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晦涩(晦澀)  拼音:huì sè
诗文、乐曲等含意隐晦不易懂。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韩昌黎诗》:「昌黎诗亦有晦涩俚俗,不可为法者。」
《漢語大詞典》:艰棘(艱棘)
(1).指亲丧。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范缜》:“ 縝 丁罹艰棘,曾不呼门,墨縗景附,颇同先觉。”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余尝闻外族长老説, 林甫 闻功曹名,欲见之,知在艰棘;后闻禫制已毕,令功曹所厚之人导意,请於 萧君 所居侧僧舍一见,遂许之。”
(2).困苦,危难。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歷观自古人君废逐,若 夏桀 放於 南巢 , 赵嘉 迁於 房陵 ……语其艰棘,未有如斯之甚也。”
(3).犹艰诘。晦涩曲折。 明 屠隆 《与王元美先生书》:“惟 扬子云 好奇,言言艰棘,后世而下,论者为何?”
《國語辭典》:苦涩(苦澀)  拼音:kǔ sè
1.又苦又涩的味道。
2.形容内心很痛苦。如:「他脸上尽是苦涩的表情。」
《國語辭典》:艰涩(艱澀)  拼音:jiān sè
1.艰深。《宋史。卷三八○。勾龙如渊传》:「文章平易者多浅近,渊深者多艰涩。」
2.阻滞难行。《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时道路艰涩,兵寇纵横。」《西游记》第二○回:「经非难取,只是道中艰涩难行。」
3.味涩难入口。元。郝经橄榄〉诗:「齿牙喷艰涩,苦硬不可持。」
4.文思迟钝。《宋史。卷二九六。韩丕传》:「丕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于稽缓。」
《國語辭典》:明快  拼音:míng kuài
1.开朗直爽。《朱子语类辑略。卷四。李延年》:「张敬夫为人明快,每与学者说话,一切颠倒说出。」
2.明白通畅、不晦涩呆板。如:「他的文章自然明快。」
《國語辭典》:枯涩(枯澀)  拼音:kū sè
枯燥生涩。《福惠全书。卷二四。典礼部。宾兴考试》:「勿出枯涩,以阻遏少年文机。」
《漢語大詞典》:昏晦
(1).指光线昏暗。 汉 应劭 《风俗通·穷通序》:“称‘悬象著明,莫大乎於日月’,然时有昏晦;美‘滔滔 江 汉 ,南北之纪’,然时有壅滞。”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韦宥:“纔及中流,风浪皆皆,蒸云走雷,咫尺昏晦。” 元 马臻 《德清夜泊》诗:“远色变昏晦,卸帆依浅沙。” 清 郑还古 《苏四郎传》:“风雨骤来, 遵言 与僕等隐大树下,於时昏晦,默亡所覩。”
(2).指行文混乱而晦涩。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十一》:“语意重迭昏晦甚矣。” 明 归有光 《与吴三泉书》之八:“病中遣辞昏晦,终不足以尽意,乞亮之。”
《漢語大詞典》:黯黕
(1).晦涩,不鲜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瘠字累句,则纤疏而行劣;肥字积文,则黯黕而篇闇。”
(2).昏暗不明。 明 刘基 《泾县东宋二编修长歌》:“阴气黯黕天地闭,仰面不见扶桑鸦。” 清 黄景仁 《蒋二良卿斋头掘地得桐棺丈馀发之乃古宫嫔妆颜色尚如生也作诗记之且调良卿》:“玉颜黯黕闭苍苔,鈿合珠襦冷刼灰。”
(3).混而统之,不分明。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夫瘢夷者恶燧镜,傴曲者恶綆绳,将奄其咎,必憎其表,事之理矣。卒使一家之史,捇焉以斩,遗美往恶,黯黕而同尽,亦无筭也哉!”
《漢語大詞典》:晦塞
晦涩不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 明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艰詰晦塞以为含蓄,野俚輳积以为典厚,岂惟谬乎诸义,亦併其俊语亮节悉失之矣。”
分類:晦涩不畅
《漢語大詞典》:轧茁(軋茁)
曲曲折折地出生。喻诘屈聱牙,晦涩难通。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以 昌黎 毛颖之笔,而驰骤古人,奚患其不史也。而《顺宗録》有取舍之讥,《曹王碑》多轧茁之调。” 清 赵翼 《戏题魁星像》诗:“似此险怪尚操鉴,寧免轧茁灾词章。”
《國語辭典》:拙涩(拙澀)  拼音:zhuó sè
拙劣晦涩,不顺畅。《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王智深传》:「少从陈郡谢超宗学属文。好饮酒,拙涩,乏风仪。」
分類:迟钝晦涩
《漢語大詞典》:奇涩(奇澀)
奇特晦涩。新唐书·封敖传:“ 敖 属辞赡敏,不为奇涩,语切而理胜。”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四:“﹝ 冯延登 ﹞为文苦思,尚奇涩。诗亦新巧可称。”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 段成式 所作,效 韩 之题,反 扬 之意,虽流於奇涩,而不失典雅。”
分類:奇特晦涩
《國語辭典》:晦暗  拼音:huì àn
天色昏暗、阴沉。《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閒者,日食毁缺,阳光晦暗,朕祇惧潜思,匪遑启处。」
《漢語大詞典》:僻涩
亦作“ 僻涩 ”。 冷僻晦涩。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李洞 诗﹞时人但誚其僻澁,而不能贵其奇峭,唯 吴子华 深知。”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卷六:“ 樵 之文实牵强僻澁,气象絶不类 韩 作,而过自称许。”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六长:“麄卤求笔,一也。僻涩求才,二也。细巧求力,三也。狂怪求理,四也。无墨求染,五也。平画求长,六也。”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一变为 袁中郎 兄弟之詼谐,再变为 钟伯敬 谭友夏 之僻涩,三变为 陈仲醇 程孟阳 之纤佻。” 邓方 《论诗》诗:“愿言嗣 玉谿 ,自知乃自怜,流易与僻澁,两两俱失焉。”
分類:冷僻晦涩
《漢語大詞典》:疑互
谓文辞晦涩错乱。续资治通鉴·宋真宋大中祥符元年:“手札疑互凡十九事,令五使参议釐正而行之。”