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5,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晦显
积晦
沈晦
幽晦
一晦
晦雨
弦晦
晦蒙
潜晦
晦匿
沉晦
晦养
昏晦
晦色
晦名
《漢語大詞典》:晦显(晦顯)
谓隐伏与显达。 宋 欧阳修 《观文殿大学士晏公神道碑铭序》:“其世次晦显,徙迁不常。”
分類:隐伏显达
《漢語大詞典》:积晦(積晦)
长夜。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玄 下都, 羊孚 时为 兖州 别驾,从京来诣门,牋云:‘自倾世故睽离,心事沦蕰,明公启晨光於积晦,澄百流以一源。’” 明 吴承恩 《重刻〈金陀粹编〉序》:“神明昭復,积晦洞开,恤典宠章,沛焉狎至。”
分類:长夜
《漢語大詞典》:沈晦
亦作“沉晦”。 隐而不露。朱子语类卷二九:“邦无道能沉晦以免患。” 明 夏言 《诚意伯次子閤门使刘仲璟长史传》:“其忠声义闻泯没沉晦者百六十年。”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其实 梦窗 才情超逸,何尝沉晦?” 苏曼殊 《幽光录》:“古德幽光,寧容沉晦。”
分類:不露
《漢語大詞典》:幽晦
(1).昏暗。《楚辞·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九:“进去时灯光是很幽晦的。”
(2).不显。云笈七籤卷八八:“某才器琐微,行能幽晦。”
分類:昏暗不显
《骈字类编》:一晦
庄子:消息虚满,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
《韵府拾遗 麌韵》:晦雨
戴良诗:晨鸡识晦雨。
《漢語大詞典》:弦晦
农历每月的初七、八,廿二、三(弦日)和月终(晦日)。借指岁月。 唐 权德舆 《送韦起居老舅假满归嵩阳旧居序》:“弦晦屡移,其懽不厌。”
《國語辭典》:晦蒙  拼音:huì méng
1.光线昏暗。宋。苏轼表忠观碑〉:「仰天誓江,月星晦蒙。」也作「晦冥」、「晦暝」。
2.隐晦模糊。唐。崔膺金镜赋〉:「宇宙晦蒙,我独皎洁。」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大全小注诸家杂乱于前,讲章之毒盈天下,而否塞晦蒙,更无分晓。」
《漢語大詞典》:潜晦(潛晦)
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文以典籍,寻道入奥,操清行庙,潜晦幽闲。”梁书·孝行传序:“淳和比屋,罕要诡俗之誉;潜晦成风,俯列踰羣之迹。” 宋 曾巩 《〈洪范〉传》:“沉深潜晦者,本於柔而刚有不足也。”
《漢語大詞典》:晦匿
隐蔽不露。隋书·高祖纪上:“ 高祖 甚惧,深自晦匿。” 宋 苏轼 《江瑶柱传》:“ 媚川 深自晦匿,尝喟然谓其孙子曰:‘匹夫怀宝,吾知其罪矣!’” 清 吴敏树 《与朱伯韩书》:“ 敏树 尝数至京师矣,既齟齬有司,不得一当,欲勉持一刺,干謁当时声誉之人,则愁沮万状,甘自晦匿而已。”
分類:隐蔽不露
《高级汉语词典》:沉晦
隐而不露
《漢語大詞典》:晦养(晦養)
犹养晦。谓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唐 元稹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 魏 之法虐切疑忌,诸将以才多死者。公既故为刺史子,又多才……不宜免。然而晦养谨慎,不下三十年,讫无祸。”
《漢語大詞典》:昏晦
(1).指光线昏暗。 汉 应劭 《风俗通·穷通序》:“称‘悬象著明,莫大乎於日月’,然时有昏晦;美‘滔滔 江 汉 ,南北之纪’,然时有壅滞。”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韦宥:“纔及中流,风浪皆皆,蒸云走雷,咫尺昏晦。” 元 马臻 《德清夜泊》诗:“远色变昏晦,卸帆依浅沙。” 清 郑还古 《苏四郎传》:“风雨骤来, 遵言 与僕等隐大树下,於时昏晦,默亡所覩。”
(2).指行文混乱而晦涩。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十一》:“语意重迭昏晦甚矣。” 明 归有光 《与吴三泉书》之八:“病中遣辞昏晦,终不足以尽意,乞亮之。”
《漢語大詞典》:晦色
变为昏暗之色。亦指暗色。 唐 常衮 《中书门下贺雨第一表》:“紫陌扬尘,青郊晦色。” 宋 文同 《仙禽送景逊赴葭州监税》诗:“晦色不敢耀,庄音岂能哀?”
分類:昏暗暗色
《漢語大詞典》:晦名
隐名。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仙隐士朱君记:“草服素冠,晦名匿位,织屨自给,口无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