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杭州净慈寺僧。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薛彦晦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善画墨竹。
邢晦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郴州户曹。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仲皎,字如晦,居剡之明心院。于寺前为倚吟阁,又于剡山白塔结庐而居,自号闲闲庵。所交皆文士,王铚曾有诗相赠。事见《剡录》卷二、八。今录诗十九首。
全宋文·卷四○○○
仲皎,字如晦,居剡县(今浙江嵊州)之明心寺。参竟禅学,尤精篇章,所交皆文士,尝与汝阴王铚相酬答。见《宋诗纪事》卷九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惟晤,字冲晦。尝与契嵩、杨蟠倡和(《镡津文集》卷二一)。今录诗十八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用晦,江东僧。与魏野友善,有诗唱和。见《钜鹿东观集》卷一○。
饶辉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九七七
饶辉,字晦伯,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嘉定前后在世。见其所撰文。
丁娄明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四三一
丁娄明,字如晦,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绍兴八年进士。绍兴十八年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历官太常博士、著作佐郎,试秘书少监,权工部侍郎。御史汤鹏举劾奏其附会秦桧,以女适桧之侄烜,故擢清要之职,放罢,主管台州崇道观。孝宗立,以娄明尝为潜邸学官,擢左朝请大夫、秘阁修撰,依旧宫观差遣。见《宋会要辑稿》礼一七之九一、职官三六之五一、职官七○之四三、职官七一之一三、选举二○之一一、选举三四之一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一六二、一六三、一六五、一六七、一七一,《宋史》卷一一四,《南宋馆阁录》卷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遂宁人,字晦叔,号颐堂。高宗绍兴中尝为幕职。有《颐堂集》、《糖霜谱》、《碧鸡漫志》。
全宋诗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遂宁(今四川潼南西北)人(清乾隆《遂宁县志》卷六)。南渡前曾入太学(本集卷二《次韵子春》“念昔走京师,啖蔗入佳境”),后转辗各地为幕僚,仕宦不显。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寓成都碧鸡坊妙胜院时,著《碧鸡漫志》(《碧鸡漫志》自序)。有《颐堂文集》五十七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传世有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由其侄傅编刊《颐堂先生文集》五卷,及《糖霜谱》、《碧鸡漫志》。 王灼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乾道本《颐堂先生文集》为底本,其中诗四卷。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十九首,编为第五卷。
全宋文·卷四二二七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遂宁(今四川遂宁)人。绍兴、乾道间曾任夔州钤辖、四川总领所幕职、四川宣抚司干办公事。。著有《颐堂文集》、《糖霜谱》一卷(存)、《碧鸡漫志》一卷(存)、《颐堂词》一卷(存)。见《画继》卷八,《郡斋读书附志》卷下,《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及所撰《李教授墓志铭》。
吴翌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1177 【介绍】: 宋建宁建阳人,字晦叔。游学衡山,师事胡宏,闻其论学以明理修身为要,遂弃科举之学。宏没,又从张栻游,筑室衡山下,榜曰澄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1200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徙居建阳考亭,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遁翁、沧洲病叟,别称紫阳、云谷老人。朱松子。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为同安主簿。孝宗淳熙中,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时浙东大饥,乃单车按行境内,救荒革弊。光宗时历知漳州,任秘阁修撰等。宁宗初,以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落职罢祠。卒后追谥文。受业于李侗,得程颢、程颐之传,兼采周敦颐、张载等人学说,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主持白鹿洞、岳麓书院,讲学五十余年,弟子众多。其学派被称为闽学,或考亭学派、程朱学派。曾被韩侂胄视为伪学,加以禁止。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纲目》、《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编纂的《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
全宋诗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溯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授泉州同安主簿。罢归请祠,监潭州南岳庙。孝宗朝,历官秘书郎,知南康军,直秘阁,提举江西、浙东常平茶盐,江西提刑,秘阁修撰。光宗即位,知漳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寻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韩侂胄专政,行伪学党禁,落职罢祠。六年,卒,年七十一。嘉定二年(一二○九),追谥文。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熹登第五十载,任地方官仅七年半,立朝时间更短,生平主要从事著述和讲学,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有《楚辞集注》八卷、《诗集传》二十卷等。文集版本甚多,生前即有无名氏编刊之《晦庵先生文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卒后,有宁宗时浙江官刻之《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建安书院雕印,除集一百卷外,并附王遂辑续集十一卷及余师鲁辑别集十卷。自宋末至明、清,仍续有增补、刊刻。事见《勉斋集》卷三六《文公朱先生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朱熹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其中卷一至卷一○及别集卷七诗部)为底本,校以宋宁宗时刻本(简称宋本)、明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刻本(简称成化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朝鲜李朝英祖辛卯(一七七一)刊《朱子大全》(简称朝鲜本)等。底本卷末考异,酌予吸收。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一、十二卷。
词学图录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谥文。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理学家。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通鉴纲目》等,词有《晦庵词》。
全宋文·卷五四二八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遁翁。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尤溪(今福建尤溪)。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泉州同安县主簿。任满还家,著书讲学达二十馀年。淳熙五年,知南康军。在任期间,重建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八年,就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绍熙元年,知漳州。四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这期间修复了岳麓书院。五年,诏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同年被罢免,回到福建考亭,主讲紫阳书院,又别称考亭、紫阳,继续著书立说。庆元六年病逝,年七十一。朱熹一生做官时间很短,主要从事于著书讲学。他上承二程的学说,又加以阐释发挥,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朱熹著述甚富,计有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上蔡先生语录》三卷,《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名臣言行录》前集十卷、后集十四卷,《近思录》十四卷,《四书章句集注》十九卷,《太极图解》注一卷,《通书解》一卷,《伊洛渊源录》十四卷,《诗集传》八卷,《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楚辞集注》八卷,《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等,俱存世。事见黄干《朱先生行状》(《勉斋集》卷三六,《宋史》卷四二九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辉,字晦叔,福唐(今福建福清)人(《咸淳临安志》卷五二)。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再知赣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八)。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以两浙转运使兼知临安府,二年,改建宁府,又改湖州(《乾道临安志》卷三)。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知广州(清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