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5,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3 34 35 36 下一页
王继明(字 用晦 )
金炅(字 元晦 )
刘世光(字 晦卿 )
柳根(号 西坰、隐屏居士 字 晦夫 )
黄赫(字 晦之 号 独石 长川君 )
张显光(字 德晦 号 旅轩 文康 )
闵昱(字 晦叟、景晔 号 石溪 )
张文耀(字 养晦 号 芝阳 )
郑晔(字 时晦 号 守梦、雪村 文肃 )
钱允灿(字 如晦 )
王英明(字 子晦 )
刘一燝(字 季晦 文端 )
夏其光(字 晦初 )
朱思明(字 用晦 号 葆素 )
其它辞典(续上)
陈文炅(字 汝晦 )王继明(字 用晦 )
金炅(字 元晦 )
刘世光(字 晦卿 )
柳根(号 西坰、隐屏居士 字 晦夫 )
黄赫(字 晦之 号 独石 长川君 )
张显光(字 德晦 号 旅轩 文康 )
闵昱(字 晦叟、景晔 号 石溪 )
张文耀(字 养晦 号 芝阳 )
郑晔(字 时晦 号 守梦、雪村 文肃 )
钱允灿(字 如晦 )
王英明(字 子晦 )
刘一燝(字 季晦 文端 )
夏其光(字 晦初 )
朱思明(字 用晦 号 葆素 )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文,字汝晦,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人,民籍。江西乡试第二十四名,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科会试第一百四十二名,登三甲第一百三十六名进士。
人物简介
维基
王继明(1545年—1608年),字用晦,初号东野,改号省庵,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人。正月初六日生,行一,治《诗经》,隆庆元年(1567年)由县学增广生中式丁卯科浙江乡试第十五名举人,万历二年(1574年)登甲戌科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七名进士。初授当涂令,万历七年以强盗越城横劫,谪赣州府经历,稍迁乐安令,历升南行人司副、南刑部广东司员外郎、山东司郎中,出任镇江知府,二十年(1592年)丁父忧归。二十三年起补襄阳知府,复丁母忧归。起补太平知府,二十九年升四川下川东道副使,三十三年加升参政,以入贺万寿节,便道归里,遂引疾乞休。三十五年秋晋按察使,未任卒于家。
人物简介
维基
金炅,字元晦,江西南昌府新建县人,民籍。江西乡试第三名,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二百六十名,登二甲第五十六名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淮安府山阳人,字晦卿。万历七年举人。授赵城知县,有折狱才。补沈丘知县,晓谕起事之饥民,给粟遣散。致仕归。有《二金草》、《青藜馆集》。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晦夫,朝鲜状元,有《西坰集》。西坰集·序
一日。湖西吴按使来。授以诗集一通曰。此吾外王父西坰柳公之遗稿也。今刊工告讫。盍为一言以弁诸首乎。不佞受而卒业而叹曰。人有其身。而有其才者难也。虽有其才。而有其时者尤难也。盖我明宣之际。本朝之文治隆矣。公以词学名家。与一时诸公。润色王猷。奎章钟奏。郁郁乎洋洋乎。后世无能望焉。岂所谓天使鸣国家之盛者耶。其有才有时。何其全胜欤。盖其才宜有其时也。公最与五峰李公。诗名相埒焉。不佞虽未涉声病之流。而尝闻前辈谭艺之馀论。西坰不如五峰之天才。而五峰不如西坰之人功。评者以为知言云尔。不佞于此复窃有所感焉。集中所咏退陶先生者甚多。而其一绝有云。动察恒资静养多。岂尝抠衣于函丈之间耶。不然。当日微言。何自而得也。前哲益远。妙旨无传。一言之几乎道者。不可复见。此余之所感者也。圭庵宋先生受祸最酷。亲知莫或省顾。而公于其所寓遗宅。吟咏发挥。以寓其追慕之诚。窃念前辈风流笃厚如此。而十数年间。已有今无之叹。此余之所感者也。凡集四编所与酬唱。盖多中朝文苑之士。昔缟纻之事。犹为今古之胜谈。况珠玑锦绣之什。投报于皇华大雅之伦。相得如期牙。相须如埙篪秀句佳篇。脱于口而脍炙于天都搢绅之间。则其荣耀于今与后。奚独公一身为哉。久矣此事之不能复睹也。此余之所感者尤深也。不佞少读退陶书。其高山景行之思。老而弥深。而圭庵又余曾考之家弟也。则其爱玩是集。岂必多逊于按使。而按使独于皇华之什。不遗一言半句。不与诸作从其删略者。得无意乎。抑亦同余之所感者乎。聊书此以归之。且因以问之。时崇祯壬寅仲秋。恩津宋时烈。序。西坰集·跋
