詞典》:宵晦
谓昏黑。《楚辞·刘向〈九叹·远逝〉》:“顺风波以南北兮,雾宵晦以纷纷。” 王逸 注:“雾气晦冥,白昼若夜也。”
分類:昏黑
《韵府拾遗 队韵》:心晦
宋书顾觊之传:北宫意逆而功顺。东门心晦而迹明。
《骈字类编》:野晦
唐 骆宾王 初秋登王司马楼宴得同字 野晦寒阴积,潭虚夕照空。
《骈字类编》:外晦
易明夷彖传:利艰贞,晦其明也。疏:此又就二体释卦之德。明在地中,是晦其明也。既处明夷之世,外晦其明,恐陷于邪道,故利在艰固其贞,不失其正。言所以利艰贞者,用晦其明也。 旧唐书宣宗纪:帝外晦而内朗,严重寡言,视瞻特异。
《漢語大詞典》:浊晦(濁晦)
昏暗不明。 宋 曾巩 《多雨》诗:“冬雷不收开蛰户,阴气浊晦化为雾。”
《分类字锦》:代晦
旧唐书德宗纪:贞元五年正月乙卯,诏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以代正月晦日。
分类:晦日
《骈字类编》:晦往
齐书高帝纪:惟德动天,玉衡所以载序,穷神知化,亿兆所以归心。用能经纬乾坤,弥纶宇宙,阐扬鸿烈,大庇生民,晦往明来,积代同轨,前王踵武,世必由之。
《漢語大詞典》:晦韬(晦韜)
韬晦。隐匿形迹,不自炫露。 清 汪懋麟 《送树百给事使闽》诗:“感君苦相勉,藏器聊晦韜。”
《漢語大詞典》:晦芒
昏暗。芒,通“ 茫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逢天晦芒,毋恐毋惊。”
分類:昏暗
《漢語大詞典》:艰晦(艱晦)
艰深晦涩。 清 恽敬 《〈楞伽经〉书后一》:“此经不立一义而诸义皆立,悉与《金刚经》相比,惟艰晦过当。” 胡适 《〈中古文学概论〉序》:“他们仍旧努力去做那堆砌艰晦的赋,而不肯做那新兴的民间诗体。”
分類:艰深晦涩
《漢語大詞典》:晓晦(曉晦)
幽明。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书》:“或是晓晦涂隔,隐著事悬,遂令明月废照,世智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