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5,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韬晦
雨晦
昼晦
养晦
时晦
向晦
晦昧
晦蚀
冥晦
隐晦
晴晦
晦暝
湮晦
日晦
晦藏
《國語辭典》:韬晦(韜晦)  拼音:tāo huì
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三国演义》第二一回:「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漢語大詞典》:雨晦
语本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用“雨晦”指乱世或艰难的处境。 隋 岑德润 《鸡鸣篇》:“雨晦思君子,关开脱 孟尝 。” 唐 白居易 《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雨晦识鷄鸣之信,风高见隼击之威。” 唐 杜牧 《醉后题僧院》诗:“离心忽忽復悽悽,雨晦倾瓶取醉泥。”
《漢語大詞典》:昼晦(晝晦)
白日光线昏暗。《楚辞·九歌·山鬼》:“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汉书·高帝纪上:“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砂石,昼晦, 楚 军大乱,而 汉 王得与数十骑遁去。” 宋 苏轼 《太白词》之一:“雷闐闐,山昼晦。”
《國語辭典》:养晦(養晦)  拼音:yǎng huì
语本《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指隐居匿迹以待时机。《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邢恕传》:「王安石亦爱之,因宾客谕意,使养晦以待用,恕不能从。」
分類:隐居匿迹
《漢語大詞典》:时晦(時晦)
顺时隐晦。《诗·周颂·酌》:“於鑠王师,遵养时晦。” 朱熹 集传:“退自循养,与时皆晦。”《花月痕》第十四回:“雨槛弄花,风窗展卷,遵养时晦,与古为徒,这也省却多少事。”
分類:顺时隐晦
《國語辭典》:向晦(嚮晦)  拼音:xiàng huì
傍晚。《易经。随卦。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晏息。」
《國語辭典》:晦昧  拼音:huì mèi
1.天色阴沉、昏暗。南朝梁。吴均〈送柳吴兴竹亭集〉诗:「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2.隐晦不明、模糊不清。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四。滦阳续录六》:「庙祝棋道士病其晦昧,使画工以墨钩勒,遂似削圆方竹。」
3.愚昧无知。《北齐书。卷三。文襄帝纪》:「彼当嗤仆之过迷,此亦笑君之晦昧。」
《漢語大詞典》:晦蚀(晦蝕)
暗淡而亏缺。 清 刘大櫆 《张俊生时文序》:“虽圣人之言,光如日月,极人世之能,不足使之晦蚀。而时文自为其不道之言,究何补於经哉!”
分類:暗淡亏缺
《漢語大詞典》:冥晦
(1).昏暗。 汉 王充 论衡·雷虚:“云雨冥晦,人不能见耳。”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天地冥晦,风雨随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雷公:“ 亳州 民 王从简 ,其母坐室中,值小雨冥晦。”
(2).隐没不明。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山川号名皆改易,冥晦而莫追其原。”
分類:昏暗隐没
《國語辭典》:隐晦(隱晦)  拼音:yǐn huì
幽暗、不明显。唐。钱起巨鱼纵大壑〉诗:「倾危嗟幕燕,隐晦诮泥龟。」
《韵府拾遗 队韵》:晴晦
李铎密雨如散丝赋:且晴晦之异,图牒之祥,则有云如绘以遥列,星曳练而可望。
《國語辭典》:晦暝  拼音:huì míng
光线昏暗。《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震者雷也,晦暝,雷击其庙,明当绝去僭差之类也。」也作「晦蒙」、「晦冥」。
《漢語大詞典》:湮晦
埋没;消失。晋书·忠义传·嵇含:“悼大道之湮晦,遂含悲而吐曲。” 宋 陆游 《除删定官谢丞相启》:“声名湮晦,衣食空无。”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周益公词科旧稿跋:“惜乎后嗣无闻,遗墓湮晦,已作燔尸之所。” 清 曾国藩 《〈孟子要略〉序跋》:“然如 许叔重 《五经异义》、 余隐之 尊孟辨之类,皆湮晦数百年矣。”
分類:埋没消失
《骈字类编》:日晦
战国策:昔令尹子文缁白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日之积。故彼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令尹子文是也。后汉书卢植传:臣闻五行传:日晦而月见,谓之朓王侯其舒。此谓君政舒缓,故日食晦也。杜审言晦日游宴诗:日晦随蓂荚,春晴著杏花。
《漢語大詞典》:晦藏
隐藏;隐秘。 宋 欧阳修 《太常博士尹君墓志铭序》:“ 子渐 为人刚简,不矜饰,能自晦藏,与人居,久而莫知。”《天雨花》第二二回:“这些妇女真可恶,不知自己貌倾城,晦藏还恐招奇祸,岂可轻自出外行?”
分類:隐藏隐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