外王父晋原府院君西坰柳公尝语曰。文人遗集之刊行。子孙事。吾不复望也。幸而皇华集一编在。后之知我者。观此足矣。先母常诵此言而诏之。辄泫然。不肖藏之心上矣。王父平生文字不知几千篇。而摭拾于兵燹荡佚之馀者。仅什之二三。恒恐并与是而无传焉。而况皇华集。伊时朝家命秘书印以铸字。而布之不广者。行于世已无多。斯岂但一家之恸惜而已哉。今不肖按臬湖西。时则屈而举不至嬴。遂捐俸倩工。开板于公山南南穴寺。未一月而断手。于戏。是岂非圣恩之所及。而天亦使作者不朽也耶。王父之文章。特馀事耳。一时之入金石垂后世者。盖不出他手。其必比家有之。遗编剩馥之在人口者何限。而家庭之所掇缉。若是之鲜。亦幸而不失其传。不幸而不传其多也。谨将家藏诗藁若而篇及皇华集所载诗。分为上下卷。拟寿其传。藏诸始安翠屏书院。即吾外王父之祠宇也。先母追慕之志庶乎无憾。而小子夙昔之愿亦可以偿矣。时壬寅秋七月上浣。外孙通政大夫守忠清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吴挺纬。拜手谨识。西坰集·识
惟我外曾王考西坰府君。自博士弟子时。已负艺苑重望。甫释褐。即被湖堂之选。逮夫中年以来。主盟词坛。再傧华使则平生所著述。不啻累千篇。而皆散佚不收。今之所存。才十之一二。可胜惜哉。公之没几四十年许。所遗篇馀什。将湮没无传。幸而公之外孙吴留后挺纬甫。先年按节湖西。湖西即公再莅之地也。毋论内外。子孙之继先业已可贵。而又能捐捧锓梓。以寿其传。使四十年未遑之役。一朝办出于公所憩之处。噫。斯集之始行于今。岂非有待而然欤。但窃惟念诗集二卷。虽已传布。而伊时边当岁饥。事力有不逮者。如馆阁应制文字及碑状疏劄。皆未及焉。不肖常欲得一弊县。了是事者久矣。岁癸卯冬。恭承朝命。出宰陟州。州有若干匠手。是亦一幸也。遂取未及刊者。付之剞劂氏。才阅月。工告讫工。于是乎公之诗文并行于世。而不肖之志愿毕于此矣。然所本草中次序颠倒者有之。鱼鲁相杂者亦多。簿书之睱。再三校正。而尚有讹谬处。就其已甚者。不得已或删全篇。或阙一二字。此乃不肖之罪也夫。仍念不肖曾为湖岭二倅。今又东来海邑。前后刊行我两世家集。是岂不肖之所能致。秋毫莫非国恩。祖孙幽明之间。只自感涕而已云。时乙巳孟夏下浣。外曾孙通政大夫行三陟府使金震标。拜手识。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字晦之,号独石,封长川君。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字德晦,号旅轩,谥文康。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骊兴人。字晦叟、景晔。号石溪。
人物简介
维基
张文耀,字养晦,号芝阳,湖广辰州府沅陵县人,民籍。湖广乡试第十九名,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二百三十五名,登三甲第九十名进士。初授铜梁知县,调任巴县,万历十一年十月考选,授浙江道试监察御史,升福建按察司佥事,十五年二月升贵州右参议,转左参议,十七年二月升云南按察司副使。二十三年十二月,起补广西苍梧兵备副使,二十六年九月调任府江兵备,二十七年八月任贵州监军道。升四川右参政,分巡上川东道,三十年闰二月升本省按察使,三十一年四月升四川右布政使,以平播州功,进左布政使。三十四年十二月考察不及去职。后起复云南右布政使,不就,寿八十卒,著有《二酉洞草》。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字时晦,号守梦、雪村,谥文肃。
人物简介
维基
钱允灿,字如晦,山东东昌府冠县匠籍。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山东乡试第十一名举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历任任丘、舒城、武清知县,以循吏称。官至郎中。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7—1635 【介绍】: 明江西南昌人,字季晦。万历二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累迁礼部右侍郎。光宗立,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光宗死后,急奉皇长子由校即位,并与群臣迫使李选侍移居他宫,事遂定。熹宗立,与韩爌同辅政,中外欣然望治。后魏忠贤、客氏渐用事乱政,被迫致仕。忠贤复矫旨削夺其官爵。崇祯初复官,累加太子太傅、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卒后追谥文端。有《文端公集》。维基
刘一燝(1567年—1635年),字季晦,江西南昌县人。晚明政治人物,属东林党,历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四朝,熹宗朝初期为内阁首辅,与叶向高、左光斗同为辅政大臣主持朝政。刘一燝出身官宦之家,其父刘曰材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官至陕西左布政使。万历十六年(1588年),一燝与兄一焜、一煜同赴乡试中举。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又与一煜同中乙未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光宗即位,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方从哲、韩爌同为顾命大臣。光宗驾崩后,李选侍、李进忠(后改名魏忠贤)等挟持皇太子于乾清宫,企图藏匿皇长子以自重,一燝与英国公张惟贤、周嘉谟、杨涟等当机立断,带领群臣入乾清宫哄骗出皇长子,力主皇长子移驾慈庆宫(乾清不可居,殿下宜暂居慈庆),并逼迫李选侍迁住哕鸾宫,是为移宫案,朱由校于是得以登极继承皇位。熹宗登基后,方从哲被弹劾,一燝接任首辅,主理朝政。刘一燝为政贤明,能匡君之失,“发内帑,抑近侍,搜遗逸,旧德宿齿布满九列,中外欣欣望治焉”。但当时熹宗年幼,魏忠贤等花言巧语进行蒙蔽,排挤贤臣,窃取大权,一燝憎恨其所作所为,与之进行激烈斗争。天启二年(1622年),魏忠贤利用侯震旸、陈九畴等疏劾一燝“结纳王安”,一燝连上四道奏章辩白,并且请求解职。叶向高说他“有翼卫功,不可去”,熹宗复加慰留,而刘一燝“坚卧不起”。天启二年正月,又上十二道奏章求去,熹宗无奈,于是同意一燝辞官回乡。崇祯初年,魏忠贤阉党败,复原官。后累加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八年卒,赠少师。南明弘光时,追谥文端。
人物简介
维基
夏其光(16世纪—17世纪),字晦初,江西南昌府新建县人。夏其光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中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成进士,获授寿昌知县,以才干调任常山。常山土地贫瘠,流民居无定所,他为政简要,令人民称便,亦将规章呈上台使成为定式;处理案件不以三言两语定调,具备證据才判决。升任礼部主事,他的船行走几天后突然被人包围拜谢,拜谢的人们说:「我们曾经是盗贼,蒙阁下开恩恕罪和开谕,今天才能为良民,以后岁月都阁下所创造的。」于是一起送别他,傍晚才离去;再擢官礼科给事中,死后在乡贤祠祭祀。
人物简介
维基
朱思明,字用晦,号葆素,云南籍(昆明人)丹徒县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进士,授刑部主事,署本部郎中,适宁夏之变,神宗怒,逮及军府重臣,俾思明掌其狱,为具爰书,一时国体赖以全焉。嗣命钦恤广东,狱无冤滞。累迁河南按察副使,开漳河,民感其德。万历三十年(1602年)二月,升本省右参政兼佥事,管理河道,转山西左参政,四十五年(1617年)升广西按察使。宗人多弛纵,思明绳之以礼法,升广西布政使,乞终养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